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南:开拓与创新(欧洲所所庆电视片台词)

在庄重的钢琴曲中,蓝底白字,逐行推出下列文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Institute of European Studi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1981-2011

 

引子

屏黄字,伴随着清晰可闻轻快的键盘声响,打出以下文字

197812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天安门广场群众热烈欢庆粉碎“四人帮”;中共中央召开三中全会,邓小平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实行改革开放的决议;一架带着中国国旗标识的喷气客机腾空而起,刺破蓝天含苞欲放的鲜花在春风中摇曳;花红柳绿的春光中淡入:国家编制委员会文件,定格在“同意成立西欧研究所”几个字上

正是在这改革开放的春天里,1981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诞生了。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当代西欧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

北京西山,层峦叠翠;植物园北侧,曹雪芹故居向北,一条蜿蜒向上的小路;全国首次西欧学科规划会议上,欧洲所第一任所长徐达深正在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宦乡、外交部副部长姚广到会发表讲话;其后,《欧洲研究参考资料》对这次会议做了相关报道。1984年,第一届中国西欧学会会场,主席台上方会标字体端庄。

19835月,全国首次西欧学科规划会议在北京西山召开。会议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筹备成立中国西欧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西欧问题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198411月,中国西欧学会第一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第一期《西欧研究参考资料》杂志封面,轻轻被翻开;迭出:早期西欧所某集体活动或学术会议的老照片。

19835月,西欧所主办的《西欧研究参考资料》问世。这是中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研究西欧问题的学术刊物。一年后,《西欧研究参考资料》改名为《西欧研究》。

这三个“第一”,标志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从此踏上了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开拓之路!

以欧洲所铜牌为背景,推出片名:开拓与创新——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成立30周年;淡入:一排排书柜陈列着欧洲所多年来的科研成果。

 

创业篇

欧洲所成立时的办公地点:朝内南小街51号院。当年黄色的大楼现在已经改为浅蓝色沿着狭隘的小楼梯逐级而上,可以想见当年条件的艰辛。白广路、金鱼胡同周边街景与飞转的自行车轮交相迭出。

开拓是一种精神,创新留下的是我们步步攀登的足迹。

当年西欧所地无寸土,蜗居于此五层楼上。没有电梯。办公用品、图书资料由全所同事肩扛手提,走楼梯上下搬运。冬天供暖不足,需要生火取暖,这时候,我们便充当起运煤工。随着人员增加,办公室不够用了,有的室需要到别处借房办公,所分三处,地分南北,于是,我们又有了自己“邮差”。

在西欧所的晚宴上,一片热烈的场面;同志们举杯相庆。

陋室虽小,却充满着创业的激情。建所后第一个中秋节来临了,各室卖废品废纸,凑钱给每个职工发了一小盒月饼;建所后第一个国庆前夕,年轻人分成几个小组,买菜、洗菜、烹饪,为全所同事奉献了一席令人难忘的丰盛晚宴。

夜晚。在南小街51号一间没有亮灯的办公室,可以看到窗外已是万家灯火;镜头渐渐推出,北京国节之夜的全景顿时尽收眼底。

留下来参加国庆值班的同志收拾完桌椅碗筷,独自默默坐在窗前,看着沉浸在节日气氛里的北京夜色。他虽然没有和家人团聚,却分明感受到了西欧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南小街515层,如今已经焕然一新的空旷的走廊。

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似乎还可以听到当年同事们的欢歌笑语。

访谈:当年的办公室主任、副所长褚律元同志谈创业时期的艰辛

南小街51号西侧后院;西欧所相关活动场景;在第一次社科院运动会上,欧洲所队伍整齐地步入运动场。

创业是艰苦的,也是甘甜的。

当年,这里曾经是篮球场。工间操时,老同志打乒乓球,年轻人打羽毛球、排球或篮球;春节的联欢会上,我们共同翩翩起舞。丰富的业余生活展现了这个年轻学术机构的勃勃生机。

历届所长、室主任及业务骨干的图片相继迭出;最后定格在当年欧洲所的走廊:两侧挂着一位位离退休老同志的大幅照片;当年的中年骨干,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看他们在联欢会上引吭高歌,谁能忘记他们为欧洲所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呢?

