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谈默克尔访问希腊

  昨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式出访希腊。此行是这位德国“铁娘子”自欧债危机以来首访希腊,她将阐明德国希望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默克尔此访意味着德国支持希腊总理萨马拉斯执掌的联合政府,但希腊民众并不买账,他们对默克尔过去3年一直要求希腊推行财政紧缩和当前经济衰退深表愤怒。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实习生 柯倩杏

  应希腊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邀请,默克尔于当地时间9日下午1时30分飞抵雅典访问,持续大约6个小时。大约7000名警察当天部署雅典街头,配备水枪和直升机。警方宣布,议会大厦、政府办公楼和德国大使馆等市内特定区域禁止公众集会。同时,机场到市内,默克尔车队经过的道路沿线100米内戒严。

  不过,市内其他地方两场原定示威将继续。希腊公民保护部长尼古拉斯·登迪亚斯8日呼吁示威者“维护和平,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前景和我们的国际形象”。

  无改紧缩强硬立场

  “希腊必须履行其支付下一笔援助款的义务。”德国财长朔伊布勒指出,默克尔总理的出访并不意味着希腊能够获得新一笔援助贷款。据悉,在今年上半年,德国曾权衡让希腊退出欧元区,但在评估后认为风险太高,特别是鉴于德国大选日渐临近。

  今年2月欧元区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给予希腊贷款1300亿欧元,条件是希腊需在2020年之前将债务占比降至 120.5%,此数字是欧元区国家债务承受能力的标准。为了达到此目标,希腊政府2014年之后每年基本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必须达到4.5%。但是根据“三驾马车”透露,希腊在2016年之前将难以实现此盈余。

  “默克尔的出访起码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就是德国是不会放弃的,相信两国连同欧盟会同心协力对抗债务危机。”北京大军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说。

  “德国政府一贯坚持,希腊只有实行严厉的、极其痛苦的经济改革才能获得救助。德国强烈反对将欧元区转化为转移支付联盟,从而让自己成为实质意义上的最后贷款人。”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蔡红不认为德国的这一立场会因默克尔此行而有所改变。但是,目前预算紧缩政策已经导致希腊的经济负增长,并且加大了债务国减少公债开支的难度,无助于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未来,在“紧缩”与“增长”的政策选择中,德国承受的压力会日益加大。

  “瘦身”激化希腊国内矛盾

  8日,300多名希腊退休工人在欧盟驻希腊办公场所附近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计划推出的新一轮财政紧缩措施。

  新的财政紧缩政策要求希腊政府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削减135亿欧元的政府开支。法国已表示应给希腊更多时间。迄今为止,这是欧元区主要国家发出的最明确的呼吁,表示要放松价值1740亿欧元纾困方案所附加的严厉条件。

  中央党校国际政治专家陈积敏认为,希腊民众抵触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紧缩政策无助于希腊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希腊国内各派力量试图利用民意达到其政治目的,因而在削减赤字以获取外援方面的意志并不坚定,甚至意见相左,这严重制约了希腊政府的应对能力。

  那么希腊政府该如何权衡民众和欧元区大国之间的“矛盾”?

  “这是政府与民意的一种博弈。政府要根据客观条件行动。”仲大军认为,民众的意愿和客观状况有出入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民众的意愿来衡量政府的办事方法。

  分析

  德国救希腊等于救自己

  蔡红指出,德国不仅是欧元区的最大受益者,还在欧债危机下经历着资金流入和经济增长。

  德国是危机最大受益者

  对这一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给出了佐证。他介绍,半个欧洲深陷债务危机,而德国经济却充满活力。一方面,得益于德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及良好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是这一危机的最大受益者。首先,危机使德国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南欧国家的危机使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大量高质量的劳动力到德国谋职。根据德国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仅在2011年上半年,进入德国的外来移民增加了19%,希腊移民增加的幅度高达 84%。其次,欧元的贬值推动了德国的出口。2011年,欧元对美元贬值3.1%,对日元贬值8%,德国的出口增长了8.2%。第三,危机使柏林成为欧洲政治的中心,从而提升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多数德国人仍愿留欧元区

  蔡红认为,德国未来的态度取决于德国选民对欧洲一体化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大多数德国人仍倾向于德国留在欧元区内。

  至于德国买单的代价,蔡红谈到,有估计认为德国将为此支付2210亿欧元至6000亿欧元不等的代价,而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2.5万亿欧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元区不会解体。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欧洲会麻烦不断。

  “德国看似是在救希腊,但实际上,救希腊等于救自己,德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仲大军说。

  蔡红表示,即便希腊退出欧元区,本币贬值对降低成本、增加经济竞争力也可能并无多大帮助。所以,希腊政府对此问题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有远见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在如何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面辟出一条路径。

    http://news.163.com/12/1010/08/8DEKV0T2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