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琨:债务危机阴影下的希腊公投

    2015年7月6日,希腊举行公投,否决了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救助方案,拒绝实施严格的经济改革与财政紧缩措施。这一结果让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前途更加扑朔迷离,也使得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颇耐人寻味的是,希腊今日的窘状却与其当年加入欧元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希腊:应尽快启动结构改革

    欧元区建立之前,宏观经济结构与条件各异的欧洲各国可通过调整汇率以应对国际经济竞争,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共同货币欧元的引入,意味着欧元区各成员国不再掌握汇率政策这一工具来调节自身经济竞争力,而在欧元区层面又始终缺乏相应的替代机制,如财政转移支付或充分流动的劳工政策等,导致区域内部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差距不断拉大。与以德国为代表的核心国家相比,以希腊为代表的边缘国家经济基本面逐渐恶化,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失衡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挑战,在欧元区各项制度建设完善之前,效仿德国进行痛苦却极有必要的结构改革,如实施紧缩财政、削减福利、改革税制及私有化等措施,以提升经济竞争力,应是希腊等国最为紧迫的选择。但是,事实上的政策选择却并非如此。一方面,希腊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较低,对于执政党来说,启动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是吃力不讨好、为他人做嫁衣的苦差事;另一方面,得益于欧元区整体的良好信用,早已问题重重的希腊政府可通过发行国债获取成本更低廉的资金,而成员国财政赤字与政府负债又缺乏有操作性的刚性约束。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希腊政府逐渐失去结构改革的动力,走上举债之路,最终爆发债务危机。

    因此,希腊的债务危机本质上是经济竞争力的问题,这一问题因希腊加入欧元区而加剧,又长年被债务所掩盖。国际债权人所要求的,不过是督促希腊落实早应进行的结构改革,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此而言,不管此次公投结果如何,对于希腊来说,当务之急仍然是留在欧元区内找寻一个债权债务双方都可接受的救助方案,尽快启动结构改革。

    欧元区:希腊退出冲击有限

    而对于欧洲来说,希腊如期启动结构改革固然好,但即使希腊债务无序违约并最终退出欧元区,对欧洲金融市场及欧元的冲击也将会极其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尽管希腊政府负债率极高,达该国GDP的170%,但实际负债总额并不算多,只有约3200亿欧元,欧洲的各类救助机制有足够的额度覆盖。其次,危机爆发已五年多,国际金融市场投机者早已对希腊退欧做好了充分准备,且随着救助措施的实施,近80%的债券目前掌握在欧盟、欧央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手中。再次,欧央行在2015年1月22日宣布扩张性资产购买计划,即所谓欧版量化宽松,尽管该计划无法购买信用评级不达标的希腊债券,但每月600亿欧元的额度却可有效阻止希腊债务违约波及欧元区其他国家金融市场。最后,即使在极端的情况下,欧央行也还可启动直接购债计划OMTs,以维护欧元区金融市场及欧元稳定。种种事实表明,欧洲已为希腊退出欧元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国际债权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尽管如此,希腊公投的结果也给国际债权人敲响了警钟。重病缠身的希腊经济要进行结构改革,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如何有效利用资金救助缓解这一阵痛,保证改革措施顺利推进,是国际债权人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希腊经济重新振兴,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依靠自身能力偿还债务并实现财政平衡,形成经济运转的良性循环,才是危机救助的根本目的。救助计划得不到希腊主流民意支持,只会导致债务债权双方两败俱伤。而据英国《卫报》调查发现,真正被希腊政府掌握并用于结构改革与社会保障的救助款,不到总额的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款项都被用于偿还债务和利息,以及救助银行,危机演变为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盛宴,这是导致新左派在希腊上台以及本次公投结果出现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希腊债务危机要得到圆满解决,希腊本身的态度与行动是关键,他们要让国际债权人相信,希腊正走在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之上,应该换得宝贵的资金救助。而对于国际债权人来讲,亦须清楚,结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在保持足够耐心的同时,救助资金的使用上应尽量兼顾偿债、改革与希腊民众的承受能力,才能使得救助达到预期效果。

    (联系 胡琨:hunkun@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