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讨论:如何看待德国的大选

  时间:2013年9月26日

  江时学:德国于22日举行联邦议会选举,现任总理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获胜。默克尔自2005年至今已执政8年,如能顺利完成本届四年的连任,她将超越曾在英国当政11年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成为欧洲乃至全球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国家领袖,委实可喜可贺。 

  我们感谢同济大学几位德国问题专家的参与。首先要问各位的是,你们如何总结这一次德国大选的特点? 

  郑春荣:在这次大选中,默克尔采取了“不对称遣散”(asymmetrische Demobilisierung)的竞选策略,换言之,默克尔以不犯错、不给竞争对手有攻击议题的方式展开竞选,使得本次大选给人感觉缺乏攻击性,甚至平淡无奇。但是,虽然从一开始默克尔连任总理就基本没有悬念,但组阁形式的悬念却一直保持到了大选之后,至今也尚未解开谜团。本次大选的另一个特点是默克尔的人气高涨,很多选民投票给基民盟纯粹就是因为默克尔的个人魅力,而在社民党方面,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的糟糕表现,不仅未给社民党加分,反而拖了后腿。

  伍慧萍:在大选结果方面,德国人选择了默克尔,实际上也就是选择了安全,安全而非变革主导了基本舆情。此外,虽然默克尔连续执政是在意料之中,但是联盟党距离单独执政的机会如此之近还是有点出乎意外。

  在选举策略方面,默克尔从一开始就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静候对手出牌。此次大选一开始被评论为最无聊的一次选举,因为两大竞争对手之间在很多竞选议题——包括最低工资标准、能源政策、扩建托幼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立场比较接近,除了税收政策的主张差异巨大,几乎没有太多针锋相对之处,这与默克尔的无为而治和在设置议题方面的学习能力有关。但是选举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开始变得紧张,主要是由于自民党、德国选择党等小党能否突破5%的门槛悬而未决,而它们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存在多少备选的组阁方案。自民党争取基民盟第二票的选举策略被证明是非常错误的。

  杨解朴:第一,政党格局成两头分化,两大人民党得票率增加,而联盟党的执政小伙伴被挤出议会。相较于2009年的德国联邦大选,2013年联邦大选中联盟党及社民党的得票率均有所提高,联盟党从2009年的33.8%提高到41.5%,而社民党从23%增加到25.5%;与两大党得票有所增加的情况相对的是,联盟党的执政小伙伴、历史悠久的自民党由于得票不足5%,而无法进入议会。而一直被外界视为不确定因素、新近成立的反欧元党“德国选择党”由于得票率不够5%,也没能进入议会。“德国选择党”反对德国救助其他国家,如果这一政党进入议会,默克尔在处理与欧债危机有关问题时,将面临掣肘。第二,各政党竞选纲领呈趋同态势,政治意识形态逐渐淡化。在激烈的选举竞争的压力下,各政党均吸取其他政党的有利的政策主张。例如,联盟党直到2013年6月底才推出本党的竞选纲领,并且融合了其他各党有利的竞选策略。第三,默克尔没有遭遇强劲的竞选对手。在2013年德国联邦大选中,与默克尔相比,其他政党的候选人都不就具挑战性。其主要竞争对手社民党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在刚刚宣布参加竞选后,就被爆出其通过演讲获得大量“ 额外收入”的新闻,在民众中留下比较负面的形象。而默克尔因其理性、务实的执政风格,在民众中的个人魅力指数不断提升,使得其支持率一路飙升。根据德国媒体的民调结果显示,2005年默克尔首次出任总理时,仅有16%的选民事由于支持默克尔而选择联盟党,而2013的大选中,这一数字翻了一倍多,上升至38%。

  胡琨:社民党在经济政策领域延续其“向右转”战略,这表明纯正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已在德国国内获得广泛共识,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主导德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在经济政策领域,中左与中右政党合流倾向明显,今后一段时间,无论政党如何组合,执政党之间在经济政策方面相互影响和彼此继承的关系将更加明显。