勃勃生机更来自欧洲所人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在一届届所领导带领下,在一批批业务骨干和后起之秀的努力下,欧洲所在进行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不断开拓研究的视野、推进学术的深度。

 

进取篇

春笋破土,竹林里生机盎然,满眼青翠碧绿;初升的太阳,照射在社科院办公大楼上,大楼愈发显得雄伟挺拔。

如何建设中国的欧洲研究学科,如何全面深入地研究当代欧洲问题,如何构建欧洲研究的科学体系,如何让理论更好地结合实际,如何让深度的学术研究为现实决策服务,……,这一个个问题最终归结为一个问题,这就是欧洲研究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的四化建设服务。

访谈:前任所长李琮谈建所初期的学科建设

各种学术研讨会上,欧洲所科研人员各抒己见,开展热烈的讨论。

分析、讨论、争论,一批批学术成果正是来自这样的思想碰撞。

最初的科研成果纷纷问世,《西欧译丛》引人注目。

我们努力用中国学者的眼光去看欧洲,我们也关注国外学者对欧洲的研究。《西欧译丛》出版了。这些国外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代欧洲问题;其中有些译著至今仍然是我们了解欧洲的重要参考读物。

访谈:九旬老人李芳春谈当年《西欧译丛》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所庆10周年会场;时任欧洲所所长的陈乐民致辞;时任社科院副院长的郑必坚同志到会讲话。在所庆10周年成果展上,人们感受着欧洲所创业的甘甜。

1991年,欧洲所用它丰硕的学术成果迎来了所庆十周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郑必坚同志到会祝贺,称欧洲所是“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

社科院文件:同意西欧所更名为欧洲所;第一期《欧洲》杂志封面。

1994年,西欧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欧洲研究所;《西欧研究》杂志随之更名为《欧洲》。

一张硕大的世界地图;化变茫茫大海、层层叠浪;大海中淡入陈乐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题词。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欧洲所走在不断开拓的路上。

《欧洲》杂志相关学术活动报导或文章;冯仲平、丁一凡、王逸舟、冯绍雷、时殷弘等人的照片相继出现。

这种创新精神也吸引了国内其他领域的学术精英,他们以《欧洲》杂志为平台,或参加研讨或撰文,就当代欧洲与世界的前沿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他们或来自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哲学的研究领域;或来自美国和其他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甚至中国问题研究领域。

在一排排的书架中,淡入陈乐民图片;有关著述对欧洲学问题的介绍。

正是在这样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讨论中,时任欧洲所所长的陈乐民先生提出了“欧洲学”理念,开辟了欧洲学科深入发展的新境界。“欧洲学”概念的提出,不仅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也引起了欧洲同行的浓厚兴趣。

访谈:周弘谈与陈乐民合作《欧洲文明进程》及“欧洲学”理念;

欧洲。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欧元问世的庆祝场面。欧盟官员向人们展示刚刚问世的欧元纸币;《欧元启动》等欧洲所相关专著相继出版。

学术理念的不断创新并不意味着远离现实。欧洲所时刻关注着当代欧洲发展进程。1999年,世界上第一个跨国统一货币——欧元问世。同年,时任欧洲所所长的裘元仑教授出版了新著《欧元启动》。这些著述及时为中国读者认识欧元、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深入的分析。

访谈:裘元仑谈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的关系。

中共十七大会场;高铁在大地上飞驰;农贸市场熙熙攘攘;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中欧领导人频频会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随着中欧关系日益密切,欧洲所人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央视新闻:周弘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介绍欧洲国家福利制度。

曾经出席中共十五大会议的周弘代表对此深有体会。2009522日,周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上介绍了欧洲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情况。

访谈:周弘谈我所在欧洲问题研究上新的发展

欧洲所阅览室:透过排满图书资料的书架,可以看到研究人员正在埋头阅读。宁静中透着深厚。

正是在这种高度责任感和深厚学科积淀的基础上,欧洲所人创新的脚步更加坚定,开拓之路不断延伸。

周弘与李铁映院长出访欧洲;特写:李铁映题词;淡入:欧洲所会议室全景,欧洲所的同事们正在开会。

2001年,在欧洲所迎来所庆20周年前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前院长李铁映为欧洲所写下了“积思开欧洲之窗,解疑留传世之作”的题词。

 

合作篇

周弘与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欧盟驻华使团亲切交谈;中欧高教合作项目顺利展开,中欧双方项目官员高兴地在一起合影留念;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访问社科院并与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共同为中欧合作项目揭幕

辛勤耕耘,换来的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赢得的是国内外同行的尊重。1997年至2001年,欧洲所参加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亚洲连接”项目顺利结项,完成了中国欧洲研究专业全套硕士生博士生教材的开发工作。2010131日,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结项大会在京召开。作为中方执行机构,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执行范围最广的对外合作项目。这也是欧洲所承担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一大批项目成果的问世,标志着欧洲所人参与国际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持续多年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发布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中欧外交官,他们在一起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20103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0年‘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发展报告》发布会”。

“中欧大使论坛”开辟了中欧学术交流的新界面,已经举办15年。每年初春时节,欧盟驻华大使、欧盟前后期轮值主席国驻华大使构成的“三驾马车”,与中国原驻欧国家大使一起登台发表演讲,其他欧洲国家驻华使节和中国学者共同参与讨论,使这一论坛成为中国学者与欧洲直接对话的重要平台。

