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红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 谈意大利组阁前景

    欧元震荡下跌,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再降。2月26日“三足鼎立”的大选结果将意大利推向舆论焦点,而目前仍未平息的政治困局,令复苏乏力的意大利经济雪上加霜。

    87岁的意大利总统乔治·纳波利塔诺一改往日的温和做派,对举行新一轮大选不感兴趣的他,即使是在出席庆典活动时也不忘呼吁迅速组建政府,以解决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眼前的政治僵局确实让这位来自左翼民主党的前意大利共产党成员有些“挠头”。纳波利塔诺的任期将于5月中旬结束,留给他调解意大利政治僵局的时间并不多。

    “现在没有人可以做任何预测。”意大利外贸委员会首席代表赖世平告诉《经济观察报》,“只有静静等待。”然而,其国内政坛可能会出现的三种结果——大联盟政府、少数派政府、重新选举,似乎都不像是建立一个稳定政府的良方。

    或者即使意大利新政府得以组建,其财政紧缩政策又能否延续?新政府是否强势?债务是否会持续加重?一切都充满了变数。

    组阁博弈

    欧洲典型的“最后一分钟达成协议”的方式, 会在意大利出现吗?

    3月15日是意大利新政府组阁的最后期限。逻辑上,这一天,意大利新选举出来的议会应正式就职。当天,意大利暂时的政局博弈结果会得以呈现。根据意大利宪法,新一届议会将选举产生参众两院议长,此后总统将与选举出的两院议长、各政党及政党联盟的领导人磋商任命新总理,并授权其组建内阁。

    实际上,由于认为“议会选举结果将使意大利不太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组成执政联盟”,3月8日,评级机构惠誉下调了意大利主权评级,由之前的“A-”提降至“BBB+”,展望为负面。受此影响,德债期货缩减跌幅,美元指数、黄金白银均走高,欧元全盘走软。

    诚然,意大利国内政治陷入僵局,但莫尼塔全球宏观研究特许金融分析师托马斯·加拉格尔认为,市场的反应并不十分悲观。选举结果公布当周,意大利股市仅下跌了4%,而欧元区股指反倒小幅上涨。“市场的反应超预期,是因为意大利大选结果体现的是对于财政紧缩的反对。而反对财政紧缩实质上是在动摇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的基础。”加拉格尔指出。换言之,目前市场反应相对平静是由于OMT 计划的存在。但问题是,加拉格尔表示,由于意大利后期存在没有政府或政府不合作的情况,使得OMT 计划的实际执行存在难度。

    与此同时,3月14日至15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这可能被纳波利塔诺与看守内阁总理蒙蒂视为意大利摆脱政治僵局的重要时间窗口,但前提条件是能否顺利安排三方会晤,即中左派领袖民主党人贝尔萨尼、中右派领袖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以及“五星运动”领导人格里罗。2月26日公布的议会大选结果显示,他们分别获得了29.54%、29.18%、25%的选票。

    矛盾在于,纳波利塔诺倾向组建中左和中右的大联盟;然而,在大联盟政府框架假设下,贝尔萨尼与贝卢斯科尼均非纳波利塔诺心中的新总理人选。相对而言,他更倾向中左派前总理安马拓以及改革派佛罗伦萨市长任兹。

    换言之,蒙蒂之后,意大利可能再次出现第三方领导人组建的技术派内阁。此方案遭到贝尔萨尼的反对。贝卢斯科尼虽持开放态度,但其附加的前提是,必须由他提名的候选人继任意大利总理。

    3月6日,贝尔萨尼号召全党支持格里罗提出的组建少数派政府计划。虽然贝尔萨尼赢得众议院控制权,但未能控制参议院,因此没能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大选结果导致所有党派都无法单独组建政府,给意大利政局带来长达数周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已经为独立组阁开始行动的贝尔萨尼和格里罗将对少数派政府形成影响力,如果少数派政府得以组建的话。

