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所学者笔谈:如何看待欧洲国家的竞争力

    江时学:

    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竞争力的大小对其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在排名前20个国家和地区中,多个欧洲国家榜上有名,芬兰雄踞榜首。

    但是,英国《金融时报》(2014年6月23日)的一篇认为,芬兰的竞争力并不强。该文章认为,“如果芬兰是欧洲的最佳,那么我们就应该担忧了。”

    该文章写道:或者是世界经济论坛错了,或者是欧洲陷入麻烦了。在过去的5年中,芬兰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高达9%。2013年,诺基亚的手机生产业务被微软收购。造船业和木材工业也陷入了困境。公共开支相当于GDP的比重可能会在2014年上升到58%(这一百分比甚至高于法国),公共债务也在上升。中产阶级的赋税负担之重居欧洲国家首位,而人口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该文章的结论是:芬兰的竞争力并不高!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芬兰的竞争力的判断有如此大的差别?这无疑与竞争力的定性、判断的标准有关。这也意味着,研究人员在研究一国竞争力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换言之,采用不同的指标,得出的结论是大不一样的。

    目前国际上有多个衡量一国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指数只是其中之一。且不论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确定的指标体系是否完美无缺,国际上对这些指标的认可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如此,中国学者何必“另起炉灶”地“创造”出另一种判断竞争力大小的指标体系?

    更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借用国际上的竞争力指标,还是依据中国学者自己的“发明”,一国的竞争力的大小在客观上是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的。我们很难想象中国或芬兰的竞争力会因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论坛可以以其指标得出芬兰竞争力居于全球之首的结论,《金融时报》的文章可以把失业率、债务负担等指标作为其衡量竞争力的指标。但是,中国和芬兰的竞争力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或大或小仅仅是心理上的成就感的大小而已。

    这意味着,在研究竞争力时,研究人员关注的应该是一国的竞争力为什么高或为什么低。例如,研究人员在研究芬兰或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力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大问题:竞争力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些国家是如何进行研究和开发(R&D)的,为什么它们的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较为令人满意,等等。

 

    张敏:

    从哪几个方面能够综合衡量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呢?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经济基础强大与否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实力。就欧盟而言,从2008年以来,欧盟先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严重冲击,最近5年来,经济多次陷入衰退,呈现持续低迷萎缩,但不可否认,作为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体,欧盟经济基础依然实力雄厚。据欧盟官方统计,2013年欧盟的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规模超过了13万亿欧元,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为1/5强,实现人均GDP2.5万欧元。欧盟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2013年商品贸易出口额高达1.737万亿欧元, 在欧盟内和对外投资的总量排名均在世界第一。

    欧盟具备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并不意味着欧盟是最具世界竞争力的。从狭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取决于刺激未来经济增长的产业优势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一判断,当前及今后时期欧盟的世界竞争力正趋于削弱。综合而言,欧盟制造业能力仍具世界第一,短期内还难以被其他国家所赶超,在全球产业链占据高端优势。从发展趋势看,欧盟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正面临着世界性的挑战,在高技术部门,欧盟在制药业上仍具世界领先优势,但在计算机行业、电子行业、光学设备和电子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趋于落后,竞争优势有所削弱。在中高技术部门,欧盟竞争优势已然不及美国和日本,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在知识密集性产品方面不仅具备组装能力,其制造能力和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提高创新投入和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当前欧盟的研发创新投入规模和强度均不及美国,创新能力世界排名前10的国家中,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4年5月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报告显示,  美国凭借雄厚的创新资源和优异的创新绩效,再次成为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日本和韩国依靠突出的企业创新表现和知识创造能力,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4位, 欧洲国家创新依然强劲,但排名有所下降,瑞典、芬兰、荷兰、丹麦、德国依次占据世界十强的后5位。