历年出版的欧洲蓝皮书架构起中国读者了解欧洲发展的桥梁。

每年与“中欧大使论坛”同时举行的《欧洲发展报告》发布会,展示了欧洲所深入探讨欧洲问题的集体成果。《欧洲发展报告》按年度向社会发布权威的欧洲形势评估,迄今已有16年历史,它是中国读者了解欧洲发展形势的重要窗口。

欧盟委员会先后两任主席普罗迪、巴罗佐相继来访并作演讲;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社科院并作演讲

欧洲所人通过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许多欧洲政要及政府官员曾经先后访问中国社科院和欧洲所。2004年和2005年,欧盟委员会前后两任主席普罗迪先生和巴罗佐先生连续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他们在发表演讲后与欧洲所学者和其他中国学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央视新闻: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举行;周弘在中欧高峰论坛上。

随着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欧洲所人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去,现身于中欧交流第一线。

2010106日,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温家宝总理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这是中欧首次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如此大规模面对面的交流。它将从深层次促进两种文明间的相互了解和包容,为中欧关系发展铺平道路。我所所长周弘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发表演讲。

在非洲、拉美等地风光特征鲜明的图片背景上,相继迭出欧洲所学者在国外访问、参会或讲学场景。

欧洲所学者不仅积极开展与欧洲的合作与联系,同时也越来越多地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学术交流。

火箭在烈焰中腾空而起;中国宇航员在太空行走;非洲、拉美等地街景,各种肤色的行人中,时而可见中国人穿行其间;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欧美交易所、欧洲街景、示威游行队伍、欧盟会议等场面;从欧洲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到华尔街、白宫,表明欧洲所学者的眼光正在从欧洲向世界扩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作为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与欧盟研讨会”。

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使中欧关系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双边关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洲所学者不仅将中欧关系放在世界层面上考量,同时也从世界发展的视野来研究欧洲。

复旦、人大、北大、南开、山大、厦大等国内高校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标志性建筑图片交相迭出;欧洲所的老朋友们与欧洲所的学者们相聚一堂,共同研讨当代欧洲问题。

在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的同时,我们与国内学界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社科院。欧洲所会议室别开生面的一次网络会议。学者们围坐在会议桌边上,空中传来远在欧亚大陆另一端新华社驻欧记者的声音。

20101214日下午,欧洲所与新华社驻欧洲总分社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前方记者与后方专家通过互联网讨论了2010年欧洲形势。这种地跨亚欧大陆的“隔空对话”,也是中国媒体与学界合作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发展篇

以各室办公室标牌为背景,推上字幕:欧洲研究所目前设有政治研究室、经济研究室、欧盟法研究室、社会文化研究室、国际关系研究室、科技政策研究室、中东欧研究室、《欧洲研究》编辑部、图资信息室、办公室。

伴随着视野的不断拓宽、深度的不断加强、国内外合作的不断发展,欧洲所的机构建制也在不断完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以政治、经济、法学、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多种学科为背景的专业研究室。它们从不同角度对当代欧洲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式研究。

以下根据介绍内容分别展示欧洲所各室工作讨论场景。

伴随着视野的不断拓宽、深度的不断加强、国内外合作的不断发展,欧洲所的机构建制也在不断完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以政治、经济、法学、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多种学科为背景的专业研究室。它们从不同角度对当代欧洲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式研究。

欧洲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是当今世界众多政治思潮的发源地,多种政治体制的诞生地。欧洲政治不仅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也是我们了解当代欧洲的重要依据。政治研究室通过对欧盟政治及欧洲各国政治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我们勾勒着欧洲政坛风云变幻的来龙去脉。

欧洲也是当代资本主义重要发源地,是当代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欧洲经济的兴衰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取得了飞速发展,研究各种欧洲经济问题,不仅是我们了解欧洲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推动中欧关系发展进而有助于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重要需求。经济研究室深感责任重大。

法与法制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欧洲一体化每一步发展都留下法治的深刻印记。欧盟法研究室从事着欧洲联盟法的各项研究工作,为我们解读欧盟这一世界前所未有的国家联合体提供了重要的法学视角。

欧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璀璨的遗产,当代欧洲背后蕴藏深厚的文化积淀。社会文化室研究当代各种欧洲社会文化问题,不仅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进一步推动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深度的解析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随着世界向多极化格局的演进,欧洲联盟不仅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地区力量,也日益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国际关系研究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欧盟对外政策及其决策机制、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其对外行为方式、欧盟对外文化战略、欧盟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中欧关系。

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对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外交越来越发挥出深刻的影响力。为了全面加深对当代欧洲发展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欧科技关系,欧洲所新成立科技政策研究室,通过对欧洲科技政策体制、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努力为我们打开认识欧洲的新视窗。

