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奎:中国和奥地利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及政策建议

中国和奥地利经贸合作情况

中国和奥地利关系友好,双方不存在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奥地利奉行不结盟和中立政策,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

在中奥经贸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双边贸易总额为72.6亿美元,与2015年的74.7亿美元基本持平。中国自奥进口额为50.2亿美元,出口额为22.4亿美元,奥地利处于贸易顺差地位。2016年中国自奥进口价值额前五名的商品依次为:1、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部件(11.1亿美元);2、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部件(9.9亿美元);3、车辆及其零部件(5.1亿美元);4、光学、照明、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设备以及上述产品的零部件和附件(5.0亿美元);5、药品(3.0亿美元)。2016年全年,中国从奥进口产品主要为机械设备、电子元件、汽车组件、塑料制品、光学和医疗仪器以及铁路设备等。

2016年中国出口奥前五名产品为:1、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部件(7.3亿美元);2、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零部件(5.3亿美元);3、家具、寝具、褥垫、弹簧床垫、软坐垫及类似的填充制品,灯具及其照明装置、发光标志、发光铭牌及类似品、活动房屋(1.2亿美元);4、光学、照明、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和设备以及上述产品的零部件和附件(1.0亿美元);5、非针织或非构编的服装及其衣着附件(0.7亿美元)。2016年全年中国对奥出口主要产品为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家居用品、纺织服装和玩具等。

总体来看,奥对中国出口有较多拳头或高科技产品。双方贸易互补性较高。中国2003年起成为奥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目前为其全球第五大贸易伙伴。

中奥双向投资合作也发展迅速。据中方统计,截至2015年,奥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183个,实际投资资金18.6亿美元,集中在电子、机械、冶金、建材、环保和食品等行业。奥地利在金属工业、机械制造、食品、化工、汽车和环保等行业有着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在欧盟的重要技术引进国。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批准自奥引进技术合同2014个,合同金额57.9亿美元。

目前,奥地利有超过650家企业在中国设立了900多家分支机构,主要项目有:全球领先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制造商奥地利科技与系统技术股份公司(AT&S)(简称奥特斯)在中国投资顺利。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是奥地利AT&S集团在中国设立的独资企业,自2001年开始在上海投资,截至目前总投资约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奥地利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目前员工总数超过4400人。

奥钢联型材(中国)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的钢铁冶炼企业—奥钢联集团(Voestalpine Group)在华投资公司,坐落于苏州工业园区,于2012年9月25日成立,专业生产各式开口闭合或者开放冷弯型材、辊压产品、钢铝复合管及其制品等产品。

全球冰雪运动领域的顶级运营商和供货商艾斯特(AST EIS)也在中国投资多个项目。该公司2005年在北京设立子公司,目前在华有500名员工,业务涉及冰雪项目商业规划、咨询服务、设计、设备供应及交钥匙工程等,已在华开发并经营三十多家真冰场及冰上乐园等。

中国对奥投资也增长迅速,2015年中国在奥投资约3.28亿美元,同期增长(2.02亿美元)62%。奥地利承接了欧洲最发达的汽车、电子产业、环保产品等产业链。此外,奥地利区位优势显著,许多外国企业看重奥地利在连接东欧、东南欧方面发挥的枢纽作用。奥地利专业人才汇集,社会稳定,法律保障完善。上述利好和优势条件吸引了诸多中国投资企业。2016年共12家中国企业落户奥地利,中国在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最大的科技公司——中电科集团在格拉茨设立了欧洲总部。此外,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国际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并购FACC;2011年10月,浙江卧龙集团完成了对奥特比驱动技术公司(ATB)集团的收购兼并等,都是著名的并购案例。

双方未来合作的主要领域

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

奥方高度关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曾邀请多家顾问公司论证奥可能在该倡议下发挥的作用。奥方也积极表达了参与“一带一路”的愿望。2014年,中国发起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奥地利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该机构,亚投行已与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一起资助了一些重要项目。