    欧债危机不仅暴露出欧盟经济结构中的缺陷,也反映了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实力和应对冲击能力的差异性,因此,欧盟整体竞争力由于区域内不同国家经济增长优势的差异还将受到削弱。那么,未来欧盟如何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优势呢?首先,欧盟应不断提升区域经济、资本、金融和科技一体化水平,提高防范和抵御对外风险能力。其次,将欧盟在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方面的创新理念转化为创新能力;第三,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最新潮流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中,欧盟应提高与美、日等国家的竞争意识和开展广泛的产业实践。

 

    孙彦红:

    虽然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部世界也越来越将欧盟视为一个经济整体来对待,但是,迄今为止欧盟在本质上仍是多个主权国家间的一体化组织。鉴于成员国经济结构与制度环境仍存在明显差异,以及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机构并行运作而形成的复杂治理框架等事实,要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评估其经济竞争力难度很大,而将其纳入到基于民族国家特点而设计的一套指标体系中进行量化评估则更加困难。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都未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与排名。

    然而,据这些机构的研究结果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作为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经济体,欧盟的总体竞争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在2013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中,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了5席,分别是芬兰(第3位)、德国(第4位)、瑞典(第6位)、荷兰(第8位)和英国(第10位),另外,挪威、丹麦、奥地利、比利时等四国也跻身前20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中,欧盟国家的排名分布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考察过去几年上述机构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个别成员国的竞争力排名在不同年度有所变化,但是考虑到经济规模的权重等因素,近几年欧盟整体经济竞争力大致保持稳定,并未因危机冲击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概而言之,欧盟的经济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坚实基础。第一,作为一个整体,欧盟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有规模达5亿人的内部大市场,且集中了全世界约一半的“高端”市场需求。第二,欧元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成果,虽然命运多舛,但是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确立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三,欧盟的产业竞争力位于世界前列。从高新技术产业上看,虽然未能赶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头班列车,但是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领域,欧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优势产业上看,化学化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机动车辆等是欧盟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部门,其产品拥有良好的国际声誉;从所谓的“传统产业”上看,欧盟在纺织与服装、皮革与制鞋、家具与装饰等部门的高附加值环节仍占有突出的地位。另外,在银行业与贸易保险业等服务部门,欧盟的优势也十分明显。总体上看,欧盟企业具有开发现代生产技术并将其与传统手工工艺及文化元素等相结合的突出能力,同时对于专业化细分市场和产品质量特别重视,造就了其产品与服务在中高端技术、专业化、质量、品牌、设计、个性化定制等高附加值环节的独特优势。第四,在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方面,欧盟领世界风气之先,且已借此获得了新的竞争力源泉。第五,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地,对外直接投资遍布世界各地,为其最大限度地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取利益与优势创造了良好条件。第六,长期以来,欧盟不遗余力地将其内部市场规则向外部世界推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与工业技术标准制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了大量制度与规则性利益。

    目前看来,过去几年的危机“洗礼”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上述基础,欧盟经济竞争力的“内核”仍坚实稳固。当前,欧盟的核心任务已从“救火”过渡到“重建”:其一,不失时机地推进一体化,包括进一步促进实质性的经济融合,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其二,在成员国层面通过推进经济社会改革以及一系列结构性政策,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这些努力能否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对于其经济与竞争力前景至关重要。

 

    曹慧:

    竞争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竞争力被定义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一套制度、政策和要素”。[1]欧盟委员会认为,竞争力的根基在于创造商机、保护个体创造力和回报机制的微观经济制度安排。简而言之,竞争力在以生产力和创新为动力的促进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08年以来的危机,给欧盟、尤其是欧元区经济带来了困境。如何维护市场公平、刺激市场活力成为欧盟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关注重点。2013年5月,欧委会对住友等5家汽车配件供应商在欧元区经济体内锁定市场价格的卡特尔行为罚款高达1.4以亿欧元。类似的,同年12月底,欧盟对8家银行因衍生产品中的单边或双边卡特尔行为开出1.7亿欧元的罚单。