  朱宇方:这次德国大选有几个显而易见的现象:1. 联盟党大获全胜,现任联邦总理默克尔人气高涨;社民党不悲不喜,成绩平平。各党派的得票率这里不再赘述,联盟党离获得绝对多数仅一步之遥。德国电视一台的调查数据显示:38%的受访者表示,把票投给联盟党是出于对默克尔的支持,而2005年默克尔首次当选联邦总理时,这个比例只有16%。更有71%的受访者认为安格拉•默克尔出任总理“好”或“很好”。2. 自民党一败涂地,建党以来首次被踢出联邦议会。大选后的民意调查显示,自民党的惨败的确是民意所向。60%的受访者认为,自民党没有进入联邦议院“好”或“很好”,只有13%的人认为“不好”。而且自民党的支持率在几乎所有选民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及职业)中都大幅下滑。3. 疑欧的“德国其他选择党”异军突起,虽然最终未能越过“5%门槛”,但离进入议会仅一步之遥;绿党得票率下滑,“小而聪明的全民党”风光不再。

  从上述现象,可以总结出本次德国大选的一个特点:两大全民党重新崛起,联盟党和社民党的总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二,而小党派的竞选成绩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区别于其他党派的清晰的政治主张。大选后的分析普遍认为,自民党和绿党都犯了“缺乏有区别性的政治主张”这个错误,而“德国其他选择党”则得益于其政治主见。可见,选民投票时考虑的是政党的政策,像自民党“拉第二票”这样纯粹为当选而竞选的“技术手段”难得人心。

  朱苗苗:本次德国联邦大选从最初选战过程的平淡和单调急转成投票后精彩和紧张的局面。加之大选同一天黑森州同时进行州选举,其投票结果的统计过程又给大选的气氛增添了几分看点。德国有媒体分析,本次大选的高参选率(73%,2009年为70%)也和黑森州同一天举行州选举相关。

  关于联盟党、自民党和选择党在大选中给众人带来的意外以及大选特点郑春荣教授有详细的总结与分析。这里就左翼党、绿党和组阁做几点简要分析:

  1. 左翼党虽然相比2009年大选的选票有所减少(8.6%,2009年11.9%),但是却超过过去两年在州选举中不断获得两位数选票的绿党。难怪左翼的总理候选人居西(Gysi)在大选后激动地说:谁在1990年曾设想今天的左翼党能成为德国第三大党?!在同一天举行的黑森州选举中,左翼党选票超过5%进入议会。如果说黑森州左翼党进入议会让人小有意外,但左翼党在联邦议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率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它在德国东部有坚实的选民基础,在一些联邦州(如勃兰登堡州)甚至拥有将近30%的得票率,无异于全民党。但是,左翼党一边倒,它在西部的选民基础非常薄弱,这次能够进入黑森州议会已经算是胜利。社民党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红-红-绿联盟,所以即使社民党、绿党和左翼党这次选票结果从统计上看可以组阁,但是实际上这个情况不会出现。总体而言,德国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惧怕比较厉害,媒体也起了推波助澜作用。比如,大选前社民党和绿党一再强调绝不会与左翼党组阁,但是媒体和联盟党在公众所及之处不断反复提到红-红-绿的可能,以激起选民意识中对这种可能的恐慌,对选民心理施加影响。

  2. 与左翼党形成反差的是:绿党惨败,此前其得票率和民调支持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而这次选举仅为8.4%(比2009年联邦大选减少2.3%)。以致大选后绿党三位重要领导人宣布辞职。绿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提出自己本不擅长的大幅提高税率的议题,为了与社民党的社会公众议题绑定在一起。提高税率的议题却让绿党原本的支持者受到影响,因为他们大部分属于中高收入群体。另外,绿党放弃了突出本党特色且对自己真正有利的议题--能源转向,反而愈加给选民造成默克尔更能胜任能源转向政策的印象。绿党选举策略之一的“素食日”也引起德国民众的反感,它将这个原本不坏的议题赋予了过多的道德和伦理色彩,在突显其道德优越感的同时遭到主张自由和个性化选民的诟病,也违背了绿党本身强调的自由的价值观。由于自民党跌出议会,在这个前提下长期来看,黑绿在联邦层面组阁是可能的。但是目前,绿党数名老资历领导人辞职,暂时缺乏权力意识重的强势领导层,而且基层的阻力依然很大。因此本次黑绿组阁可能很小。