    虽然实施长期有利政策的蒙蒂得到欧盟本身和大国首脑的认可,但没有得到意大利民众的支持。据意大利民意调查机构(SWG)进行的民调显示,支持任兹出任总理的受访者达28%,而贝尔萨尼、贝卢斯科尼和格里罗的支持率分别是14%、13%和10%。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不愿意去猜测可能的结果,因为有太多偶然性。在其看来,未来形成的政府显然不是强势政府,会有一段时间给投机者想象和投机空间。丁纯不认为欧盟峰会解决意大利选举僵局,因为这是意大利内部的问题。“欧盟能施加一定影响,可能做个预案,做一些相关的调整举措。”

    另一种可能性是“劳命伤财”、甚至“无功而返”的重新选举。

    英皇金融集团认为,如果各党派间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数月后或将再次举行大选。贝尔萨尼对其民主党官员发表讲话时承认这是个失败的结果,表示左派是唯一有能力组建政府的政治力量。贝尔萨尼规划了刺激意大利经济增长、削弱官僚主义及打击贪腐现象等八项将在议会中提出的政纲,他排除了与中右翼领导人贝卢斯科尼达成结盟的可能性,称与其达成协议“不可靠且不可行”。“若政府未组建成功,肯定会在今年上半年再组织大选,到时什么结果很难预料,甚至可能会比2月份的大选结果更不利。”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彦红告诉《经济观察报》。

    何去何从?

    孙彦红表示,理论上,对欧洲一体化和解决欧债危机而言,继续财政紧缩、推进改革是必经之路,但民众经历了数年债务危机,对紧缩已经很抵触。赖世平并不否定财政紧缩,但他认为,目前已经到了给经济注入资金的时候,紧缩伤害的不仅是意大利。

    问题是,若经济不能实现增长,如阴霾般挥之不去的债务仍将持续恶化。有分析预测2014年意大利债务占GDP的比例可能从2011年的120.6%跃升至137%。“庞大的、持续不断的再融资需求”也是意大利的另一个弱点,2013年和2014年有3098亿欧元的债券要赎回,至2017年意大利面临高达9000亿欧元的未偿还债务,令持有大量国债的银行业压力巨大。

    3月11日,意大利公布官方数据,2012年第四季经济萎缩0.9%,证实此前意大利将陷入更深衰退的预测。当然,并非都是坏消息。“别忘了意大利的经济规模肯定比西班牙大得多。在欧洲,意大利仍然是第二大工业经济,一些大型意大利公司仍在扩张。”赖世平说。他不希望人们把意大利与西班牙、希腊相比较。

    令赖世平颇感欣慰的是,意大利在生产产品去满足新兴国家的需要,尤其是中国。

    其实,尽管惠誉调低了意大利的主权评级,但其并没有忘记意大利本身具有的优势。其评级称:“相对富裕、经济附加值高、多样的经济以及水平适中的私营领域债务,支撑着我们对意大利的评级。”而活跃的意大利微观经济似乎找到了出路。据意大利外贸保险服务公司(SACE)发布的报告,新兴国家如中国、巴西、土耳其对“意大利制造”的消费品十分感兴趣,并预测2013年至2016年意大利出口年增长率将达到7.9%,而增长率最快的出口市场包括中国(平均年增长率12.3%)、巴西(平均年增长率11.3%)、土耳其(平均年增长率10.2%)。

    不言而喻,欧洲央行于去年9月提出的OMT计划可降低风险,尽管至今尚未启动。而且,OMT启用前,意大利需要满足欧洲稳定机制(ESM)的紧缩改革方案。加拉格尔认为,这显然存在两个问题:意大利可能根本就没有正式的政府;或者,意大利可能成立一个不希望财政紧缩的政府。这使得OMT计划在意大利的具体实施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无论如何,“意大利要走出债务危机,就必须进行结构型改革拉动经济增长。但最大的困难是,其难以形成强有力、持续稳定的政府。”孙彦红说。

    http://www.eeo.com.cn/2013/0315/241196.shtml

    (联系 孙彦红:sunyh@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