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彦平:2011年欧盟气候变化政策重大事件回顾
薛彦平
本站原创
0
2011年,欧盟深受债务危机困扰,但仍然坚守着气候变化政策底线,在气候变化政策实施和国际气候政策谈判上取得新进展。2011年欧盟气候变化政策重要事件如下(按时间顺序):
2011年1月,欧盟境内发生严重的碳排放配额被盗窃事件,事发后,欧委会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包括临时终止成员国配额登记系统(随后在3-5月期间陆续恢复),并对原有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进行有史以来最为严格审查;
2011年3月,欧委会正式公布航空业历史排放数据,为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配额体系提供了根据,随着
2012年1月1日的临近,世界各国航空业对欧盟的单边决定也更加质疑,我国33家航空公司被列入欧盟排放限制名单;
2011年3月,欧委会提出2050年欧盟低碳发展路线图,目标是将欧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低碳社会,路线图要求2050年把境内的碳排放总量减至1990年水平的85%-90%;
2011年4月,欧委会就2013年后欧盟境内碳排放配额分配做出重要决定,从2013年开始,欧盟境内排放单位将逐步通过市场有偿获得碳排放配额,但对电力和面临明显国际同行竞争压力的企业仍实行排放配额的免费提供;
2011年6月,欧委会通过《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Efficiency Directive),确保到2020年欧盟境内能源消费效率提高25%,按照欧盟2020战略,届时欧盟境内的碳排放将减少20%、可再生能源比重将提高至20%、能源使用效率将提高20%;
2011年7月,欧盟成员国一致同意欧委会关于2012年出售1.2亿吨排放配额的计划,2012年是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年,2013年将是第三阶段开始年份,欧盟此举旨在减少第三阶段开始时国际碳市场剧烈波动;
2011年9月,欧委会公布航空业免费排放配额数量,根据欧盟公布的标准,2020年前全球900多家航空公司将获得总量200亿欧元(按今年市场价格计算)的免费排放配额;
2011年10月,欧委会在2011年欧盟气候变化报告中指出,过去20年中,由于实行了持续的气候变化政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在此期间,欧盟经济总量增长41%,而碳排放总量则减少了15.5%;
2011年11-12月,在联合国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上,欧盟继续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发挥决定性影响,虽然发生加拿大退出《京都协定》的事件,但在欧盟的坚持下,此次会议仍然通过了2015年建立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法律框架和排放目标的建议;
2011年12月21日,欧委会宣布,欧盟将于
2012年1月1日对所有进出欧盟成员国境内的国际航空公司强制征收所谓的“碳排放”费,欧盟于2008年11月通过在2012年初将航空运输纳入碳排放交易配额(ETS)限制的法案,欧盟此举激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航空运输业的强烈反对,欧盟最高裁决机构-欧洲法院
12月21日裁定认为欧盟未违反国际贸易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