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这次中欧间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的成功尝试至今仍被外媒津津乐道。“10年前许多不可预测的事物如今已成为蓬勃发展的业务。”德国新闻电视频道10月6日刊文,盛赞中欧班列开通10年来的成就。
“一个有前途的项目”
2008年,从北京、乌鲁木齐、向塘至德国汉堡的集装箱专列相继开行,证明铁路在技术组织和通道能力上有能力提供安全、便捷的国际集装箱联运服务。许多外媒都观察到,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少至多,发展迅速,成果丰硕。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提出,经过2008年至2011年的测试,到2012年时中欧货运班列已成为一种常规货运选项。此后,该运输服务迅速扩张,将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与欧洲相连。
“大约10年前,当来自中国的货运列车抵达波兰边境城镇马拉谢维切时,人们还觉得很新奇——短短两周之内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等产品就可以运到欧洲。只是当时一个月只有一班列车。”路透社近日的报道称,“由于中国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贸易发展的推动,过去一年列车班次大幅增加,当地政府每月要应对多达200个车次的货运需求。”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报道,2018年前8个月,由“联合运输物流公司-欧亚铁路联盟”提供过境服务的中国-欧洲-中国一线的集装箱运输规模超过1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0%。该公司的业务为组织中欧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过境运输。公司总裁阿列克射·格罗姆表示:“欧亚地区的铁路公司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巩固在该地区运输市场的地位。”
从中欧间铁路集装箱国际联运的数次成功尝试,到“渝新欧”国际铁路的定期开行,从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启用,到累计开行列数不断突破新高,中欧班列正满载累累硕果,奔驰在亚欧大陆上。
“一个有前途的项目。”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的文章援引德国联邦铁路前首席执行官哈特穆特·梅多恩的观点,对中欧班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期待助力全球经济”
20世纪30年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曾写道:“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
如今,斯文·赫定的期盼正在变为现实。穿梭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成为新时代的“钢铁驼队”,正续写着古丝绸之路的勃勃生机。
2018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0000列,已经成为贯通欧亚经济大动脉的经济快车。
“美国之音”网站称,中国正在打造新的贸易路线和市场,来自中国的货运列车正在向多个欧洲城市提供服务,这是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俄罗斯塔斯社的文章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推动着中国对沿线铁路建设的投资,用更加快捷和廉价的方式向欧洲提供商品。”
高效、环保、经济已经成为中欧班列的闪亮标签。
“美国之音”网站援引相关分析指出,铁路运输速度是海运的两倍,比空运更加清洁和廉价,中欧班列可以在中欧贸易中发挥重要角色。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认为,中欧班列的最大优势之一是通常与其他形式的货运连为一体,组成联合运输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能以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全世界运输货物。
英国广播公司乐观地预测,“随着世界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铁路运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期待这些列车能够助力全球经济驶向未来。”
“没有国家愿错失良机”
“中欧铁路线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大外交项目,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德国《每日镜报》此前的文章直言,“这不是一曲独奏,而是一场交响乐。在贸易保护主义阴影在世界飘荡的今天尤为重要。”
串联起欧亚交通运输干线的中欧班列,不仅见证了中欧间贸易的互联互通,也成为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俄罗斯之春”网站分析指出,中欧货运班列经中国-中亚-俄罗斯至欧洲,这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非常重要。俄罗斯不仅可以获得过境费,还可以获得对修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从而增加工作岗位。
俄罗斯“财经”网称,中国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中欧货运班列的繁荣将会使俄罗斯从中受益。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近日报道,由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速了货物在两个市场之间的转移,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日本通运”将为客户提供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定期货运列车运输服务。该企业计划包租由中国铁路公司运营的整列火车,每月往返一至两次,如果运营顺利,将逐步过渡到每周往返一次。文章还提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份访问中国,该计划可以作为日中经济合作的一个具体案例进行讨论。
“作为伙伴,我们正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德国《世界报》坦言,“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没有什么国家愿意错失良机。”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中德铁路货运量显著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德之间集装箱年运量将突破10万个。“与美国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加入保护主义阵营相反,中国将自由贸易用于扩大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1015/c1002-3034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