  3. 默克尔没有支持自民党选举前的借票动员并非聪明之举,她因此失去传统的联盟伙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缺乏谋略,恰恰相反,以她的政治智慧,她必定定在大选前就考虑到联邦参议院中社民党占大多数,黑红大联盟会减少她今后工作中来自参议院社民党的阻力。目前,组阁谈判比较艰难,理论上有重新选举的可能。而事实上,除了联盟党,没有人真的愿意重新选举,因为届时默克尔很容易将组阁谈判失败的责任推向社民党和绿党,那么在重新选举中联盟党将真的可能获得绝对多数而单独执政,因此妥协是必须且现实的。况且,德国(和意大利不同)没有重新选举的传统。目前各种迹象都指向红绿大联盟,社民党必须在提高税率上做出妥协,社民党的其他社会政策议题默克尔不一定坚决反对,因为她本来就已经把其他各党的议题据为己有,曾被批评为“没有原则”。大选前社民党党内反对大联盟的强烈呼声已经渐弱。

  俞宙明:本次大选中,联盟党的获胜,虽然也归功于其较高的政党声望及工作表现,但从民调看,有近九成民众将联盟党的胜利归功于默克尔,可以说本次大选毋庸置疑是默克尔个人的胜利,是对默克尔杰出的工作成果和跨政治阵营的价值判断的肯定,体现了民众对其个人执政能力的信心。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并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联盟党由此失去了最佳执政伙伴,今后只能谋求一党独大或与红绿结盟。

  江时学:欧洲债务危机在德国大选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换言之,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国选民支持默克尔政府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而采取的措施。默克尔的当选是否有利于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解决? 

  郑春荣:除了救助希腊债务危机问题偶有提及,欧洲议题基本在几个主流政党的竞选中被边缘化了。这并非因为各个政党在欧洲政策上毫无分歧,而是因为反对党不敢大声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例如增加针对促进南欧国家经济增长的项目、或债务部分共同体化等,因为它们担心这一不受德国选民欢迎的政策主张,会使本党受到选民的惩罚。主流政党在欧洲问题上的集体失声,使得德国选择党乘虚而入,煽动疑欧情绪,差点就进入了联邦议会。

  包括社民党、绿党在内的反对党在欧洲政策议题上无从攻击默克尔的原因也在于,此前的欧债救助措施,反对党在议会中也给予了支持。而且,德国民众觉得默克尔应对欧债危机的方式方法是得当的,并认为她很好地维护了德国的利益。为此,反对党在欧洲问题上找不到合适的挑战默克尔的切入点。

  伍慧萍:欧债危机在大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虽然并非决定性的作用。选民对于默克尔政府工作非常满意的一个方面就是默克尔政府在欧债危机中坚持紧缩政策,德国对于危机解决做出的贡献更多是担保而非真金白银的付出,在欧盟层面坚决捍卫本国的利益,德国在欧盟中的地位也因欧债危机而提高,这些都在选民当中传递了积极正面的讯息。此外,欧债危机在大选最后一段时间里有所缓和,也有利于执政的默克尔。

  杨解朴:中国有句古话叫“时势造英雄”,也许这句话可以用在默克尔身上。欧债危机初起之时,默克尔政府所秉持的审慎的态度虽然曾令欧盟伙伴国颇有微辞,但对德国老百姓来所,这个总理是维护德国纳税人的利益的。尔后,默克尔在对待救助危机国家所主张的紧缩原则也得到大多数德国民众赞成。德国民众不一定完全支持默克尔政府为应对欧洲债务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但他们可能会表示理解,并认为那是在无奈情况下的较好的选择。

  胡琨:此次大选的结果,与其说是联盟党的胜利,不如说是社民党“向右转”的后果所致。因社民党的及时“向右转”,使得广义的右翼政党(联盟党与自民党)并没有从整体环境的右倾化中受益,其总体支持率长期在45%附近震荡。联盟党的支持率长期稳定在35-40%之间。此次大选能得到42.4%的选票,主要是由于鼓吹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自民党其经济理念在欧债危机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监管缺失问题面前说服力顿失,遭选民抛弃,部分选民转投联盟党所致。

