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所学者笔谈:如何评价《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之二)

    刘作奎(欧洲所中东欧研究室副主任):

    我认为《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及在合适的条件下开启中欧自贸协定谈判。

    关于投资协定谈判内容,双方在规划中提到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两个方面,这对于推进双向投资来说迈开重要一步。有分析认为,为了尽快推进谈判,双方会利用中国与欧盟26个成员国达成的双边投资协定为蓝本和框架,进行整合,集中解决双边投资中一些关键性壁垒,制定原则性解决办法,而不会像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定那样涉及更多方面。而自贸协定谈判问题,这一次没有设定启动谈判的时间表,但好在双方已经正式、认真的探讨了这一个问题,因此可根据意愿在必要的时候启动谈判。

    双边经贸合作是永恒的焦点。从中国的战略讲,欧盟的重要性更多体现在经济和贸易领域。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与欧共体建交以来,欧洲一直是我们最平稳发展的市场之一。欧盟是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决定了欧洲市场将受到中国的长期重视。这一次,战略规划使双方的贸易关系得到进一步推动,合作的范围和话题得到进一步扩展,双边贸易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不过,伴随着双边贸易扩大所产生的贸易摩擦需要关注。2013年的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直接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号称史上最大贸易摩擦,甚至引起“中欧之间可能爆发贸易战”的猜测。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双方在规划中提出,在处理重大双边贸易摩擦时,中欧将优先采取对话和磋商的办法加以解决。中欧同时承诺防止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并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环境、气候变化、互联网和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联合制定公正、合理、有效的规则,这些都是有效的冲突预防和冲突管理举措,很具体和有针对性。

    但投资协定谈判可能不会一帆风顺,比起双边贸易额,中欧在彼此市场的投资规模都不是很大、领域不是很多,双方在投资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在近几年双边投资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出现的,中国与欧盟26个成员国签订的投资协定的适用性问题需要考察,而且欧盟的市场规模和运作逻辑与单个成员国差别很大,并非简单的规则整合就能积极有效地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自贸协定谈判面临的问题更大,现在中方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处在打欧盟市场外围国家牌以增加“鲶鱼效应”阶段,与冰岛、瑞士的谈判成功是利好的影响因素,但与挪威自贸区谈判产生的诸多问题,则说明即使在欧盟的外围国家进行自贸区谈判就有很多困难,更别说与欧盟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为体进行谈判了。

    城镇化是未来几年中国发展的一盘大棋,下一步究竟怎么走,中欧双方都还在彼此加强认识当中,目前双方将焦点集中在中方向欧方学习城镇化经验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界定双方在城镇化上互利共赢的合作领域,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贸易摩擦如何有效避免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同时这些矛盾的解决也取决于双方各自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进程,取决于各自产业发展的调整力度和成效。

 

    杨解朴(欧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副研究员):

    近日,中欧领导人第16次会晤成功举行,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以倡议的形式涵盖了91个合作领域,其内容之广是前所未有的。《战略规划》囊括了中欧在众多领域的合作重点,并将其整合在和平与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人文交流四大领域内,以促进未来数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指出将以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等中欧合作三大支柱为依托,通过定期会晤和各领域广泛对话,全面落实这一规划。

    从《战略规划》的内容上分析,倡议所涉及的多个领域,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战略规划》的签署无疑是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深中欧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将历届中欧峰会的合作成果继续推进,从而实现了中欧合作的持续性及连贯性。例如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提出为促进社会进步,中欧将加强社会政策对话,共同实施“中欧社会保障改革合作项目”。事实上早在2004年12月,中欧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期间双方就签署了为期5年的“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项目”(2006-2011),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双方努力,在对话合作、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中方汇集了欧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和欧盟国家均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本次会晤再次提出中欧共同实施新一轮的“中欧社会保障改革合作项目”,其侧重点应为中欧双方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

    在倡议所涉及的某些领域,特别是可持续发展领域,中国已经与一些欧盟成员国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例如在解决空气、水、土壤、化学品污染、可持续废物管理方面,中国与德国等欧盟成员国之间已经开展了有益的合作。通过《战略规划》的签署,中国可在对比欧盟成员国在这些领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案。

 

    张金岭(欧洲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

    《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不仅是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重要成果之一,更是未来几年双方合作互动的指导性文件。

    从人文与社会的角度来看,《规划》进一步梳理了新思路,整合了多年来中欧在人文社会领域内交流与合作的项目,调整并确立了未来几年内双方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意义不可小觑。

    在涉及中欧人文交流的诸多倡议中,《规划》特别强调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统领作用,及其作为中欧合作“第三支柱”的作用,特别强调文教和青年交流,并在一些项目合作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双方语言在中国和欧洲的教学,支持区域研究合作并建立相关机构等,这些举措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和拓展多年来双方人文交流的领域,完善其实践机制。

    《规划》充分认识到,人文交流是促进和平的积极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作为中欧合作交流的基础性领域,人文交流日益推进着中欧民众之间相互理解的深入,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双方通过人文交流带动经济合作的非常越明显。

    另外,《规划》还在“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就双方人文与社会领域内的一些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框架性的议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双方决定加强社会领域内的对话与合作,共同促进社会进步。项目合作涉及面很广,比如加强社会政策对话,共同应对各类社会问题的挑战,共同实施“中欧社会保障改革合作项目”,扩大在卫生领域的对话与交流等。二是加强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合作,比如建立“中欧公共政策对话机制”,使之成为中欧在公共政策领域长期对话、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在防灾、自然和技术灾难防灾准备和应急领域的政策交流与合作,以及继续就司法和行政事务开展对话与合作等。

    人文与社会交流本身不是目的,能够借之带动中欧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互有师学,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且,人文与社会交流重在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我们也能看到,《规划》中所提项目既涉及到中国与欧盟层面的项目,又有中国与其各成员国之间的项目。应当说,《规划》为中欧在人文与社会层面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提出了战略性的设计与规划。

 

    李罡(欧洲所经济研究室博士):

    回顾中欧关系发展,中欧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主体;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但摩擦不断;双向投资增长迅猛,但彼此投资占各自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较小,提升空间巨大;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双方在政治、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

    基于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呈现出的特点,《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为未来中欧合作定好了“路线图”,今后双方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包括:

    第一,继续推进中欧经贸合作,推进投资协定谈判,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尽管中欧双方贸易往来日益紧密,中欧贸易合作仍然存在巨大潜力。随着双方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双方要积极探索通过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贸易分歧的机制,探索建立中欧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中欧双方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特别是城镇一体化方面有着众多利益契合点,相互进行直接投资的空间巨大,启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亦是双赢之举。

    第二,深化人文社会领域的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中欧在价值观、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中欧间产生误解、互不信任的根源。两个人只有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加强人文社会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中欧由陌生的朋友变成真正的朋友。

    第三,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为欧洲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欧盟一直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采取严格的管制,中欧双边高新技术贸易增长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欧盟的科技创新与中国的广阔市场结合起来,不仅会存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也会为后危机时代的欧洲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加深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维持欧元稳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债务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严峻考验,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一直坚定地支持欧元和欧洲经济一体化。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是近来双方在货币合作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将起到稳定欧元和人民币相互兑换汇率,促进双方间贸易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第五,加强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扩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核扩散、恐怖主义、海盗和国际冲突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欧应当在全球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同时,双方还应就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军控等重大全球性问题加强交流,增加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联系 刘作奎:liuzk@cass.com.cn

    (联系 杨解朴:yangxp@cass.org.cn

    (联系 张金岭:zhangjl@cass.org.cn

    (联系 李罡:l-gang@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