奥地利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的重要一员,对于促进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作用很大。就中东欧地区的互联互通来说,奥地利的枢纽地位同样值得重视,往返中东欧国家,奥地利的海陆空交通工具非常重要,促进了中东欧16国的交通便利化。未来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贸、金融、基建和人文领域的合作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在“16+1合作”框架的合作

奥地利在中东欧地区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和政治存在,对中东欧地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有着全方位的、深远的影响。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2015年7月的一项研究表明,2006—2014年奥地利对捷克等七个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收益达310亿欧元,加上股息和证券交易收入57亿欧元,跨境利息收入109亿欧元,八年间奥地利在这七个中东欧国家收益总额达476亿欧元。其中83亿欧元再次投入了这些国家,剩余的393亿欧元汇回了奥地利,对奥地利经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汇回奥地利资金最多的国家是捷克(67亿欧元),其次是匈牙利(38亿欧元)、斯洛伐克(35亿欧元)、罗马尼亚(30亿欧元)、斯洛文尼亚(10亿欧元)。奥地利目前是“16+1合作”的观察员国,自2015年起参加16+1领导人峰会。奥积极推动同中国在中东欧市场上开展合作。

三、旅游合作潜力巨大

2017年1月,由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和最大在线媒体平台优酷联合举办的“旅游新力量”颁奖典礼上,奥地利被评为2017年中国游客最向往欧洲目的地。据奥地利旅游局统计,2016年中国旅客在奥过夜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中国还是奥地利旅游购物的主力军。2016年中国游客消费支出占奥地利免税品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其次是俄罗斯(10%)和瑞士(6%)。奥地利是旅游和购物的天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光顾,未来双方在旅游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四、冬季运动合作是新增长点

2022年中国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冬奥会的举办势必催生冬季运动和产业的发展。在冬季运动产业发展上具有先发优势的奥地利拟抓住这一商机,中国也希望借助奥地利的技术发展冬季运动产业。中国投资者目前对奥地利滑雪品牌Blizzard、Atomic、Head和Fischer很感兴趣,希望通过收购尽快掌握冬季运动领域的相关技术。2014年中国企业收购了萨尔茨堡州Gaissau-Hintersee滑雪场股份,由此掌握了冬季运动相关活动的举办流程和经验。如今,中国新建滑雪场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奥地利的升降机、造雪机等在中国热销。专注于滑雪场门禁系统的Axess公司近几年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三个大订单。目前,中国约有500万滑雪爱好者,在冬奥会举办之前,政府还将继续普及冬季运动,预计覆盖人群将达3亿,增长潜力巨大,也成为中奥合作的新增长点。

五、轻轨等产能领域合作有待挖掘

推进同欧洲国家的产能合作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推进领域。而奥地利具有发展本国铁路运输的一系列计划。奥地利一直致力于将维也纳发展成全球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致力于发展陆上交通运输枢纽,包括铁路、轻轨列车和有轨电车等。中国在上述装备制造业领域具有优势产能和技术优势,正积极寻求在奥地利发掘商机。

六、其他领域的合作

中奥双方还在农业、创新、环保和科技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合作空间。比如在农业领域双方已经互通有无。2016年11月,中国政府批准奥地利向中国出口猪肉。奥计划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4000万欧元的1.3万吨猪肉(奥本国年消耗猪肉约4.9万吨)。由于欧盟限制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致使奥地利的猪肉生产出现较大无法消化的富余产能。中国对奥地利放开猪肉市场,解决了奥地利的燃眉之急。

中奥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中奥在重要倡议或规划下缺乏大项目合作和抓手

中国对奥战略仍需精准定位和详细谋划。奥无论在“一带一路”还是“16+1合作”中,只是参与者,尚缺乏抓手和大项目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奥只是加入了亚投行,但形成具体的合作项目和成果仍需要时间。在“16+1合作”中双方强调要共同开发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第三方市场,但现在中国与奥地利尚缺乏大项目合作。迄今为止,中国与“16+1合作”的重要观察员国或机构(希腊、白俄罗斯、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大都有合作成果,比如中国与希腊在中东欧有中欧陆海快线这样的标志性工程,与白俄罗斯有巨石工业园区这样的项目可以借力,与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则已经针对中东欧区域投资开始共享项目库。

