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欧洲和“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读后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最近一两年,与此有关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你没有写过“一带一路”,没有讨论过“一带一路”,或没有出席过“一带一路”的会议,你就不是中国学者。

  《欧洲和“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回应与风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博士的新作。该书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东欧国家和欧盟机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

  本书认为,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是积极的,但也对这一倡议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风险表示忧虑。例如,塞尔维亚的一个智库认为,西巴尔干是一个独特的区域,自然条件恶劣,民族纠纷不断,恐怖主义活动多发。

  二、欧洲精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

  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归纳了欧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观点:(1)“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因此欧盟乐于接受这一倡议;(2)“一带一路”倡议过于概念化,缺乏细节,因此欧洲人难以理解中国推出这一倡议的动机和目的;(3)“一带一路”与容克计划对接不容易,中欧需要在财政、法律和规则等领域加强沟通和协调。

  三、“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面临的各种风险

  “一带一路”在不同地区遇到的风险不尽相同。本书将各种风险归纳为国内风险和外部风险。国内风险主要是:(1)中国国内物流互补统属,导致不良竞争;(2)中国国内各地“各自为政”;(3)物资运输偏离市场规律。外部风险主要包括:(1)转轨后中东欧国家局势复杂多变,一些中东欧国家的政局欠稳定;(2)大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竞争激烈。

  此外,本书还分析了希腊债务危机、马其顿政治危机以及欧洲难民危机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四、政策建议

  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得出政策建议,使研究机构能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本书的精华应该是第四章“政策建议”。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1)要加强内外统筹,做好“一带一路”中的通道建设工程;(2)集中力量处理好战略上最重要的区域,积极寻求合作的突破口;(3)做好机制建设等顶层设计工作,畅通合作渠道;(4)积极处理我同欧盟的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化解欧盟的疑虑;(5)务实灵活地处理中国同有影响力的次区域组织的合作,夯实次区域合作的基础;(6)进一步阐述“一带一路”的实质性内容;(7)做好学术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8)强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协调机制;(9)重视与重点国家的合作;(10)加强前瞻性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做好理论准备。

  关于欧洲对“一带一路”的反应以及在欧洲遇到的风险,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不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空白。

  本书作者曾为研究“一带一路”而走访几乎所有中东欧国家,较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也对这些国家的风险获得了宝贵的感性认识。

  尤为可贵的是,为了正确把握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真实想法,本书作者发放了约200份问卷调查,回收了100多份问卷,从中归纳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启示。

  本书提出的10个政策建议有助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有些政策建议较为笼统。

  (联系 江时学:jiangsx@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