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西方也已经终结,美日欧情形各异、心态有别。倒是美国舆论,打着西方旗号在挖掘中国反西方的蛛丝马迹,以一种受害者情结看待与中国关系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不必把一些英语媒体当做国际舆论,在淡然处之的同时,帮助西方尽快适应新常态。
“中国在推行新一轮反西方舆论战”。《纽约时报》最近以如此耸人听闻的标题发表了一篇报道。以前中国改革开放,主要是对西方开放;如今西方对中国开放——吸引中国投资,中国在向发展中国家开放,中国就反西方了?
以西方自居者,的确有值得抱怨的地方:中国从劳动力、技术、资本等市场各要素全方位挑战西方比较优势,甚至在制度、价值观层面都在冲击西方霸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对西方投资者而言可谓遍地是黄金,西方企业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如今,中国越来越多地将反垄断调查的大棒举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品牌,西方媒体的抱怨与惊诧,由此而生。
以西方自居者,的确也有值得担心的地方:欧洲担心中国成为另一个美国,美国担心中国效仿俄罗斯,更担心中国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直接挑战西方国际竞争力。同时还有炒作之嫌:为寻求对中国强硬的合法性,先打造中国强硬论,以证实对华强硬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推行“重返亚太”战略服务。
因此,所谓中国反西方,完全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指责中国掀起反西方舆论是为掩饰经济放缓、贫富差距与腐败横行,事实情形正好倒过来——中国政府将经济放缓称作新常态,切实消除贫富差距,空前推进反腐败斗争,而美国政府却在推行鸵鸟政策,指责中国搭便车。
看来,西方舆论借中国说事儿,抱怨、担心、炒作的动机都有,只能说西方未适应中国,未适应世界,未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曾如此挖苦英国:“大不列颠已经失去了帝国,却还没有找到新的角色。”今天,这种情形似乎轮到了自己头上——美国霸权地位渐失,却还没有找到新的定位。指责中国反西方,就是美国霸权更年期综合征的反映。
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在步入新常态——该批判的批判,该反垄断的要反垄断,中国没有什么西方特区。这就要求我们告别“百年国耻”的祥林嫂形象,告别“西强我弱”的阿Q精神,告别“排出两文大钱”来买国际话语权的孔乙己心态。对西方深宫怨妇心态、上纲上线做法和小肚鸡肠心思,我们也要逐渐适应和习惯。
其实,所谓的西方也已经终结,美日欧情形各异、心态有别。倒是美国舆论,打着西方旗号在挖掘中国反西方的蛛丝马迹,以一种受害者情结看待与中国关系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不必把一些英语媒体当做国际舆论,在淡然处之的同时,帮助西方尽快适应新常态。
http://www.qstheory.cn/international/2014-08/18/c_1112117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