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ciis.org.cn | 更新时间:2015-03-20 09:43:00
来源: 《国际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    作者: 王毅    时间: 2015-01-22

 

 

2014年,世界形势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交织迸发,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际秩序加速演变。总的看,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合作与变革的呼声更加高涨,建立利益与命运共同体的诉求更加强烈。

2014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法治建设,带领13亿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合作共赢,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纵观2014年中国外交,我们积极探索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进程,积极开展与世界各主要方向友好交往,积极推动各种地区热点的和平解决,积极为国内发展服务并创造良好环境。在2013年外交成功开局基础上,又取得一系列新的重大进展。

 

一、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弘扬中国理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实践创新,继2013年提出中国梦、坚持贯彻正确义利观、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之后,2014年又相继推出新的理念。

一是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主席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迄今有关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各个具体方向外交理论创新成果的融会贯通,是对我国一贯坚持的平等互利、开放共赢外交理念的丰富发展,也是对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关系学说的创新超越。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合作共赢这个核心上。我们在主要大国中率先把实现合作共赢确定为国际间交往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符合中国外交的一贯追求,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崭新思路,必将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是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还提出另一个重大外交理念,就是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特色。以结盟对抗为标志的冷战终结后,我们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开始探索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截至目前,我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对过去2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践的提炼和概括,使我们关于构建伙伴关系的思路更有战略高度,更具全球视野。

我们构建的伙伴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平等性。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要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相互平等相待,相互理解支持。第二是和平性。伙伴关系与军事同盟最大的区别是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排除了军事因素对国家间关系的干扰,致力于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关系。第三是包容性,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共同利益与共同追求,正像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当然,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仍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是提出构建亚太梦。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亚太梦并系统深入阐述其内涵,指出亚太梦的精神内核是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根本目的是实现亚太地区的繁荣发展,引领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为人类社会的福祉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亚太梦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一是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动荡的形势下,亚太已日益成为全球稳定之锚和繁荣之基。同时,各种力量加大对亚太投入,地区格局经历深刻调整,亚太向何处去,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二是亚太各种双边和多边机制相继建立,内涵各异,理念不同,亚太整体合作如何推进,需要适时凝聚共识。三是中国作为亚太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是2014年APEC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将如何引领亚太的发展方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这种形势下,习近平主席通过APEC北京峰会,鲜明提出亚太梦理念,推出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勾画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四点构想,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各方关切,引领了区域合作发展方向,在亚太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提出亚洲安全观。在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有关内容为各方所接受并写入上海宣言。亚洲安全观的提出,是我国总体安全观的对外延伸,进一步丰富了总体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扩大了中国安全理念的国际影响,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中国借助亚信这个平台,高高擎起安全合作这面旗帜,着眼构建开放包容的亚洲安全新架构,摒弃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不安全之上的旧思维,标志着中国愿意更加建设性地参与亚洲安全事务,更加积极主动地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上述新理念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外交理论创新成果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进一步清晰勾勒出我国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外交的战略思考轮廓,为当代国际关系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元素。

 

二、为深化全方位对外交往开展中国实践

十八大以来短短两年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17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国,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近500人次,在世界上刮起强劲的“中国风”。一年来,我们在主要对外方向上均取得重要进展:

在周边方向,我们大力推进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2014年,我国与周边国家继续密集高层交往,各层次、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彼此利益融合不断深化,相互理解逐步加强。

继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之后,2014年我们又召开中、印、缅三国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活动,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在周边和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反响。

我们推进同东北亚国家务实合作,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蒙古进行专访,用“四个伙伴”丰富了中韩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将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我们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与日方就如何处理影响两国关系的问题达成四点原则共识,迈出了改善中日关系的第一步。

我们继续推进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7”合作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协力规划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大战略等新建议。我们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商谈中国—东盟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事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

我们实现对中亚国家访问全覆盖,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成功访问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通气并启动D线建设,建立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签署了商谈10年之久的《上海合作组织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开启了上合组织的扩员进程。

我们加强与南亚国家友好合作,习近平主席访问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建立中马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宣布启动中斯自贸区谈判,启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有力推进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在大国方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成功接待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元首继庄园会晤之后,又续瀛台夜话,相互了解进一步加深,在应对气候变化、签证互惠安排、建立两军互信机制等众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首访俄罗斯,普京总统一年两次来华,中俄元首五次会晤,两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拉紧了两国利益融合纽带。

中欧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历史性访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把中欧关系提升到新高度。李克强总理年内三次访欧,推动中欧务实合作迈向创新合作的新境界,出席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开创了中国装备尤其是高铁装备与技术进入欧洲大陆的先河。

