江时学:曲折中前进的中英关系

   1793年(乾隆五十八),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George Macartney)为首、由数百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前往中国。名义上,他来华的目的是为乾隆皇帝祝寿,但其真实意图则是谋求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中英贸易,甚至希望建立外交关系。但他并没有达到目的。

    有人认为,如果清朝政府当年能以平等的主权国而非“藩属”对待英国,认真研究一下马戛尔尼的要求,与其谈判达成一个对等的协议,同意英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开放几个口岸,同时也要求在伦敦设立一个中国办事处(非等到1876年),鼓励中国商人去英国做生意,鸦片战争也许根本不会发生,之后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的历史就可能完全不同了。

    且不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中英关系委实由来已久。事实上,英国是较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之一。新中国成立数月后,英国就表示其愿意在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准备与中国互派使节。但是,由于英国继续同台湾当局保持关系,并声称不改变同美国一起“反对共产主义的长期目标”,因此,直至1972年3月,中英外交关系才升格为大使级。从英国承认新中国到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过程经历了整整22个年头。

    1982年9月22日至26日,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她是第一位任职期间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1984年12月18日至20日,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并于12月19日与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华。

    1997年香港政权顺利交接后,中英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8年中国总理朱镕基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实现互访,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伙伴关系。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英国,成为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对英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举行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据报道,李克强总理与卡梅伦首相的深度交流长达五小时。在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联合声明》。

    中英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中英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英国重视与中国发展关系,但并不尊重中国关切的核心利益。例如,自1991年梅杰首相会见达赖以来,每一位英国首相都会见达赖这个长期在国际上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活动的政治流亡者。

    2008年5月23日英国首相布朗会见达赖后,中国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同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部网站发表了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的声明,承认英国对西藏的政策受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立场的影响,而这个立场当时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该声明还表示,“如同其他欧盟成员国和美国,英国将西藏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英国不支持西藏独立。”此前,英国仅仅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suzerainty),而非“主权”(sovereignty。)米利班德认为,“宗主权”这一概念业已“过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英国首次正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就在中英关系稳步推进时,卡梅伦首相和克莱格副首相却在2012年5月14日一同会见达赖。这一会见使中英关系蒙受了极大的打击,高层互访中断时间长达18个月。直到2013年12月,卡梅伦首相才访华,两国高层往来得以恢复。

    中英关系中的香港问题

    1982年9月24日上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脸色凝重地走出人民大会堂,在下台阶时不慎倒地。

    香港问题解决后,中英两国之间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但是,在2014年香港出现“占领中环”的非法集会后,英国的言行却令人遗憾。英国《独立报》、《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等媒体称这一非法集会为“雨伞革命”。卡梅伦首相在议会接受质询时也说:“中英联合声明保障香港人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旅行自由和罢工自由等,这些是很重要的自由,我们应该站出来支持”。

    2014年11月,一个由“研究英港关系”的英国议员组成的代表团试图访问香港,以“调查《中英联合声明》在香港实施的情况”。中国当然拒绝他们进入香港。香港《大公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英国议员入境香港的真正目的为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所谓“调查”只是一种外交辞令,真正的目的是要替正在进行的“占中”撑腰,替已穷途末路的“泛民”壮胆。

    中英关系也应该是新型大国关系

    中英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都是G20的成员国,在国际问题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中英两国的密切合作既有利于完善两国的外交战略布局,也有利于维系世界和平;既能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也能提升两国的国际地位。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首席经济顾问李籁思曾说过:“在我看来,目前英国应当着重和两个国家搞好关系,一个是德国,另一个就是中国。”确实,中英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刺激英国经济的复苏。中英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尤其在制造业、金融业和科技领域,两国的合作机会很多。而且,这种合作是互利双赢的。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英国开辟了近现代世界文明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英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拥有中国亟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两国在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领域也有许多合作的机遇。

    英国王室在英国和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王室成员多年来关心和支持中英关系发展,为推进两国贸易、环保、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做了很多工作。因此,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进入访问中国,必将为进一步推动中英关系产生不容低估的积极影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用三句话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毫无疑问,英国也是大国,因此中国与英国也应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未来的中英关系也应该奉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并力求使中英关系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如何提升中英经贸关系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国,经济危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推动中英关系的动力之一在于经贸领域。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英关系,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扩大在英国的直接投资。英国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它拥有先进的技术。因此,英国应该成为我“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根据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英国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下述领域和部门:农业技术、航空、汽车、民用核能、通讯、电子和信息技术、创意产业、能源(海洋能源、离岸风能、发电、石油和天然气)、金融服务、食品、饮料以及铁路。中国企业加大在上述领域和部门的投资力度,既有利于获得英国的技术,也有利于扩大在英国的经济存在;既有利于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提升我国际地位和软实力。

    二是敦促英方放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长期以来,中方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顺差,英方处于逆差。由于中英两国的产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力价格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仅仅指望中国减少出口不仅不符合现实,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减少贸易失衡。最佳的途径就是扩大从英国的进口,尤其要敦促英方放宽对技术出口的限制。

    三是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伦敦金融城的特殊地位在国际上尽人皆知。它拥有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较为宽松的监管机制以及无与伦比的国际化程度。因此,加强与伦敦金融城的合作,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水平。

    四是敦促英国在我谋求欧盟的市场经济地位时提供帮助。欧盟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它认为我无法达到其确定的“市场经济地位”5条标准。这使我在应对欧盟的反倾销时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英方曾表示同意和支持我尽早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我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继续敦促英国在欧盟内发挥积极作用,在突破“市场经济地位”5条标准的限制时为我提供帮助。

    五是加强双方在二十国集团内的合作。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主要行为体。中英在国际经济治理等问题上的立场有差异和分歧,但也有共同的愿望和诉求。因此,两国应该加强磋商和沟通,力争在更多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此外,中国将在2016年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因此,英国在2009年曾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的经验也可为我所用。

    (联系 江时学:jiangsx@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