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红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谈“中国智造”进入欧洲市场

 

图为2月28日,观众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2024年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参观比亚迪新款发动机。

 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摄  

  近年来,中国产业升级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如今,具有创新、低碳、绿色基因的高科技产品正在成为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洲市场,为欧洲消费者带来更多智慧和绿色的新体验。   

  对欧出口产品结构呈现新趋势 

  在英国,比亚迪ATTO3以安全、设计、性能等多项优胜指标,被英媒评选为英国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在西班牙,多款搭载折叠屏、新型屏幕、卫星通讯、超大容量电池、炫酷灯带等硬件和功能的中国智能手机,成为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亮眼“明星”;在葡萄牙,中国制造的光伏板占据该国约85%的市场份额;在挪威,经销商批量下单来自广东深圳的智能清洁机器人,以应对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智造”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以电动汽车为例,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在出口的120.3万辆车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 

  此外,在欧洲多国的超市、酒店、工厂,来自中国的智能机器人也成为“新面孔”,为厂家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 

  “随着数字革命与绿色革命在全球迅速兴起,中国企业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在数字、绿色等相关产业崭露头角,‘中国智造’逐步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孙彦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在此背景下,中国对欧洲出口产品的结构呈现新趋势,即科技含量高、特别是数字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比快速提升。融合了绿色发展理念与数字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中国智造”产品以优质的性能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 

  商务部研究院绿色经贸中心主任许英明向本报记者指出,近年来,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转变,部分领域已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中国智造”成为一张新的“中国名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中国智造’产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欧洲市场。同时,随着‘中国智造’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中欧班列高效运营以及中欧绿色领域深度合作,‘中国智造’进入欧洲国家市场有望呈现总体上扬态势。”许英明说。 

  凭借先进技术、优质性能赢得认可 

  欧洲市场为何日益青睐“中国智造”?“中国智造”技术先进、优质优价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领域已初步形成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产业体系,并与其他行业互融共生。这些产品在用户体验、价格等方面对欧洲消费者更具吸引力。”许英明说。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太阳能发电市场。作为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西班牙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西班牙光伏协会秘书长何塞·多诺索·阿隆索表示,中国光伏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优势有目共睹,目前西班牙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逆变器和光伏板,这些产品都非常有竞争力。 

  葡萄牙同样是中国光伏产品的进口大国。葡萄牙可再生能源协会首席执行官佩德罗·阿马拉尔·乔治表示,中国制造的光伏板均获得最高质量认证,得到包括电力公司、融资机构等的认可。 

  德国电动滑板车制造商特里特布雷特公司营销经理亚辛·哈吉谈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雄厚实力时直言,中国的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设计方面也具前瞻性,“如果没有中国的创新,我们在德国就不会走得这么远,因为我们的许多技术以及我们与许多跨国公司的合作,都是在中国奠定的基础”。 

  “中欧经贸利益深度交融。当前,中国在数字、绿色转型等相关技术和制造方面发展迅速,在诸多重要领域已经占据技术和产能优势,欧洲要实现绿色、数字‘双转型’,需要与中国合作。”孙彦红指出,当前欧洲经济依然低迷。根据欧盟统计局1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均仅增长0.5%。2024年欧洲经济前景仍然充满挑战。面对这一现状,欧洲国家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可进一步借助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作为欧资企业重要生产基地的优势,助力其自身经济复苏。 

  专家分析称,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欧盟对华合作心态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和两面性,既想借助中国发展支撑自身经济复苏,又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试图避免对华过度依赖。这种矛盾心态也反映在其对部分“中国智造”产品的进口政策上。 

  据悉,欧盟委员会正在调查中国汽车制造商是否从中国政府获得补贴,使其能降低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价格,从而削弱欧洲当地制造商的竞争力。 

  对于欧盟委员会的做法,不少欧洲企业表达不满与反对,指出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车企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日前呼吁欧盟降低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关税。康林松认为,中国企业寻求向欧洲出口是“竞争的自然发展,需要用更好的产品、更优的技术和更灵活的方式来应对”。从长远来看,来自中国的竞争将有助于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出更好的汽车,欧盟应当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欧在智能制造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孙彦红认为,欧洲国家继续推进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决定了“中国智造”对欧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当然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政策上的障碍,需要中企着力克服。 

  “目前,欧盟循环经济计划中部分法案等欧盟及部分欧洲国家的绿色新规尚未完全实施。随着这些新规陆续实施,中欧贸易投资合作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部分‘中国智造’产品出口欧洲市场的成本会随之增加,‘中国智造’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许英明说。 

  业界普遍认为,中欧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符合中欧双方共同利益。 

  以电动汽车领域为例,中国企业和欧洲企业正展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比亚迪已与英国最大客车制造商、英国电动车企和能源企业合作,共同促进英国绿色交通建设。此外,在有着电动汽车“心脏”之称的电池领域,中欧企业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正在欧洲大力布局动力电池工厂,欧洲车企同样加大在中国对电池项目的投资。2023年底,投资额达100亿元人民币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在辽宁沈阳正式封顶,建筑主体全部完工。 

  “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真正的领先地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真心希望与中国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中获益。”法国北部投资促进局首席执行官扬·皮托莱说。 

  孙彦红指出,未来中欧在融合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的智能制造领域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欧洲国家从中国进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同时吸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电池企业等赴欧投资,既有助于其自身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推进绿色转型,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缓解供应链安全焦虑,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互利共赢之举。此外,在华欧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中国数字化转型及绿色转型进程,不仅能助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也能使其自身依托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与物流体系、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储备等优势,提升在数字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竞争力。”孙彦红说。 

  许英明认为,绿色低碳领域一直是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中欧可以在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装备、绿色技术、绿色服务、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同时推动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降低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市场准入成本,并携手开拓第三方市场。    

  受访者简介:孙彦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321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