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平:全球治理框架下的中欧能源关系

    世界能源储量、产量和消费量相对集中的格局造成当今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相对集中——少数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发挥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但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崛起正在使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一、 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全球能源治理主要是指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全球能源市场供求基本均衡的机制。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在能源领域并不存在,因为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最有影响力的机构,其能源机构最多只能扮演“虚位”角色,如联合国能源机构(UN ENERGY)和国际能源论坛(IEF),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重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组成的机构,如OECD国家建立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和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天然气论坛组织则是在俄罗斯、伊朗、卡塔尔等国倡导下成立的新的多边能源治理机构,其内部机制仍然有待于完善,但随着天然气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该组织在未来全球能源治理中的作用将会非常重要。

    二、中国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长期以来,中国实际上被排除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之外。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中国既没有参加国际能源机构,也没有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中国仅以观察员身份《能源宪章条约》组织活动。这种情况与中国的地位不相称。2011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当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71%来自中国,美国曾是沙特最大的石油输出地,但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石油输出地。既然中国的能源需求能够影响全球能源市场,那么中国参加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就是合理的。西方国家——至少欧盟已经承认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地位,认为中国参加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能源消费国集体谈判地位,而且有助于全球能源市场的长期和稳定发展。2012年1月,国际能源机构总干事表示:该机构欢迎中国参加。由于国际能源机构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74年成立的发达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费组织,其宗旨和规则均由西方国家制定,中国在现有机制和安排下加入该组织的可能性尚不确定。但中国与主要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却发展非常迅速。

    三、中欧能源关系

    中欧能源关系受双方能源产消结构制约。中欧都属于“富煤、少油、缺气”的地区,但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比例远高于欧盟,欧盟国家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和天然气,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欧盟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率分别为83.5%和64.2%,由于中国目前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对外能源依存率相对较低,但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需求迅速增长,中国和欧盟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相遇”和博弈是不可避免的。

    中欧能源关系的特点是合作与竞争。合作——中欧同属能源消费主体,在当今世界能源市场上有诸多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如双方都希望能源产区局势稳定、国际能源市场价格稳定、能源运输国际通道安全、能源在合理的价格下的持续供应等。欧盟在同主要能源生产国的谈判中需要中国,中国的参加可以提升消费国作为集体的地位。竞争——在世界能源储量和产量都有限的情况下,中欧作为消费主体,必然要为获得更多的能源展开竞争,这是十分正常的。过去,由于中国主要从海湾和非洲进口石油,欧盟认为中国在上述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地区积极的国际能源外交“侵蚀”了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欧盟试图通过《非洲战略》和《欧非能源联盟》等来抵消中国的影响。近年来,由于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中欧能源进口战略的重点都转向了该地区,中欧双方都在积极争取从中亚地区获得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哈萨克斯坦CAGP天然气管道和欧盟-中亚NABUCO天然气管道成为中欧标志性的竞争项目。

    当然,中欧双边能源合作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中欧之间已经建立起多种渠道的有效合作,2012年的中欧能源峰会则代表着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正如2012年5月《中欧能源安全联合声明》指出的那样,中欧双方应在未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密切合作,以推动全球能源治理规则和标准的确立,即中欧双方应为建立一个包括能源生产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中转国在内的合理的、公平的、有约束力的全球能源市场治理体系而共同努力。

    (联系 薛彦平:yanpingxu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