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德美关系变化的连锁反应

赵俊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2020年7月7日。已获得作者授权。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从德国撤走9500名驻军,这项决定公布之时,正值德国7月1日继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此举引发欧美国家的猜测和热议,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就在德国驻扎重兵,一直充当德国和西欧国家的军事保护伞。而今,美国做出大量减少驻德美军数量的决定,无疑给德美关系蒙上一层政治阴影。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德美关系就开始出现小摩擦,之后双方龃龉不断,逐渐演变成较大的裂痕。究其原因,主要是特朗普奉行的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德国总理默克尔主张的是多边主义和贸易开放主义,两者格格不入。美国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伊核协定”以及中导条约的做法,深深伤害了欧盟及德国政府。另外,德法两国领导人倡导的欧洲独立防务建设,也让美国领导人感到不爽。

在此背景下,德美关系日渐疏远,两国领导人的关系降至冰点。特朗普指责默克尔在难民问题上给欧洲造成了“巨大灾难”,对北约的军费贡献不够;默克尔则表示,美国如不愿承担全球性大国责任,欧洲需重估欧美关系,欧洲应在外交和防务政策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从目前来看,美国突然而且迅速开启从德国撤军之门,意在“一箭三雕”:

一是打压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的“领头羊”德国,正因为德国有着当前欧洲最主要的经济“驱动力”和政治“号召力”,所以美国想让其他欧洲国家知道与美国作对的后果很严重;二是离间“新老欧洲”国家的关系,通过把驻德部分美军转移到波兰等东欧国家,找到接纳美军驻扎欧洲的“下家”和买单人,让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半途而废,或者形同虚设;三是把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和影响,东扩至波兰和乌克兰,从地缘政治上拉拢欧洲国家来打压俄罗斯,让俄罗斯感到后怕,不断制造俄欧冲突以便从中获利。

面对美国的高压,德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能否让欧洲的独立防务建设提速?早在2017年11月,德法两国就力促欧盟建立一个欧洲“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联合防务机制,并确定了17个欧洲防务合作项目,包括欧洲各国军队、采购和军备合作。时至今日,由于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得势以及美国的阻挠,特别是今年欧洲出现严重的新冠疫情,使欧洲经济复苏受到重创,2021年至2027年200亿欧洲防务基金的预算恐将被打折或挪作他用。在诸多不利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想加快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的政治目标似乎难以实现。

除前面提到的因素外,近年来德美之间围绕贸易逆差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等问题展开较量,德美矛盾的扩大必然会影响欧美关系的走向。特朗普声称德国的奔驰、宝马和默克尔对美国的困境“负有责任”,默克尔指责特朗普的言论“都是非常情绪化的观点,与我印象中的美国背道而驰”。德美关系是欧美关系的一个核心范畴,也是传统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典范,如今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出了大问题,势必影响到欧美关系的和谐与合作。可以说,只要美国不改变对德国咄咄逼人的强权政治做法,德美关系在今后一段时期还会出现更大的矛盾并影响欧美关系。

眼下,波兰领导人表示,波兰政府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军事设施来接纳美军的驻扎,未来驻波兰的美军数量可达5.5万人。这就给了特朗普在扩大北约军费分摊话题上与默克尔讨价还价的一个绝佳选择或筹码。在德美关系也需要待价而沽的今天,欧美关系和“新老欧洲”国家关系都显得十分微妙,其前景都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德国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身份能做些什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