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欧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值此欧洲研究所建所30年之际,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代表陈奎元院长,向欧洲研究所表示热烈祝贺!

    建所30年来,欧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对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欧洲研究所已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究战后欧洲问题的学术机构。

    建所30年,意味着欧洲研究所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而立之年,靠什么而立呢?从欧洲研究所发展历程来看,我以为有两点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这就是欧洲研究所始终坚持的“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没有这样两种精神,欧洲研究所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丰硕的成果。

    欧洲研究所刚成立时,欧洲研究领域和国际问题研究的其他学科一样,在我国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大背景下,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诸多工作均有待于开拓。但是,如果只是因循守旧,按既往别人的办所思路来办所,严格地说,那并不能算是“开拓”。欧洲研究所在奠定学科建设基础的时候,便逐渐注意到了治学思想的“开拓”,打破以往国际问题研究很大程度上囿于政治学、经济学的学科界限,将视线扩展到历史学、社会学、哲学领域,推进多视角、跨学科的当代欧洲问题研究。欧洲研究所是国内国际研究学界较早迈出这一步的学术机构之一,并取得了相当学术收获,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欧洲研究所前所长陈乐民先生提出的,对欧洲一体化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写的《“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以及和周弘合著的《欧洲文明扩张史》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如果说“开拓”在这里较多地是指研究视阈的“开拓”,那么,这还是不够的。不仅要有开阔的学科视野,还要有深邃的学术目光,这就需要“创新”精神。欧洲研究所具有这样的精神。从“欧洲学”理念的提出,到后来欧洲研究所对“欧美发展模式”的研究,均体现了这样一种“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治学的深度上。“欧洲学”理念对推动当代欧洲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入是有现实价值的;而对“欧美发展模式”的研究,则使得欧洲研究所处在了世界研究“欧洲发展模式”的前列。

    “开拓”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存在着鲜明的辩证关系。没有创新精神,开拓将会是肤浅的;而创新则需要有开拓的勇气。欧洲研究所丰硕的科研成果正是来源于两者的紧密有机的结合。

    同时也要看到,欧洲研究所的成果还离不开该所领导班子的团结,离不开欧洲研究所整个团队的合作。因此,“开拓”与“创新”是建立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的。

    最后,我认为,“开拓”与“创新”,团结与合作,其前提是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舍此,“开拓”与“创新”便成为无本之木,团结与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我在浏览欧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想以“尽精微、致广大”六个字与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们共勉。“尽精微”,是希望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们对战后欧洲的各个领域都能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工作,培养一批学有所长的欧洲问题专家。“致广大”,是希望欧洲研究所的学者们能从世界大势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关注欧洲,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借鉴角度研究欧洲。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欧洲研究所的同志们将会继承优良的建所传统,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指引下,继续团结合作,开拓创新,取得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