二、奥对中国重要倡议和政策仍缺乏了解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奥内部至少是缺乏了解的,不知道该倡议的根本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据笔者同奥方官员接触交流,发现对方对“一带一路”具体怎么规划、风险是什么、怎么参与仍缺乏了解。

奥地利对“16+1合作”未来如何发展仍不太清楚。奥地利是“16+1合作”的第三方,但从奥国家认同来说,目前也积极申请加入维谢格拉德集团,筑牢中欧国家身份。奥想要正式加入“16+1合作”框架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观察员国,以谋求在“16+1合作”中发挥更大影响。因为,观察员国始终无法承担“16+1合作”框架的重要活动。从经济体量看,奥“一家独大”,奥地利的加入势必对“16+1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对此,中奥双方还需要规划一个详细的合作路线图。

三、中奥合作大环境面临挑战

奥地利是欧盟成员国,也是欧元区国家,与欧盟关系密切,欧盟市场是奥地利的主要依赖市场。近来欧盟市场动荡,民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欧盟还同时受到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英国脱欧的困扰,大环境整体上不佳,也势必影响到中奥合作的大环境。中欧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纷争(尤其是对欧盟频频对中国产品实行“双反”措施)也会波及中奥合作。

四、奥对中国重要关切领域关注度不够

中国目前高度关注国际产能合作问题,在高铁领域希望在欧洲能有所斩获。但奥地利要发展的高铁计划已经与西方公司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且更加信任庞巴迪等西方公司。中方高铁技术要进入奥地利难度很大,面临较强的竞争。奥的新的执政者更认同欧洲标准,对中国关切认识不够。

五、在涉藏问题上打擦边球

尽管奥在多个场合宣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和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又往往为取悦民意而打擦边球。奥地利是达赖经常窜访之地,这与官方私下支持也有一定关系。2007年9月,奥总理古森鲍尔会见达赖,给中奥关系带来负面影响。2012年5月,奥总理法伊曼、副总理兼外长施平德勒格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分别会见达赖,再次对中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政策建议

奥地利自身有很多有利条件来参与“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一路”在欧洲布局上,奥可发挥重要作用。奥地利非常熟悉中东欧地区情况,而且也占据着连接东欧与西欧的重要位置,奥地利还积极推动欧盟内部东方维度国家的发展,这与“16+1合作”是相得益彰的。奥地利在中东欧地区有着丰富的投资和融资经验,这也为推进中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在中东欧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首先,升级中奥关系为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双边交往层次和规模。战略伙伴关系对双边经贸、投资等具有全方位的引领作用,可提升合作质量和速度,有利于推进双方关系全面发展。争取双方在产能合作、金融等领域达成具体的成果。

其次,加强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相互了解,力争在互联互通、贸易促进、人文交流等领域达成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合作协议。

第三,利用好目前的各种平台开展对话与交流。目前,双方可以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16+1合作”等框架下开展交流合作。在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框架下,双方也有很多合作的着力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建立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业、旅游促进、地方合作等协调机制或平台,推进了多方合作。奥地利也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如旅游促进平台、投资促进平台等等,从中获益。此外,奥地利作为“16+1合作”的第三方也可以设计相应的制度对接平台,比如利用与中东欧国家密切的产业链关系推进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加快融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

第四,努力借助奥地利本国金融机构在中东欧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推进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奥地利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也是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重要成员国,奥本国银行在中东欧广泛设有分支机构。因此,奥地利事实上具有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金融纽带的作用,奥可以充分发掘这种潜力,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中欧金融合作。

第五,发挥奥地利智库在中东欧和欧洲影响力,推进与中国智库的合作研究。奥地利国民经济研究所等智库机构对中东欧研究积累深厚,可以就相关问题与中国学术或智库机构开展合作,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以及政策建议。

 

(联系 刘作奎:liuzk@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