随着两极格局在欧洲解体,许多原来受苏联控制的中东欧国家纷纷回归欧洲,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为此,欧洲所新成立了中东欧研究室,主要从事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转轨与发展以及中东欧地缘政治的演化、民族主义与冲突等。

一个个研究室的科研成果展示了欧洲所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30年的开拓与创新,铸就了今天欧洲所独具风格的科研体系。

早期图资室图片;现在的图资室人员正在讨论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天,图书资料室已经成为国内欧洲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库;它与欧盟及欧洲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丰富的资料信息,舒适的阅读环境,常常使得所内外学者流连忘返。

在编辑部标牌的背景上,推出从《西欧研究参考资料》到《欧洲》再到《欧洲研究》各时期杂志的封面;欧洲杂志百期研讨会图片;欧洲所网站页面。欧洲研究编辑部的同仁们就组稿计划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

《欧洲研究》杂志不仅是欧洲所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欧洲学界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欧洲所网站是展示我们工作、沟通内外的电子平台。

欧洲所各类科研成果展示;《欧洲列国志》表明了欧洲所在欧洲问题研究上的深厚功底;项目课程开发成果;一场场博士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展现了欧洲所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堂堂中外学者的讲课场面,一批批课题开发教材,无不流露出欧洲所的学者们在学科建设上博采众长、慎密思考的心血。

30年来,欧洲所为中国欧洲研究事业奉献了大量学术成果,同时也翻译介绍欧洲学者的成果,为架构中欧相互理解之桥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们仅展示了其中部分成果。

欧洲所设计的“欧洲模式”研究项目,从政治、经社、文化和法律等不同角度,研究了欧洲模式的特性,出版了《欧洲模式》研究丛书。这一问题的提出及专著的出版均早于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的《欧洲模式》论著。欧洲所也由此成为“欧洲模式”研究重要的领军团队。

在欧盟“亚洲连接”项目支持下,欧洲所与德国曼海姆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澳门大学合作,完成了“欧洲研究核心课程开发”,共5门核心课程和12门选修课程,内容涉及欧洲一体化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历史等领域,为中国欧洲问题教学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欧洲所对欧洲人的学术专著也给予极大关注。在所长周弘提议下,欧洲所出版了《欧洲一体化译丛》,这一计划得到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欧方学术委员比娅塔·科勒-科赫的支持,她甚至专门为这套丛书撰写了一部教材式专著。这套译丛成为欧洲政治研究的必读书籍。

《欧洲列国志》的出版展现了欧洲所在国别研究上多年来积淀的深厚基础。这正是欧洲所在欧洲问题及欧洲一体化研究上取得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力。

从科研到信息管理,从学术期刊、学术网站到研究生教育,构成了今天欧洲所学术成果生产、推介、交流、人才培训的完整体系。

访谈:欧洲所副所长江时学谈欧洲所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工作。

以欧洲学会办公室标牌为背景,带有历届学会年会会标的图片交相叠出;欧洲学会网站不同内容的页面,显示了学会在架构学术交流平台上的积极作用。

欧洲所以其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日臻成熟的科学理念、学科齐全的知识结构、收藏丰富设备完善的资料信息库,而成为中国欧洲问题研究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挂靠在欧洲所的中国欧洲学会也成为联系中国欧洲研究学者的网络枢纽,它通过各种方式与国内外欧洲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访谈:学会工作

在科研处、行政办公室里,档案柜整洁明亮;同志们各司其职,工作井然有序。

在欧洲所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科研处、办公室的同志们,他们为欧洲所科研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会议室里,党委书记主持的党委会议正在进行中;所领导们正在讨论着欧洲所的工作。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离不开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

访谈:党委书记罗京辉谈欧洲所工作。

社科院领导王伟光等在欧洲所做调研,听取所领导们汇报工作。院长陈奎元同志为欧洲所所庆30周年题词。

欧洲所的发展也离不开历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欧洲所迎接建所3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欣然为欧洲所题词:“学欧洲文明,不走西化道路;举自己旗帜,致力民族复兴。”

访谈:周弘谈欧洲所未来的发展前景。

30年来,欧洲所人正是这样以他们辛勤的工作,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欧洲所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拓精神创造着欧洲所的美好未来。

2010年社科院运动会:欧洲所队伍在所领导的带领下入场。忽然,他们手中的彩色气球腾空而起,直飞蓝天。蓝天下,社科院大楼屹然耸立。长安街车水马龙,笔直宽广的街道伸向远方;一群白鸽掠过晴朗的天空,鸽哨声声,悠扬悦耳。

欧洲所的未来必定是美好的!

以社科院大楼为背景,推出字幕:感谢您对欧洲研究所的关爱和支持!

 

沈雁南草于20101226

定稿于20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