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奎:入盟后克罗地亚仍面临经济发展困境

    克罗地亚入盟带来三方面积极影响

    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盟,成为西巴尔干地区第一个加入欧盟的国家。克罗地亚入盟至少从三个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就克罗地亚来说,自2003年正式申请入欧以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它的改革成果终于得到欧盟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入盟提高了克罗地亚的国际地位和身份,增加了国际影响力;成为欧盟大市场的一员又使克罗地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来自欧盟基金和外部战略投资的支持,使得克罗地亚有望提振萎靡的经济;成为欧盟成员国后,克罗地亚可为其他西巴尔干国家入盟进程提供技术支持,借机提升自己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从而扮演与斯洛文尼亚相似的作用——成为沟通欧盟与西巴尔干国家关系的“纽带”。

    就西巴尔干地区来说,克罗地亚入盟为其他未入盟国树立了一个“样板”,未入盟国将会更有针对性、更有信心地迈向欧洲一体化。黑山在2012年开启入盟谈判后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马其顿也获得了欧盟特殊优待,在与希腊“国名”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欧盟已经开始与其展开了某些入盟内容的谈判;塞尔维亚则在6月28日得到了欧盟“绿灯”,为鼓励其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欧盟宣布2014年1月1日开启与塞的入盟谈判;黑、马、塞的进步也给阿尔巴尼亚、波黑的入盟进程带来不小的压力,增加了它们入盟的紧迫感,两国如不谋求大的变革将彻底被边缘化。因为克入盟,整个西巴尔干的入盟热情得到很大提升。西巴尔干诸国将最终通过加入欧盟这一最大的国际和平共同体而彻底撕掉“战争、冲突和动荡”的标签,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就欧盟来说,它通过克罗地亚入盟向外界展示了信心。欧元区虽仍处危机之中,但欧盟有能力解决危机,而且既有的扩大政策不变。欧盟仍有能力辐射其影响力,改变周边动荡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发展路径,将周边动荡区打造成和平区。它仍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支推动转型的力量。

    克罗地亚国内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联合政府将保持稳定,这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入盟取得的成就将确保其拥有一定的民意支持率;二是反对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2011年底因腐败问题的影响彻底伤了元气,已经无力向社会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发起挑战。如不出大的意外,该届政府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的下一届议会选举。政府保持稳定将是克罗地亚未来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是,克罗地亚经济上的持续衰退、高失业率和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已经令民怨沸腾。它的经济从2009年一直衰退,到2013年仍不见任何好转的迹象,预计2013年仍将负增长0.3%;失业率居高不下,2012年为19.1%,预计2013年将达到20.4%;比起新兴市场国家,克罗地亚的财政和债务水平很高。。预期财政赤字2013年将达到GDP的4.2%,到2017年仍会维持3%以上。公共债务占GDP比重自金融危机以来就疯长,2008年从占GDP的29.3%达到2012年的53.7%,预期2015年将超过60%。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令民众非常不满,罢工随时可能发生,而政府推行的紧缩政策随时面临工会的反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走出高失业率和财政危机的困境是本届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

    入盟不会为克罗地亚马上带来经济收益

    从长远看,入盟将为克罗地亚经济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从近期来看,其获得重大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克入盟正好赶上欧元区经济危机,欧元市场的进口萎缩对克冲击很大。它与欧元区的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12年占到整个出口的24.1%),而这两个国家目前均深陷危机,未来几年两国的进口需求乏力将恶化克的出口;因为加入欧盟,克罗地亚不得不离开中欧自由贸易区,该贸易区包括所有前南斯拉夫的非欧盟成员国以及阿尔巴尼亚和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公司出口到这一关键市场(2012年占总出口的21%)将面临被征收关税。尽管从长远看这些市场可以从欧盟市场那里得到一定弥补,但自2002年开始克罗地亚就与欧盟签署了自贸协定,已经提前享受了欧盟市场的好处,所以从近期看入盟不会导致克在欧盟市场的贸易有明显的增长;克罗地亚劳动力市场僵化且缺乏竞争力,在步入欧盟后将面临整个欧盟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欧盟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用欧元衡量名义劳动力价值的话,克罗地亚要比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高,来自中东欧欧盟成员国的优势劳动力资源竞争将使克罗地亚面临进一步就业压力;旅游业对克罗地亚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似乎入盟后可能会进一步拉动旅游业增长。但赴克旅游的大户俄罗斯、乌克兰和土耳其人因克入盟再也无法享受入境的相关便利,他们需要签证。而对欧盟成员国来说,克罗地亚已经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来自欧盟成员国的旅游者已经占据绝大多数(德国占比超过20%),入盟后短期内不可能使欧盟旅游者人数迅速增加。预计只有克加入申根区才可能有大批旅游者涌入,但克罗地亚何时加入申根区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自欧盟基金的资助将是一个利好因素,政府希望在2014—2020年获得117亿欧元的基金,相当于2012年GDP的27%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要想充分利用这笔资金,克罗地亚必须改善商业环境。世界银行评估克罗地亚2012年的营商指数为第84,落后于摩尔多瓦、吉尔吉斯坦、白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只列第139位,腐败问题更是很严重,这些因素均影响到对欧盟基金的利用。此外,根据欧盟规定,要想使用数量庞大的欧盟结构基金,就必须满足赤字控制在3%以下,债务控制在60%以下这两个条件,但这对克罗地亚来说暂时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加入欧盟后克罗地亚将接受欧盟的过度赤字程序的审查,它必须向欧盟表明在什么时间段将赤字控制到3%以下,否则很难获得欧盟结构基金的全面资助。而且,它也将面临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相同的命运,因为在打击腐败和法治建设上没有达到欧盟标准,仍将继续接受欧盟的审查和监督,成为欧盟内无法享受欧盟所有权益的成员国。综上分析,从短期看,入盟后克仍面临经济发展困境。

    中国与克罗地亚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克罗地亚是中国传统友好国家。1992年4月27日,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年5月13日,中国和克罗地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克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互访不断。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2月1日,克罗地亚前总统斯捷潘•梅西奇等撰写的新书《中国在巴尔干》在萨格勒布首发,梅西奇以一个章节的篇幅,通过对中国外交政策的透彻分析,指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对世界稳定构成威胁。来自克罗地亚精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双边的政治互信。

    中克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具有悠久历史,目前克已成为我在前南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鉴于克罗地亚目前面临经济危机,它在短期内仍需要巨大的外部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可借此找到一定的投资机遇。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私有化等方面,中国的资本都是克罗地亚非常需要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百姓财富的增长,中国境外旅游人数日益增多,据笔者了解,克罗地亚优美如画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已经为很多中国人所熟知。已经看惯了伦敦、纽约、巴黎等大都市风貌的中国旅游者,目前开始青睐恬静闲适、自然纯朴的小国游,克罗地亚是他们非常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总之,考虑到巴尔干地区地缘位置的重要性,中国与前南地区长期友好合作的传统,以及克罗地亚入盟后地位的变化,在中国和中东欧务实合作框架下,中克双边合作潜力会得到进一步开发。

    (联系 刘作奎:liuzk@cas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