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解朴:德国政党政治的新走向及其影响

201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以及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联合举办了2019年“德国形势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从德国政治与外交形势、德国经济与投资形势以及中德与中欧关系等方面进行热烈的讨论,现将分批发布嘉宾的发言内容,敬请关注。

--------------------------------------------------------------

2019年,德国政党政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这些变化又对德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一些影响。

下面分四个方面讲一下我对于德国政党政治新走向的观察:

第一是关于政党格局的变化。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后,德国呈现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碎片化政党格局被进一步固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大主流政党继续走向衰落,第二,德国选择党已经在德国政治体系中站稳脚跟,第三,绿党实现了崛起。 从总体上说,我们可以从2018年以来的巴伐州、黑森州、不来梅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州、图林根州州议会选举以及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中观察到上述三种表现:从得票率上看,联盟党和社民党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例外:基民盟在不来梅州得票率上升4.3%),德国选择党和绿党呈现上升趋势(例外:绿党在图林根州得票率有0.5%的小幅下降)。在2019年的图林根州州议会选举,左翼党得票率第一,德国选择党得票率第二,位于政治光谱两端的左翼和极右两翼成为图林根州的第一和第二大政党,这样政党格局给该州的组阁带来困难,现在图林根州的政府还没有组阁完成。

第二点,各政党现在都在尝试调整政策方向。比如基民盟为了内部的团结,为了政党的现代化,试图重新向右转;社民党其实在向左转,试图在社会公正、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社民党的传统领域重新找回话语权;绿党尝试在社会治理领域拥有更多的领导力;德国选择党在思考如何将东部的成功扩展到西部。所有政党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数字化等领域的问题。

第三点,共识政治的传统受到侵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张力。主要表现在各政党无论在联邦层面还是联邦州层面,在进行组阁谈判过程中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变得非常艰难非常困难,但另一方面,共识张力仍然存在,有很多具体的表现,举两个例子,比如2019年12月社民党进行党代会选举之后,得到的结果没有大家预先设想的那么糟糕。社民党党所提出的改革主张涉及到调整最低工资、气候保护、基本退休金、基本保障的等等,没有提出要给联盟党一个红线,一个最后的通牒,都是说要坐下来谈,对目前《联合协议》进行改变,而没有放出特别狠的话,没有说不惜一切代价,如果不行我们就要离开这样的话。所以共识的张力仍然存在。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所有主流政党到目前为止都选择不与选择党联合执政,无论联邦层面还是联邦州层面,我们还能够找到战后形成的政治共识的印记。

第四点,政治精英的代际传承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德国政坛找不到特别突出的政治精英:卡伦鲍尔能否成为未来总理候选人存在不确定性,新当选的社民党双主席当选后在民众中的满意度不高,绿党的政治精英未来是否能领衔成为政治黑马进行下一届总理候选人选举也尚未可知。卡伦鲍尔虽然在莱比锡党代会上稳住了目前的基民盟,但其实民众满意度一直不高,而且在一些政治决策和事务处理方面,很多时候也不是非常明智。新任两个社民党主席在竞选期间给出的口径是非常左翼的,非常想脱离大联合政府,但等到选举之后就改调门了,重新调整了他们与与联盟党合作的口径。而且目前民众满意度不高(70%不满意,22%满意,8%没有投票)。在西方选举政治中,选举过程中的口径和选举后的政策不一样,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会不会受到惩罚,我们后面再去观察。

下面再分三个方面谈一谈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点,民主参与率有所上升。

1、从统计数据上看,2017年德国联邦议院大选之后,在联邦州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中,选民的参选率几乎均高于上一届,多个选举中都有超过10%的增长,其中萨克森州的参选率提高了17.5%。从人数上看,萨克森州约有52.3万以前不参加选举的人,参加了本次州议会选举,而勃兰登堡州则有约有26.4万以前不参加选举的人,参加了本次州议会选举。萨克森州和勃兰登堡州共有以前不参加选举的34.8万选民为德国选择党投票。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随着德国碎片化政党格局的形成和固化,一些原本对两大人民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持冷漠和失望态度的选民对政治参与表现出了兴趣,或为表达自身的诉求、或为表示自身的不满加入了投票的队伍。

3、需要看到德国政党格局的变化和选民的民主参与是相互作用的,民主参与的人数增加是德国政党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反过来,德国政党格局发生变化后,又吸引了某些选民加入投票的队伍。所以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4、这种相互作用使我们认识到:虽然碎片化的政党格局增加了选举政治的不确定性,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碎片化的政党格局覆盖了更多选民的关切,激发了他们寻求利益表达的热情,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有可能会发挥有正向的作用。从这个逻辑延伸出去,或许未来德国政党政治中还会出现新的黑马,为现代多元化的政治需求代言。

第二点,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给德国政治的稳定性带来不确定性。

碎片化政党格局带来了选票的分散,每个政党得票率都不高,这时候组阁就会出现困难,大家回想一下2017年大联合的组阁过程,以及目前还没有组阁成功的图林根,组阁的困难给德国政局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政党政治的变化给政府稳定性带来困扰。在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下,议会议席分散,往往是政党谱系中相去甚远的多个政党会勉强组阁,不但使组阁谈判变得困难,政府在维系过程中往往也会龃龉不断、分歧加重。这还会引发选民对政府更加不满,造成政府解散、重新选举的情况。目前对大联合政府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重大概只占30%左右,不满意和严重不满意的大概占70%左右,所以民众支持率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第三点,德国政党政治的变化给德国政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性问题。

如果说两大人民党的衰落是由于他们没有适时地根据选民的需求,调整政党的政策供给的话,那么走在人民党道路上的绿党应该如何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呢?坚持维护核心选民利益的同时,扩大在其他领域的政策供给?那么其他增加了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纲内容的两大人民党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不进行政纲的调整,绿党的主张又显然不符合东部州选民的需求。在东部取得成功的选择党,又如何将成功扩展到西部?仔细思考,无论是传统主流政党,还是绿党及德国选择党,在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下,都面临如何定位和寻找自身发展的政治空间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德国政党的发展我想给予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我认为未来或许会出现新的政党,由那些从老的政党脱离出来的精英组建,他们的优势是可以抛开历史的包袱,摆脱传统政治派别的束缚,以全新的、能够吸引当前选民需求的政治纲领重新搅动德国的政治格局。类似于马克龙重新组建的政党。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