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文:诺贝尔和平奖日渐背离创立初衷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2010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在即,这一奖项因为颁发给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刑的中国人刘晓波而备受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认为,这样的评选结果是别有用意的,作为一项民间性的评奖机制,诺贝尔和平奖已经背离创立的初衷,成为西方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

    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颁发给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刑的刘晓波开始,有关这位获奖者的问题便频频出现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明确指出中方立场:“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一个正在服刑的罪犯,是对中国司法制度的不尊重。一些国家的政客借机对中国说三道四,不仅是对中国司法制度的不尊重,而且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真实用心。我想说的是,如果有人想用这种方式企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那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始创于190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根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该奖项是要授予“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在和平奖的奖章上,铭刻着“为了人类的和平与情谊”的文字。然而,诺贝尔先生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并没有代代相传。据中国社科院欧洲问题专家田德文介绍,随着上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的演变,特别是冷战期间,和平奖已悄然变成西方国家对不符合他们标准的政权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他说:“诺贝尔和平奖是一种民间性的评奖机制,它是政治性的但是不是政府性的。从观念上来说,和平应该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价值追求,但是从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情况来看,这个奖项是跟西方意识形态是积极挂钩的,冷战期间,它是明确的输出西方观念,在冷战结束后,在西方已经形成了意识形态霸权,它的倾向性就更强了。”

    近几十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名单毫无疑问地印证了田德文的观点,1975年苏联的萨哈罗夫,1983年波兰的瓦文萨,再到1990年的戈尔巴乔夫,这些评选结果的背后深刻反映出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以西方获胜而告终的时代背景。而对于中国,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早在21年前就曾把和平奖颁发给图谋分裂中国的达赖喇嘛,并毫不掩饰借此举来影响中国的目的。

    此次获奖者刘晓波正是在达赖喇嘛等人的推荐下入选的。近些年来,刘晓波炮制一系列文章和言论,以造谣、诽谤等方式否定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互联网上组织煽动他人共同改变现有政治,推翻中国合法政权。因为这种公然违背中国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刘晓波被中国司法机关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 年,而这恰恰成为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原因。根据诺贝尔委员会公布的文告,刘晓波以“在中国为基本人权持久而非暴力的奋斗、致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化” 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田德文说,300余字的文告通篇看不到刘晓波所作所为与和平有关的内容,而是直白地表述了诺贝尔委员会对中国的看法,此奖的用意也表露无遗。

    田德文:“在文告中,他们提到了中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优势、经济进步,现在这个国家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并且有数以亿计的人口脱离了贫困,同时话锋一转就转到了中国现在这种新的地位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论调实际上跟西方国家这些年对华政策的基调是一致的。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诺贝尔和平奖在现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发生变化,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做的一种跟进。”

    诺贝尔委员会无视中国法律、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不仅遭到中国的强烈抵制,也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质疑。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明确支持中方反对刘晓波获奖的立场。中国、俄罗斯、古巴、哈萨克斯坦、摩洛哥和伊拉克等6国已公开宣布不出席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田德文说,各国的反应说明背离创立初衷的诺贝尔和平奖其公正性与合理性已很难得到认可。

    田德文:“诺贝尔和平奖可以说是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种工具,它今天是针对中国,明天就有可能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非西方意识形态的国家。”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