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中国杭州G20主题有何深刻含义?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 更新时间:2016-09-01 10:30:00
  
    在G20安塔利亚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的“4个I”主题,即希望推动各方“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
  对此,习主席表示希望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创新增长方式,重点推进改革创新,开辟和抓住新机遇,提升世界经济增长潜力。二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其对增长的推动作用。四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
  创新增长方式
  当前世界形势进入新常态,各国面临的传统问题,如资源能源安全、国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远未解决,又涌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旧问题交织使得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2015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我们意识到,解决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仍然任重道远,传统的量化宽松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兴起,传统的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世界各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性风险的双重挑战。
  要应对挑战、释放发展诉求,就需要国际社会以创新为支撑,建立“全球创新体系”,加强全球治理力度,改革全球发展机制。对内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对外要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造便利,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塑造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的、具有普惠性的全球产业链,使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能够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相互支持,共促发展,站在全球角度构建新的创新氛围标准,从而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共进的世界发展新局面。
  G20各成员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方面转变,加快改革创新,调整经济结构,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各国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作为G20新的合作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距金融危机爆发已过去七年,但其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动力不足,量化宽松政策只能为经济复苏带来“虚热”,世界经济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个别发达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等。事实证明,传统地过度依靠货币政策的经济手段已经过时,各国各自为政的做法只会造成更大泡沫,使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完善全球经济 金融治理,已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难题。
  作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新机制的G20,在成立之初确实为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但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其局限性日益显现。过去几十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规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现有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还基本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声音很难被听到。G20由发达国家和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如果要在国际经济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就不能忽视新兴市场国家的声音。提高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充分尊重其自主意愿,将有助于充分调动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性和经济实力,改善全球经济金融结构,惠及世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提到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不得不提的就是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与既有的世界银行、IMF等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相比,亚投行是全球经济金融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这个“新”体现在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建设性;体现在其强调合作共赢,而非对抗;体现在中国通过亚投行更多地承担大国责任,而非像世行、IMF那样体现主导国的自身利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投行的机制内互利互惠、平等对话,共谋发展大计。事实是,亚投行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就连美国把持下的世界银行、IMF,日本主导的亚开行也不得不向亚投行抛出“橄榄枝”。亚投行作为经济金融治理机制的创新,必将对G20带来启发。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全球治理机制的升级关键在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目前,世界各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也不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有效对接不同国家的供给与需求,实现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共同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城镇化、工业化的需求,但受限于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达国家设备和基础设施面临更新改造,但受制于资金短缺、成本太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火车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中端装备性价比高、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外汇储备充裕的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能实现对接。通过三方合作,将各自优势结合起来,降低建设成本来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也有利于各国破解发展瓶颈,提升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全球产业链的结合。
  G20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通过G20来带动全球实体经济的开放和经济合作的升级,将释放各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各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只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确保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为多边体制发展提供支持,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形成新型全球价值链,才是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还处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解决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不仅仅是道义责任,更是释放经济发展潜能的必然需求。今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接下来的15年里着力消除极端贫困、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及遏制气候变化,这就为全球发展设立了新目标,提供了新框架。国际社会要从全新角度审视发展路径,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的关系,落实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妥善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挑战,让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国际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共享发展机遇,这就是“包容、联动式发展”的核心意义。
  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打独斗,要让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同全球的增长形成联动效应,以实现全球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此,G20要以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为指导,带动各经济体共同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中,使发展红利为各国人民共享;要号召各经济体树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建立新型全球伙伴关系,通过宏观政策方面的联动来应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其他全球性问题,实现各国的互联互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更要完善G20体系,建设和平、有效、包容的机制,实现G20的实体化、约束性和执行力,从而成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长效平台。
  2016年中国G20的主题,即“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八个字高度凝练,抓住了当前国际社会对于世界经济治理的最关键问题,指明了实现全球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创新”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动力之源,靠创新来释放体制活力和创造力,靠创新实现科技进步,这是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出路;“活力”强调让经济发展的引擎高速发展,让世界经济气通血畅,焕发新动力;“联动”是实现全球整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合作联动,才能减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优势互补;“包容”强调发展的价值要惠及所有国家,从而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2016年中国的G20将是承前启后的一次峰会,二十国集团如果能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方面为世界做出表率,形成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共赢局面,势必将提振全球经济信心、拉动经济复苏、释放发展潜力、造福更多人民,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创造光明前景。
  

(文章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专著《2016 G20与中国》供人民网国际频道专稿。《2016 G20与中国》一书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16年2月出版发行。)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0830/c1002-2867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