    尽管欧盟机构从共同体层面通过抑制市场扭曲行为等举措来保持竞争力的原有水平,但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依然成为阻碍欧洲竞争力发展的羁绊。有欧洲学者认为,在金融危机下,仍未解决的问题是南部欧洲国家和法国等国的缺乏竞争力。[2]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退出欧元或许能部分解决欧元区的危机,但同样也会带来一连串的经济负效应,如内需减弱、出口下降、和投资减缓等。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欧盟一体化的意义远远大于眼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为解决欧盟内部日益严重的地区差异,提高欧盟竞争力,2013年6月,欧盟实施了一项新的协调成员国间政府援助的指南政策。该政策主要计划在2014至2020年期间,通过提供支持附加值项目的政府投资,来消弭欧盟内部的地区差异,尤其是欧盟最不发达的国家。诚然,不合法的政府补贴会在内部市场设置不必要的障碍,并抑制经济的良性增长。但是,好的政府援助则会刺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发展。

    2013年,诸多迹象表明,欧洲经济正在复苏。这主要体现在,欧盟层面的政策制定开始显现出信心。但是,欧盟如果想要摆脱危机、重建欧洲经济和政治秩序,它需要走得更远。欧洲需要的是结构调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生产力。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智能、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将成为欧盟政策的核心议程,而提高竞争力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至高境界。

 

    贾瑞霞:

    历时数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使欧盟多数成员国深陷低迷与债务重负。成员国政府在欧盟层面的深入金融、财政一体化中博弈;公众则面对失业率高企抱怨不断,疑欧力量乘势凸显。在2014年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一些欧盟创始国如英、法等国出现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政党获得选票多于执政党的情况;疑欧政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席位占总数近30%。传统的中左、中右党团在欧洲议会的席位相比上届议会均有下降,而这些党团是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考虑到今后欧洲议会在欧盟决策中的作用,疑欧力量在议会的增加是否会影响到欧盟未来的竞争力?

    自20世纪50年代欧洲一体化进程展开以来,成员国执政的中左、中右政党秉承欧洲持久和平繁荣理念,在主流经济学说支持下,按照功能主义,通过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市场、经货联盟乃至外交政治同盟逐步建设、完善欧洲一体化。但2007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至欧洲,兼之欧盟架构的若干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各成员国包括执政党在内的各党派对一体化的诟病。

    但大势所趋,一体化的车轮不会因一些阻碍而转向。近日欧盟首脑峰会商讨了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能源等议题,提出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灵活操作,采取更大胆的措施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成员国首脑还克服分歧,决定容克为新欧盟委员会主席人选并将由新欧洲议会投票表决。而欧洲议会内人民党党团与社会党党团占据优势,预计容克的任命会顺利通过。而容克是欧洲一体化的设计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相信他会带领新的委员会继续为欧洲一体化注入活力与竞争力。

    另外,这次首脑峰会证明欧盟发展“底盘”基本稳定,也再次证明德法在欧洲一体化中的团结,能够在关键时刻为一体化定锚。2014年上半年欧洲经济逐渐复苏,虽然高失业率、投资不足等难题仍然存在,但随着新一届欧洲议会、欧委会的开启运作,欧盟的一体化还会在挑战中前行。

 

    (联系 江时学:jiangsx@cass.org.cn

    (联系 张敏:zhangmin@cass.org.cn

    (联系 孙彦红:sunyh@cass.org.cn

    (联系 曹慧:caohui@cass.org.cn

    (联系 贾瑞霞:jiarx@cass.org.cn

--------------------------------------------------------------------------------

[1]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 available at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_2013-14.pdf.

[2] Hans-Werner Sinn, “Austerity, Growth and Inflation: remarks on the Eurozone’s unresolved competitiveness problem”, The World Economy, 2014, vol. 37, no.1,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