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涉及钢铁行业,尤其是在富裕国家,工厂倒闭、工作岗位流失和对不公平竞争的抱怨几乎从未远去。
过去一年,全球钢铁价格下跌了一半,欧洲钢铁制造商正一同加大抗议的声音。昨日,它们要求阻止进口廉价的钢铁(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钢铁),并降低能源投入的价格。
钢铁厂倒闭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近来,泰国伟成发钢铁工业(SSI)在英格兰东北部雷德卡(Redcar)的工厂倒闭,对这个几乎没有其他工作机会的小城造成了重创。但诉诸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只有可能将失业转至别处。尽管欧盟的确有理由重新考虑能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成本,但目前还不清楚这能否大大减轻钢铁行业正在遭受的损害。
长期以来,钢铁一直是贸易争端的战场。钢铁行业固定生产成本高,经济周期导致的需求大幅波动还容易对它造成冲击,因此这个行业一次次重复经历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阶段,政府被恳求进行干预,以维持生产并保留工作机会。
欧洲钢铁制造商时常诉诸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以应对进入欧盟市场的低成本产品。更大规模地使用这种“贸易防卫”措施,可能会弊大于利。这不仅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激化欧盟和中国紧张的贸易关系,且抬高欧洲钢铁的价格只会对欧洲其他行业的制造商不利。
钢铁制造对当地社区十分重要,但这个行业雇佣的劳动者仅占欧洲3000万制造业工人的1%左右。由于钢铁对于更广泛的制造业是一种重要原料,将欧洲钢铁价格维持在高于全球价格的水平,只会让欧洲更多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欧洲制造业的未来在于高附加值制造(比如德国成功的机床业),而不在于在变化无常的全球市场中生产基础大宗商品。
这个行业(或者至少这个行业的一部分)在抱怨能源成本的时候理由更充分一些。为对抗气候变化而不断增收的能源税费无疑使工业用电更加昂贵。但这个问题往往在不同欧盟国家之间(而非欧盟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更为突出。
比如,英国钢铁制造商抱怨,它们的电力价格比法国或者德国竞争对手高50%以上。但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去年发现,尽管欧盟境内企业的整体电力价格是美国的两倍,也比中国高出20%,但一旦算上欧洲能源密集型工业税费的减免,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就不复存在了。
此外,能源投入平均只占欧盟钢铁产业总生产成本的约5%。只有用电价格相对于欧盟以外地区出现明显变化,才会有决定性效果。
欧洲当局无疑应该消除影响所有行业的扭曲,比如欧盟内部的电力定价差别。但在以制造商产能过剩为特征、竞争激烈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唯一有可能让钢铁制造商得偿所愿的政府干预,极有可能会掀起一场弊大于利的大规模贸易战。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4757#adchannelID=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