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所学者笔谈:如何判断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

    江时学(欧洲所副所长):

    预测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并非易事,因为决定这一危机未来走向的因素不胜枚举。如果仅仅着眼于有利因素,我们会得出结论A;如果仅仅关注不利因素,我们就会得出结论B。

    前日在参加一个研讨会时,听到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EIU)的一位经济学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欧元区崩溃的概率为40%。不知得出这40%的依据是什么。而且,40%与45%、35%或30%的差别在哪里?用百分比来表达欧元区是否崩溃,犹如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委实玄乎不已。

    我认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既面临着不少不利因素,也有许多有利因素。相比之下,近期的不利因素较多,因此,在近期内,这一危机似乎难以得到解决。但我们可以相信,2012年下半年,这一危机或许会消停。至少欧盟成员国的首脑不会接二连三地讨论如何应对债务危机了。英国《金融时报》统计,自2010年希腊危机爆发以来,欧盟领导人已经召开了不少于15次峰会。[1]

    在对欧洲债务危机作出判断之前,还有一个同样是很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回答:何谓债务危机得到了解决。毫无疑问,欧洲债务危机不可能永远存在,早晚会得到解决。但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债务危机得到了解决?是不是意味着必须将债务和财政赤字降到60%和3%以下?或GDP摆脱负增长?或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7%以下?或这些危机重返资本市场?或它们不再需要外部援助?或市场信心得到恢复?或满足其他条件?是符合上述条件中的一个,还是必须符合所有条件?

 

    熊厚(欧洲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自2009年年末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尚未见底。欧债危机对欧洲财政可持续性及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欧洲一系列的重大调整。

    短期来看,欧债危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导致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恶化的因素有:一,当前欧洲经济黯淡的增长前景不利于欧债危机的解决。二,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政府在2012年融资需求巨大,尤其是在上半年有大量债务到期,加剧了欧债市场压力。另外,希腊2月份也将有大笔债务到期,随之而来的是欧盟和IMF对希腊贷款的又一轮评估,对希腊的财政巩固措施进行审查。希腊很有可能以国内稳定受到威胁为借口与欧盟和IMF讨价还价,引发市场的动荡。三,鉴于欧元区银行已经融资紧张,欧债市场的动荡与银行业的不稳定之间很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四、明年4月的法国大选增加了欧元区核心国家的政治不稳定性。在欧债危机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法国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绝对不是一个有利的解决因素。

    长期来看,欧洲债务问题将长期存在,但不会导致诸如欧元区崩溃等欧洲一体化严重倒退的事件。虽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但欧元崩溃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从经济层面看,欧盟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均从统一的欧元区受益,而且退出成本巨大。作为欧元区最大的受益者,德国出口在统一的货币情况下在欧元区内畅行无阻,而且依赖软弱的币值加大了对区外的出口能力;希腊等边缘国家退出欧元区并不意味着债务的消失,而且还会带来资本外逃、银行危机和通货膨胀,退出成本巨大。从政治层面看,欧元区是一体化建设的最大成果,欧元区的崩溃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重大倒退,严重削弱欧洲参与世界格局竞争的能力。因此,欧元崩溃必然不会成为法、德等欧元区国家的选择,必定会采取措施渡过危机。这将导致欧洲一体化提速,财政统一程度加深。

 

    赵晨(欧洲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长期跟踪观察欧洲一体化的学者会发现,欧洲人做事情往往从长远着想,不急于一时一事的解决方案,他们考虑的常常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后的前景,从这个角度看,欧洲人比素以“战略”谋划闻名的美国人更具有“战略眼光”。我们从近期欧盟领导人商讨的解救债务危机的方案也可以看出欧洲的这一特点。

    2011年12月8日的欧盟首脑峰会决定,欧元区17国以及6个非欧元区成员国同意缔结政府间条约,执行严格的预算政策和改善债务结构,以强化财政纪律。之后不久,匈牙利、瑞典和捷克也都表示可以有条件加入新的财政条约,这样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6国政府都同意签署这一具有约束力的新条约。这一新的财政条约是一项解决危机的长远举措,它规定成员国必须将预算平衡法则纳入本国宪法,一旦违规,将自动受到惩罚;各国预算草案必须提交给欧盟委员会进行审查,还要受欧洲法院监督。同时成员国还将执行此前通过的一系列有关加强经济治理的措施。

    财政政策主要由成员国掌控,而货币政策则统一到欧盟层面,是造成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现在欧盟要在财政政策上给成员国们也套上一个“紧箍咒”,不让它们随意发债和透支,在成员国自律的基础上再加上欧盟层面的“他律”,才能使财政与货币政策相协调。欧盟的这一举措着眼长远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虽然看似不能解决欧债危机的“燃眉之急”,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已经过度金融泡沫化的状态下,也能提升市场对欧洲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对欧洲的担心。

 

    胡琨(欧洲所经济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之势,在很多欧洲精英看来,只有建立财政联盟才能让欧元区从根本上走出困境。2011年12月份的欧盟峰会,除英国之外的所有欧盟国家就“财政契约“达成一致,欧盟在财政一体化方向的推进,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危机解决的曙光。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世人就聚焦于作为欧洲最大经济强权的德国;而针对危机的每一步救助行动,也无不深深打上了德国意愿的烙印,人们不禁要问:欧债危机会以财政联盟暨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德国化而结束么?