金砖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巴西进行国事访问,接待南非总统访华。中印一致同意沿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方向,进一步构筑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两国务实合作实现新突破。中巴决定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探讨建设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跨越南美大陆的两洋铁路。

在非洲方向,继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访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四字对非工作方针后,李克强总理2014年访非,进一步提出推动“七大合作工程”、共建“三大交通网络”等重要倡议,中非铁路、矿业、农业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充实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在拉美方向,习近平主席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举行中拉关系史上首次领导人会晤,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创建中国—拉共体论坛,为中拉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搭建了新平台,实现了我国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

在中东方向,我们将中国与埃及、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主办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会议,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打造“1+2+3”合作新格局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热烈反响。

在南太方向,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中澳、中新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与南太岛国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了同南太建交岛国整体合作。

纵观两度春秋,面对新形势、新需求,中国的外交开局成果丰硕,整体布局全面展开,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成型。

 

三、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也在为促进世界发展繁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们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世界特别是亚洲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在全球独占鳌头,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信号,明确了中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我们将对内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健康稳定的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向中高端升级,持续造福中国人民;对外深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提供消费品的世界工厂进一步向提供制造业装备的重要基地迈进,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繁荣。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着眼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拓展我国同欧亚大陆方向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

就我国自身而言,这一构想与我国加快中西部开发、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与我国推进“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格局密切相关。就国际层面而言,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出发点是希望实现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秉持的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一带一路”为古老的欧亚大陆开创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为这片广袤大地的振兴插上强劲的翅膀。

“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一年来,已经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设立,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积极推进,中韩、中澳等自贸谈判开花结果。“一带一路”构想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显现。

我们倡导亚太自贸区建设,为引导亚太区域合作前进方向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以主办APEC会议为契机,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批准相关路线图,超越并整合本地区日趋碎片化的双多边自贸安排,成为APEC进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进展,引发各方强烈共鸣支持,对实现亚太各种区域合作安排的相互包容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为改革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推动二十国集团布里斯班峰会公报将中方倡导的经济结构改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内容,与美国、澳大利亚共同起草并推动峰会核准“二十国集团能源合作原则”,积极参与多边领域的议程设计和规则制定。我们推动金砖国家福塔莱萨峰会启动筹建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作出新贡献。我们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中美共同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

 

四、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发挥中国作用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我们不仅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也坚持做主和派、促和派、维和派。

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阿富汗国内局势的三重过渡。我们宣布对阿富汗提供新的援助与大型培训计划,积极致力于维护阿富汗的和平稳定;成功主办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外长会,确定64个建立信任措施优先合作项目,为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注入了新活力,设立了新标杆。

我们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进程。我国领导人多次直接深入做有关国家领导人工作。我们在谈判伊始就打出五点政治主张,在谈判过程尤其是关键节点上提出中国的思路和方案,为弥合分歧、打破僵局、推进谈判发挥了公认的建设性作用。

我们面对埃博拉疫情这一近30年来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第一时间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提供四轮总计7.5亿元人民币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中国传染病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我们在危机爆发初期就提出旨在推动政治解决的三点建议,鼓励探索兼顾各方合理利益和关切的政治解决方案,得到有关各方积极评价。

我们坚持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渠道深入做各方工作,为重启六方会谈积累创造条件,为把半岛核问题重新纳入可持续、不可逆、有实效的对话进程作出不懈努力。

我们提出解决巴以冲突五点和平倡议,四次派中东问题特使赴有关国家穿梭斡旋,接待巴勒斯坦总统特使访华,以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名义分别向加沙人民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为缓解巴以紧张局势、维护中东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我们积极参与解决叙利亚问题,推动召开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提出政治解决叙问题五点主张,鼓励叙利亚各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间道路”。我们为安理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涉叙人道主义决议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大力推动解决南苏丹冲突,相继接待南苏丹政府和反对派代表团访华,委派特使密集进行穿梭外交,平衡、深入做双方工作,为稳定南苏丹局势发挥了实质性作用。

我们坚持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与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和正当权益的同时,积极倡导处理南海问题“双轨思路”,强调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得到地区多数国家理解支持。

                                           五、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外交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揭开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使对外工作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贵在“特色”二字,旨在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第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得到中国人民广泛拥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所在。

第二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优良传统,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对此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

第三要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等特有理念。这些理念既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有助于更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不断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

第四要坚持为国内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的第一要务。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与其他大国的一个重要不同。中国的外交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此营造更为稳定、更加友善的外部环境。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惟其艰难,才更显宝贵。秉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开拓奋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们提出的郑重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希望大家凝聚力量,汇集智慧,共同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http://www.ciis.org.cn/gyzz/2015-01/22/content_7627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