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由抗拒变接纳,中欧金融合作开新局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qstheory.cn | 更新时间:2015-03-30 10:32:00
 
  这几天,亚投行无疑是个热词。欧洲四大经济体英、德、法、意相继宣布愿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行列。“更多地参与其中,能够开创支持英国和其亚洲合作伙伴发展全面战略关系的新途径”,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道出了上述欧洲大国的心声。

1.中欧资本顺势而为

  欧盟专家分析认为,欧洲投资者的参与释放了欧方欲深化对华合作的意愿,欧洲已经开始主动探索与中国在更深和更广维度上加强金融合作。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球货币政策分化加剧,而中国在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步伐、释放更多内生动力的同时,争取与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净输出国地位相适应的资源配置话语权。在此背景下,中欧资本顺势而为,在合作的量和质上探索新的契合点。

  欧洲央行从去年6月起开启“负利率时代”,今年3月全面开启欧洲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欧洲资本市场上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活跃。汤森路透预测,欧洲资产未来将持续走俏,QE的“跨海效应”也将不断体现。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充分利用低利率的大好时机,纷纷赴欧洲发债。商务部数据显示,仅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内地对欧盟投资33.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3.2亿美元的10.5倍。

  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之际,中欧合作不断深入升级,中国在欧洲扩大投资,从机场到足球领域都得到了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这种互惠互利、开放合作的态度越来越得到欧洲各界的认可和欢迎。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欧洲对中国资本的态度已由抗拒逐渐转为接纳。预计今后中国对欧洲投资将继续扩大,未来中国在欧洲将有更大的影响力。

2.外汇资产在世界范围内配置

  中国资本涌动欧洲的背后,是全球化环境下外汇资产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的过程。中国拥有约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西班牙《国家报》文章就指出,随着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基于消除外汇存量和增量风险的外汇资金在全球调配,必将成为未来中欧金融合作的重要考量。

  反向观之,尽管欧洲对外投资总体减弱,欧洲企业仍敏锐地嗅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等战略部署中蕴藏的商机,积极来华参与中国经济发展,分享改革成果。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法国和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366.7%和59%。

  “中国在很多投资项目上都富有极大活力,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愿意参与到中国市场,”普华永道德国分所在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在华投资前景。

3.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欧洲国家之所以积极参与到亚投行,除了希望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分一杯羹外,也是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中抢占先机。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常务董事戴维·马什认为,加入亚投行旨在构建双向投资渠道,有利于促进其金融市场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

  去年9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实现人民币对欧元直接交易,这是中欧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民币在使用地域上从与国内贸易联系比较紧密的亚太区域,慢慢向欧洲市场延伸。

  目前,法兰克福、伦敦、卢森堡和巴黎都已经指定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欧洲公司选择采用人民币结算。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李民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突破,人民币当前的国际化程度已经达到了让欧洲企业愿意为使用人民币付出努力,而且这个趋势在今年会有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

  有评论说,中欧的经贸合作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有质量、更深入的投融资关系。这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为中国企业赴欧洲投资、上市、发债提供便利。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说,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对西方的投资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四十不惑”,中欧关系正在进入成熟发展的轨道。中欧双方只有通过深耕各领域合作,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和空间,才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引擎。

http://www.qstheory.cn/economy/2015-03/20/c_1114705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