  但社民党的“向右转”战略使社民党党内出现了严重分歧:社民党左派和社民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工会,认为社民党背离了其传统理念,公开反对这场改革。最终,社民党左派于2005年退出,并于2007年与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PDS)共组左翼党。改革导致的分裂极大地削弱了社民党的力量,大量的左派选民流失:1998年大选时社民党尚能获得高达43.8%的选票,之后支持度一路下滑,2005年之后的历次民调及选举结果显示,其支持度长期在20-30%之间震荡,社民党的全民党地位岌岌可危,无法再也联盟党抗衡,本次大选便是此种趋势的反映。

  朱宇方:在竞选过程中欧债并不是一个中心话题,但默克尔当选肯定与她在应对欧债问题上的执政表现有关。巴黎《世界报》、《华盛顿邮报》等海外媒体在报道时也普遍把默克尔和联盟党的胜利与现任政府在欧债事务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况且,在最近几年中,欧债是贯穿欧洲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主题,评价政府执政成绩时不可能脱离欧债这个语境。疑欧的“德国其他选择党”的异军突起,也说明了欧债因素的重要性。

  朱苗苗:大部分民众认可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中的表现和德国政府制定的相应政策,这也是默克尔人气空前高涨的原因之一;另外,除了左翼党,其他反对党对默克尔的危机处理政策几乎全部投了赞成票,因此在德国大选中,欧洲债务危机并非各党派选战热烈争论的议题。只有德国选择党明确反对欧元反对默克尔的欧洲政策,虽然它在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内获得了将近5%的选票,让众人着实吃了一惊,但是其影响力目前看来还非常小,它代表的民意也非常有限,因为其选民部分不是真的因为欧债危机政策选择该党,而是因为对基民盟和自民党政府的失望,以示抗议。

  俞宙明:如上所述,德国在危机中的表现给默克尔加分不少,但选民主要关注的还是国内情况,如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社会保障资金充裕,税收收入高涨,等等。事实上,在欧洲政策方面,这六年里默克尔内部阵营并不团结,反而是在野党给予不少支持,因此竞选中各党也并未在这方面过多着力。

  江时学: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竞选中,外交政策总是一个热门话题。在德国,竞选期间恰好出现了斯诺登事件,叙利亚问题也因化学武器问题而备受关注。斯诺登事件和叙利亚问题是否对德国大选产生了影响?此外,“中国因素”是否对德国大选产生了影响? 

  郑春荣:这次大选的主要议题是最低工资、妇女比例、税收、家庭政策等内政议题。外交和安全政策、包括对华政策均不是竞选议题。

  伍慧萍: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毕竟决定大选内容和基本舆论的是内政而非外交。斯诺登事件一度成为大选议题,提到这一话题也是默克尔在电视辩论赛中唯一没有表现得胜券在握的地方。

  中国因素没有被任何政党作为竞选话题提出,公众舆论中也未在这个主题上做文章。而大选结果也不会对中德关系现状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的竞选暨执政纲领中都只是在非常边缘的位置提到中国。

  杨解朴:尽管德国在野党曾利用斯诺登事件大做文章,批评默克尔在“棱镜门”事件中没有履行就职承诺保护德国的利益,希望借此打击默克尔,但根据德国民调显示,斯诺登泄密事件对于默克尔的支持率没有带来影响。正当默克尔6月份准备在柏林迎接奥巴马来访时,斯诺登事件引起世界的关注,在斯诺登事件后,德国国内出现了有关隐私和数据保护的讨论。此时德国政府向美国提议,在德美之间在目前柏林和华盛顿安全伙伴关系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协议,新协议将包括两国在未来互不针对对方进行间谍活动的条款。新协议能否真正达成,还有待德国新任政府的推动。

  在叙利亚问题上,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与最大的反对党社民党的态度基本一致,双方都拒绝德国参与可能对叙利亚发起的军事行动,同时表示动用化学武器是严重的犯罪,认为美国只有在国际法的授权下才允许对叙利亚动武。因而,叙利亚问题在德国大选中基本没有产生影响。

