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杰:借集团化对抗,北约谋划继续扩张 ——评北约《2022战略概念》

  据新华社电 北约成员国领导人6月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峰会上批准《北约2022战略概念》,称俄罗斯是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 

  这份新的战略概念对北约所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并设定任务,以指导北约未来十年的发展。文件说,北约在未来十年有三大核心任务:威慑和防御、危机预防与管理、合作安全。俄罗斯是北约成员国安全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且直接的威胁”。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当天向媒体表示,北约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安全威胁,“但这并不是事实,是北约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俄方谴责北约不负责任且破坏欧洲安全架构的政策,北约在马德里峰会上的决定不会影响俄方政策。 

  战略概念是指导北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1年,北约罗马峰会通过《联盟的新战略概念》。此后,北约多次更新其战略概念。在2010年通过的战略概念中,北约把俄罗斯定义为“伙伴”,对俄罗斯实行威慑、防御、对话并行推进的政策。 

  为期两天的北约马德里峰会29日开幕。连日来,全球多地民众和有识之士对北约这一冷战产物及其不断突破性质和势力范围提出质疑和批评。西班牙和平论坛26日在马德里召集数千人参加反对北约、反对增加军费开支的大游行,来自西班牙、德国、美国、古巴等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游行。 

  2022年北约峰会前不久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此次峰会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北约正式出台的《2022战略概念》。 

  新版战略概念系统规划了北约在未来十年的宏观战略任务和目标,重新界定了北约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也标志着这一战争机器越来越构成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系统性挑战”。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发布的第四个战略概念文件,也是北约在时隔12年之后对2010版战略概念的更新调整。 

  新版战略概念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北约对当代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的集体战略认知。文件中提出的诸多方向性举措,既是北约对俄乌冲突冲击欧洲安全秩序等现实问题的直接回应,又体现了北约针对新技术变革、气候变化等长期性议题未来潜在影响的预判和超前布局。新版战略概念一方面为北约未来十年在具体领域的政策设计和实践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另一方面,新版战略概念的如期发布,还标志着北约在经历多年联盟危机后,彻底被“激活”,从而为未来十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版战略概念在内容方面,最为突出的“新意”是以集团化的大国地缘政治对抗为核心特质的冷战思维,重新主导了北约的大战略谋划,充分凸显了其作为一个美国领导下的政治军事集团,积极突破跨大西洋地理外壳和集体防御型国际组织定位,向东欧和亚太两个方向扩张影响力的战略野心。总体来看,北约新一轮战略转型的内容,客观上与当前美国的霸权护持需求更加贴合。 

  一方面,北约重新评估了战略环境,俄罗斯被列为首要威胁,明确宣示了对俄实施全方位遏制的政策,未来欧洲安全秩序恢复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此增加。作为俄乌冲突爆发的重要责任方之一,北约不但没有认真反思“东扩”对俄罗斯周边安全的影响是俄采取对乌军事行动的根本诱因,反而借此高举“国际道义”大旗,将战争责任完全推给俄罗斯一方,致使俄罗斯与西方对抗日益加剧,给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带来巨大困难。北约在新版战略概念中,再次重申了“援乌抗俄”的政策立场,强调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的一体化是当前北约面临的最大直接性威胁,彻底放弃了2010年版战略概念对俄罗斯可以作为北约潜在合作伙伴的身份定位。 

  北约毫不避讳地作出上述政策宣示,意味着全方位遏制俄罗斯将是北约未来很多年对外政策的首要关切。结合峰会结束后,芬兰和瑞典已获批准成为北约成员国,北约填补了对俄战略包围的“北欧空缺”,波罗的海几乎成为北约的内海。 

  如无意外,在巨大的安全压力下,俄罗斯也将以更加强硬的措施进行反制,北约和俄罗斯在东欧的长期性对抗将成为欧洲安全的常态,甚至存在竞争失控引发双方直接冲突的风险。 

  另一方面,北约战略关切范围向亚太地区扩张,这是多年来北约致力于构建“全球联盟”,打造“全球北约”迈出的全新一步。北约认识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本次峰会特别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亚太地区国家出席,加之此前拜登政府在新版“印太战略”报告中提出要将欧盟和北约作为整体引入其“印太战略”体系,“印太转向”或将成为北约未来几年战略转型的全新内容。 

  北约“转向亚太”将试图进一步突破地域和界限,在亚太挑起集团对抗,这势必会给地区和全球安全带来巨大危险。这种趋势将使印太地区的大国战略竞争更加激烈,给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周边安全利益带来不容低估的冲击。特别是要警惕美国、欧盟和北约三方“印太战略”对接勾连,在该地区形成一个美欧联动制华的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第一次被北约写入战略概念文件。北约在毫无缘由和根据的情况下,无端将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也是该组织配合美国挑动大国对抗的又一例证。新版战略概念中,北约对华政策的表述充满竞争色彩,指责中国对北约的安全、价值观等利益构成了“系统性挑战”,但是也声明对与中国保持建设性接触持开放态度。 

  整体来看,在北约的大战略设计中,中国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个需要加以防范警惕的“挑战者”,而非集中力量加以遏制的敌对国。但这一迹象显示了北约作为冷战的产物,正日益沦为美国维护霸权、鼓动“新冷战”的工具。尽管目前尚不足以得出北约已彻底蜕变成美国全球霸权护持的工具,但综合考虑近期美国对北约控制力显著增强的新趋势,以及由此对美欧涉华政策协调产生的连锁影响,随着北约“印太转向”后与中国接触的增多,北约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动向,将对我国周边安全产生极大影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当然,战略概念仅提供了顶层设计,北约未来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落实,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欧美关系的修复,本质上是对欧洲安全形势突变的一种“应激性反应”,俄乌冲突的刺激作用至关重要。多种限制大西洋合作推进的因素只是被暂时掩盖,如欧洲追求战略自主引发的美欧分歧、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国家和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安全利益分歧、美国在欧洲和印太两个方向上的战略平衡等。 

  一旦未来俄乌冲突结束,上述老问题或将引发新的争吵,给北约的战略落实带来掣肘。同时,“北约亚太化”和“亚太北约化”罔顾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不对抗的共同愿望,这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做法势必遭到亚太国家的反感与警惕。 

  作者简介:徐若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2022年7月14日。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