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博士

    问: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中欧关系?

    答:2014年3月底4月初,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布鲁塞尔总部,这是中欧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欧盟总部,并与欧方一起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4月2日,中国发表了第二份对欧战略文件:《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化时期。

    当前中欧关系的“全面战略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目标的全面化和战略化。双方认同和支持对方内部的最终战略目标,并将这种认同和支持纳入中欧关系的双方认知中。在第二份中国对欧文件中指出:“欧盟支持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认同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支持欧盟一体化建设,认同欧盟加强经济与货币联盟建设。”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和欧洲一体化战略分别是中国和欧盟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内部最高目标和战略。这意味着,中欧双方认同对方的内部最高战略目标,并相互支持对方的最高目标和战略,同时,将这种认同和支持纳入中欧关系的战略目标中,体现了中欧关系在各自国内战略中的重要性。因此,目标的全面化体现在把双方的内部战略目标都包涵进来,战略化是指双方的目标都是较长时间内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第二,作用的全面化和战略化。文件提出了中欧双方的作用,并将这种作用涵盖了政治、经济和文明三大维度,这三大维度事实上几乎涵盖了全部。文件指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并提出“中欧双方是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文件提出了三个“两大”和四个“伙伴”。因此,中欧双方的作用不仅领域广,而且作用强,不仅各自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双方一旦联合起来,对世界的作用和贡献更是不言而喻,体现了中欧关系在全球地位和作用中的战略性。因此,作用的全面化是指,双方的作用已经涉及各个重要领域,战略化是指发挥作用的层次高、影响大,对全球的意义重大。第三,合作的全面化和战略化。文件指出:“中国与欧盟以年度领导人会晤为重要引领,以政治、经贸、人文为三大支柱,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之间已经建立了三大高级别对话和交流机制,即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高级别经贸对话和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这三大对话和交流机制加强了中欧之间合作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格局。政治方面的合作,双方已经不仅涉及到双边领域,而且开始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同样,在经贸领域,双方不仅关注双边经贸问题,而且还就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经济治理问题加强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双方不仅积极推动双边教育和文化交流,而且致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互鉴,为世界和谐共处作为榜样。因此,合作的全面化是指,合作的领域已经覆盖全方位,合作的战略化是指合作领域已经涉及到国际重要的战略层面。

    问:中欧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中欧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欧洲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特别是担心中国影响到欧盟作为世界老二地位和作用的挑战。从综合结构和能力而言,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仅仅在于美国之下。以西方为主导、美欧共治世界是欧洲主要国家所推行的基本战略。欧洲需要的是在美欧跨大西洋框架中加强欧洲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问题上,美欧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欧洲仍然致力于与美国保持联盟,并推行美欧对世界的共治,建立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和秩序。而中国的崛起,将打破这种格局。一个与美欧不是同种、同源、相同价值观的中国的崛起,是欧洲所不能接受的。中国崛起对现有国际体系的破坏和对欧洲地位的削弱,是欧洲对中国最大的疑虑,因此,在未来长期过程中,欧洲单独或联合美国打压中国的崛起,将仍然是中欧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问:通过比较中国对欧盟的两个政策文件,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答:2003年和2014年中国分别公布了对欧战略文件,时间间隔了10年。两份文件思路与理念存在一些差异。2003年公布的第一份中国对欧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主要为:“欧洲是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可以看到,中国把欧洲视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但没有提到中国本身怎么样,中国是什么没有讲。而在新的对欧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与欧洲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是和平伙伴、增长伙伴、改革伙伴、文明伙伴”。中国明显地将自己与欧洲平起平坐,显示了崛起中大国的自信以及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另外,在旧文件中,“多极化”是另一重要关键词,显然当时中国是以现实主义政治视角看待中欧关系以及欧洲的作用,将欧洲视为多极化和平衡美国的重要一极,把中欧关系是放在美国霸权的语境和背景下。而在新的文件中,中国没有过多强调多极化,而是更多强调三个“两大”和四大“伙伴”,强调的是中欧作为超级伙伴而不是超级力量的特定关系。文件明确指出:“共同提高改革与治理水平,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与改革。”突出了中欧共治理念,更多地从全球治理的视角看到中欧关系,把中欧关系放在更为广阔的全球语境和背景下,而不是单纯的地缘政治的语境下。这是两份文件在理念与思路上的明显差异。

    问:你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有很深的研究,中东欧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答:最近几年,随着16+1机制的建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迅速,我们也开始加强对中东欧国家进行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用“五通”来概括,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同。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经贸关系、二是交通建设、三是人文交流。中东欧国家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经贸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由于具有与中国较为相似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中东欧国家拥有高素质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较为良好的工农业基础以及欧盟市场的门户,投资中东欧国家可以作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试验田和中国对欧投资的桥头堡。第二,中东欧国家是欧亚走廊的重要通道,许多国家具有优良的港口条件,成为公路铁路航运的交通枢纽,中东欧国家对改善基础设施的愿望较为迫切,同时也能够得到欧盟结构基金的援助,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和能力,因此,互联互通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具有较大的潜力。第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具有较为深厚的传统友谊,双方具有较强的互信,在人文交流方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未来发展的空间也很大。

    问: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越来越成为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答:未来中国对欧投资将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重点发展领域,但是,中国对欧投资仍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中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了解不够,造成投资失误或失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中国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或对外投资促进会应给与机制化的帮助,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网络。第二,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与欧洲企业进行合资,这样由合资方负责当地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及对外方员工的管理,中国改革之初,外国投资在中国也出现这些问题,一般是由合资企业中的中方伙伴负责处理涉及中国及中国员工事务。第三,中国企业应更多地与国外咨询公司合作,当然这方面的成本和费用不菲,但是,仍然是需要付出的,要有这种成本意识,否则最终将以投资失败来支付高昂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