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琳: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求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指导国际问题研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不容推却的使命与责任。

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理论首先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原创形态,即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国际问题时所形成的理论思想。

一方面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如马克思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理论、战争与和平理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18-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各种矛盾有了很大发展的时代。虽然说马克思主义是这一时代的产物,但马克思对国家性质、国家行为、国家利益、资本积累、世界的“中心-边缘”格局等偏僻入里的分析,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要深入领会马克思观察分析国际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国家间的关系总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来源于国际生产过程中的分配问题。这种洋溢着唯物辩证法光辉的理论升华有别于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这种冲突的根源,即从生产方式中来寻找国际关系中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以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国际关系中国家性质与国家对外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精髓,也是指导我们研究的根本所在。

此外,学习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还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向往。马克思否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公正和平等,实现世界永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所在。

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理论还要系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传统及其具体实践。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在引介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已明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近代以来,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一直是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从帝国主义剥削压迫中站起来、从血与火的硝烟中走过来的新中国,不懈地追求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渴望国家间的相互尊重与和平发展。因此,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坚定地站在全世界爱好和平、被压迫人民一边,反对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和大国霸权。

从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周恩来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到江泽民提出“互利、互信、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胡锦涛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论述,无不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做出的科学选择,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这种一以贯之的坚持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倡导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成为我国外交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我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因此,把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发展的中国道路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作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升华,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倡议,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的理论批判立足于现实,但指向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揭示的是人类普遍幸福的实现途径;另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拉美学者的“依附理论”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被西方学界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者”。这既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所蕴含的科学与深刻,也鞭策着我们这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学者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倡导的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进行理论总结,更好地阐释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展开:

第一,讲清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本质区别。现在西方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主要是基于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带来的全球扩张。这种担忧毫无道理也无必要,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向往社会主义,就在于对这种资本原始积累血腥历史的厌恶。中国的发展不会通过政治霸权、经济威胁、武力压迫等手段攫取市场和资源,而是以理念取胜,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吸引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共赢构建命运共同体。

第二,讲清楚中国“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国际社会的重大贡献。中国倡导的新理念,打破了“零和”思维,和“强国必霸”的陈旧逻辑。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各国本土的文化与传统,可以不背负任何附加条件地参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项目,放心地与中国谋求共赢。对于大国来说,中国的发展也不会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不会压缩他们既有的国际空间,通过与中国开展合作,同样可以获得共赢。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而和平对于各国的发展都是极其宝贵的。

第三,讲清楚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文化基因与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方面受益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学分析,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国家利益、国家行为的本质,看清现有国际社会的不合理之处,看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与此同时,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战争之苦的历史,让中国格外珍惜和平,同情并支持各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也没有改变。因此,中国提出的方案,有科学的理论支撑,融合了几千年优秀文化的智慧,也充分汲取了近代以来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教训。

总而言之,进入新时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进行理论升华,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外界理解中国的发展,认同并参与到中国提出合作倡议中去,也可以给其他国家发展本国经济、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一个新的选项、新的思路,最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