  在本次大选中,“中国因素”没有留下明显的痕迹。

  胡琨:选民比较关心的是德国与美国、俄国、英国和法国的关系,对华关系没有出现在各政党施政纲领的主要表述内容中。

  朱宇方:感觉没有很明显的影响。

  朱苗苗:没有影响。德国联邦大选的议题主要关系内政,外交安全政策几乎没有在选战中被具体讨论。中国因素也没有影响,一方面是德国大选议题主要聚焦内政,中德关系不是选战议题。另一方面,德国对华政策已比较稳定和成熟,主流政党就中德关系基本有默契和共识。

  俞宙明:关于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的内容在各党的竞选纲领中基本都有涉及,内容大同小异。事实上联盟党对于这一问题的态度是最不积极的,却在大选中获得了最高的支持率。因此也很难说斯诺登及相关事件对大选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叙利亚与中国的影响因素也很难观察到。

  江时学:默克尔的当选似乎是众望所归。但她不能永远沉浸在兴奋之中。默克尔政府未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郑春荣:此次大选,默克尔人气之高前所未有。人们寄希望于默克尔能继续带领德国走强。应该说,民众超乎寻常高的期待是默克尔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因为稍有不慎,民众就会陷入失望之中。默克尔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如何应对德国选择党的威胁,换言之,如何处理好国内日益增长的疑欧情绪,使得新政府依然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应对欧债危机。

  杨解朴:新一届政府将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如何调整合改革国内经济和社会政策,另一方面就是在欧盟内如何解决欧债危机,这也同时也关系到如何处理与欧盟内(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关系。

  在德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税收政策是促进经济增长还是保证社会公平、引入“最低工资”还是坚持劳资双方达成的“协议工资”等问题上各政党还存在大量的意见分歧,新一届政府内部的协商谈判成本会较高。

  在欧元区的事务上,如何在德国利益与欧盟利益上进行选择,德国政府的欧盟政策将面临巨大挑战。

  胡琨:联盟党在大选中为迎合偏左的中间选民喜好,亦对各类社会福利政策提出了一定许诺,在今后的任期中,联盟党如何继续平衡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维持健康良好的“竞争秩序”,仍是最大的挑战。

  朱宇方:“乱世出英雄”,但一旦欧债问题进入剧烈动荡后的平稳时期,民众一方面对政策失误的宽容度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又对默克尔有极高的期望,所以默克尔必须谨慎处事避免犯错,并且尽力保持德国当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否则支持率很可能会快速滑落。

  朱苗苗:继续减少国家债务,调整公共预算,保持现有的良好就业率和经济发展势态是默克尔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另外,能源转向政策是否能按计划实施也是默克尔政府遇到的一大挑战,能源转向政策是本次选战中的重要议题,基民盟在这一点抢占了绿党的优势,如果实施不顺,民众失望会巨大。

  俞宙明:虽然欧元区的经济开始复苏,但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南欧诸国,危机随时可能再度爆发。而货币联盟和拯救政策仍是当前德国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反欧元的德国其他选择党(AfD)获4.7%的选票,几乎进入议会,足以体现德国民众对欧元和拯救政策的深深怀疑。默克尔目前面临执政伙伴的选择,大联合政府在这方面将是个较好的选择。大联合政府有助于在国内打造共识,巩固民众对欧元的认同。另外由于社民党的国际活动传统,默克尔将会进一步被推向欧洲前台,而欧洲问题也将不再是默克尔一人独打天下。

  从德国国内看,医疗保险改革与能源转换将是新政府面对的两大问题。

  (联系 江时学:jiangsx@cass.org.cn

  (联系 郑春荣:chunrong_zheng@hotmail.com

  (联系 伍慧萍:wuhuiping@tongji.edu.cn

  (联系 杨解朴:yangxp@cass.org.cn

  (联系 胡琨:hukun@cass.org.cn

  (联系 朱宇方:ezhuyufang@hotmail.com

  (联系 朱苗苗:miaomiaozhu@tongji.edu.cn

  (联系 俞宙明:xiaociy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