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厚:欧洲老百姓眼中的中国

总体而言,由于相隔遥远,欧洲老百姓不大关心中国、对中国不了解,但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多维度,很难一概而论,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欧洲老百姓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评价正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古时候的中国国力强盛,四海来朝,一些欧洲人到中国的游历经历也强化了这种看法,比如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的宣传上多下功夫,增进双方了解,提升中国形象。

第二方面,对中国民众和中国产品的感觉较好,但对中国现代文化极其缺乏了解。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看法不像国内媒体报道的那样负面,什么中国人出去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啊这些的,中国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素质的,都遵守当地的法律和制度,吃苦耐劳,从不提过分要求,能够与邻居和睦相处,很少干犯罪的勾当。我觉得西方人是比较认可中国人的,比穆斯林和黑人好多了。由于中国人很勤奋和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喜欢工作赚钱,而且觉得中国人不好融合,中国人一般喜欢和中国人一起玩。欧洲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当然有好有坏,可能不同的欧洲人由于不同的遭遇有不同的感觉,但总体而言感觉比较好,物美价廉。就我的感觉而言,欧洲的中国产品质量比国内好,价格也便宜,很多出口产品国内还买不到。西方人对中国现代文化了解很少,基本局限于李连杰、成龙等功夫明星的动作片。

第三方面,对现在的中国政府取得的经济发展成绩都予以肯定,但对政治方面几乎没有正面评价之词。需要指出的是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百姓对这个国家的整体看法。这也是欧洲政治家经常毫无顾忌批评中国的原因,他们能够找到市场。这不能单独用欧洲政府长期以来策动媒体有偏见的报道来解释。德国在统一之前,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原以为原共产党国家的民众会对共产主义有好感,但其人民的态度比西欧国家民众的态度更加严重,当然不排除有少部分人仍然怀念共产主义。我后来听很多东德人讲他们的父母怎么逃向西德,我才理解了为什么他们如此恨“共产主义”,他们有切肤之痛。他们的感受更加强化了其他人对共产主义的反感。原苏东国家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时候犯了错误,抹黑了共产主义,损害了共产主义的名声。普通民众只要能够获得自由,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并不在意意识形态。所以,中欧政治关系固然要依靠人民的交流,现在来看更多的要依靠共同的利益和高瞻远瞩的欧洲政治家。

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是各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美国在世界上到处干涉引起欧洲老百姓的反感,但前面也讲到了,大部分欧洲人仍然喜欢美国,甚至是我所在培训班上的埃及人和生活中接触的一些伊朗人。这些穆斯林一提起美国,当然都对美国的蛮横干涉很不满,但这些穆斯林都对美国的制度和富裕程度充满了由衷羡慕。你让他给美国打分,虽然他讨厌美国干涉,但总体对美国评价非常正面,这和部分穆斯林国家政府的态度可是截然两样。谈到国家形象,我也谈谈我们班其他新兴国家的同学对中国的认识。他们对中国也很不了解,而且在一些问题上的言论也很让我和其他中国学员寒心。

这里面当然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西方国家分化离间的原因,但也有对于中国发展迅速的嫉妒心态。我们都是新兴国家,国内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应该互相理解,而且同为国际关系中的弱势群体,更应团结起来。但是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好的事物是全人类共同向往的,丑陋的东西是大家共同唾弃的。今天很多人追求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个多维度的综合概念,是指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多方面在国际上的形象。我觉得要采用两分法看中国的国际形象,一种是在各国政府眼中的形象,另一种是世界人民眼中的形象。当然,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强化的,前者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关系的变化,但后者的影响是较长期的,是综合因素决定的,更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古代中国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千百年来都是好的,甚至在那些遭受过中国侵略的国家的人民的眼里,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文明。很多德国人对拿破仑侵略德国的评价就很积极,认为给德国注入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基因。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看重在世界人民中的国际形象,这比在政府眼中的形象更具有持久性。

如果国际形象中可以排除掉政治因素,我们在世界上现阶段的形象是很积极的,而且我们的制度模式带来的经济成就对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中国归根结底要受世界人民欢迎,还是要看我们的制度能不能给人民幸福自由的生活,到了那一天,中国在世界人民或许不是各国政府眼里的国际形象自然改善,一切的造谣中伤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