    毋庸置疑,德国是欧洲一体化经济上最大的受益者:欧元的引入导致欧元区内汇率制度缺失,德国得以强化其相对于欧元区其他经济体的竞争力优势;同时,一体化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各类生产要,;并且其在一体化进程中积攒的巨额财富作为投资资金又从希腊爱尔兰等国的经济泡沫中赚了个盆满钵盈。相对于德国,那些生产力不够发达、单位劳动成本没有优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欧元区经济体,从加入欧元区那天始,便注定了今天的结局,在以救世主面目出现的金主德国面前,能做的只有任其摆布,政治经济上的自主权不断丧失。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欧盟大部分国家情况并不如希腊这样凄惨,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德国化,乃至财政联盟都不是迫在眉睫的唯一选项。德国联邦宪法法院跟据民主原则划定“国家间或者超国家层面上约定的,没有严格的附加条件(时间,额度等),并且影响不可预知,无法控制的的担保或者事务机制“为联邦政府对外行事的红线;其他欧盟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而会轻易把财政大权假手于人呢?近日,匈牙利、捷克、瑞典和丹麦等国对“财政契约”的立场松动便是明证。

 

    李罡(欧洲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

    爆发于2010年春目前还在持续的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心受挫使投资者踌躇不前,投资规模下降,失业率上升,欧洲国家显然已经陷入经济衰退。而一些债务国为了获得救助资金,又必须进行相应改革,削减财政赤字,这种财政紧缩措施不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可以说欧洲一体化正处于十字路口。目前,欧盟及欧洲各国领导人都在探索如何解决这场危机,这些措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首先,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加强经济治理。欧盟经济治理在金融部门监管、国家经济结构、财政政策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也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因此,加强经济治理,特别是加强欧元区的财政纪律,协调各国的预算政策,是解决债务危机的制度保证。其次,赋予欧盟委员会更多的职权,调整欧盟政治治理结构。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始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各成员国权力如何向超国家机构欧盟的让渡。本次危机暴露出分散财政政策和统一货币政策的矛盾。要渡过危机,维持欧洲一体化成果,就得赋予“欧盟中央政府”欧盟委员会更多更大的权力。再次,增加消费者和投资者及欧盟成员国居民的信心。欧盟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心的缺乏,不仅包括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不足,还包括欧盟成员国居民对未来欧洲一体化信心的不足。因此,克服当前的信心危机是欧盟渡过难关的另一重要举措。最后,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克服债务危机,增强危机国家偿债能力的治本之策。为此,欧洲国家必须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小企业和企业精神及社会创新将是未来欧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元区的未来命运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欧元解体,欧洲一体化倒退到自由贸易区阶段。第二,难以满足趋同标准的国家退出欧元区,但仍然是欧盟成员国。欧盟呈现双速甚至多速的态势,在欧盟框架内出现多层次的一体化。第三,欧洲一体化继续深化,实现国家权力向欧盟的继续让渡,形成共同的财政政策。从欧洲一体化60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体化道路并不平坦,是在螺旋式上升中前进的。所以,这次危机可能与以往一样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化的契机。但是,也应该看到欧盟在推进一体化过程中也存在冒进的问题,一方面忽视加入欧元区国家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另一方面,对欧元区国家是否满足趋同标准审查不够严格。所以,这次危机会使欧盟领导人重新思考一体化的进程,使其回到理性的状态。基于这两点原因,对于欧洲一体化和欧元区的未来这个问题,我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即可能会有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在欧盟框架内呈现不同层次的一体化,即出现“双速”或“多速”欧盟。

 

    叶斌(欧洲所欧盟法室助理研究员):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欧洲国家出于刺激经济以及救助银行的目的采取了激进的财政政策,导致政府支出扩张,主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进而推高其融资成本,最终削弱了主权信用的评级,爱尔兰希腊等国率先陷入危机。

    因为危机的表面原因是公共部门的过度支出,所以以德法为首的欧洲国家主张以紧缩的财政政策应对。但是这样的政策无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是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性的失衡,紧缩财政政策会削减经济增长领域的预算,让欧元区面临整体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1月13日宣布,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9个欧元区国家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这就表明,迄今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没有能阻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欧洲核心国家扩散。以蒙蒂和范龙佩为代表的欧元区专家与政要如今已开始反思,呼吁加大投资、促进增长、进行结构性改革,而不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紧缩政策。

     此外,目前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被寄予厚望,这个工具依靠欧元区成员国,特别是AAA国家政府提供的担保融资。但是,法国与奥地利的降级是否会使其信用评级受到影响,导致其下调借贷上限,从而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必要的救助任务呢?

    而欧洲央行成为最后贷款人,理论上是最可靠的救助方案。但是德国人战后以来就近乎偏执的判定,央行政策的唯一目标就是货币稳定,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无疑与这个目标冲突,没有德国人的首肯,这个方案只能是空中楼阁。何况,欧洲央行承诺无限量购买国债将让危机国家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动力不再。

    欧元要继续走下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统一与协调,有操作性的纪律约束,任重道远的结构性改革等,是必经之路。可是,人们不禁要问,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本身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必经之路吗?欧元的前途一定会是光明的么?


--------------------------------------------------------------------------------

[1]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2453/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