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83%的德国人对难民问题表示担忧,同时全德有20%的民众反对继续接收难民。]
刚刚过去一周就发生了4起涉及难民的暴力和恐怖事件,令全德民众都被前所未有的阴影所笼罩。他们在恐惧中度过了黑色的七月,在焦虑中思考着难民融合的未来。
谈起德国罗伊特林根市发生的21岁叙利亚难民袭击孕妇的惨案,柏林内政部长汉克尔(FrankHeNKEl)气愤地说道,“很明显,我们让一群彻底残暴的家伙进入了德国,(他们)擅长野蛮人的罪行。”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费尔(HorstSeehofer)甚至直言,“恐怖主义已经抵达德国。”
目前,尽管默克尔政府仍坚持对难民开放政策的合法性,并在难民是何时“自我极端化”的问题上咬文嚼字,但饱受冲击的各地方官员已经不想再忍了。泽霍费尔已表示,不会就难民问题再次“屈意迎合默克尔”。
与对难民实行开放政策相反的是,德国的一些政客开始呼吁实行“难民告别”政策,在加强安全管理之外,设立国民警卫队,尽快遣返那些未获得避难权的难民,即便其来源国还处于战争状态中。
民众焦虑、政府嘴硬
根据一份尚未正式公布的纽伦堡GfK协会在全欧洲的调查,德国人早把失业和贫困问题甩在脑后,对难民问题产生了群体性的焦虑。其中,83%的德国人对难民问题表示担忧,同时全德有20%的民众反对继续接收难民。
在上述GfK协会的调查中,近八成德国人认为,难民融入是德国十大最紧急任务中排列第一的难题。以往通常这个榜单的榜首被失业等问题占据,但今年,仅有13%的人关心失业率。
不过,当借住在德国家庭中的17岁阿富汗少年在火车上制造血案之后,德国人对于是否能够继续积极看待帮助难民融合这一问题产生了怀疑。
根据德国心理治疗协会估计,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中,一半都存在精神问题。他们中有70%的人目睹过暴力,而50%的人则是暴力的受害者。而此前大量国际组织的评估都表明,为所有这些难民在德国提供心理咨询是很困难的,实际上即便是针对德国人本身的心理咨询资源配置都不是那么充沛,更别提为初来乍到的难民服务了。
“我们在招待难民并确保他们吃喝方面肯定是有保障的。”基民盟(CSU)议员海恩(FlorianHahn)表示,“但是要对他们每个人都进行单独地融合,并确保他们都能得到充足的心理咨询,这是不可能的。人太多了。”
迄今为止,德国政府仅有内政部长出来“背黑锅”且否认政府的难民政策存在失误。针对德国难民政策存在瑕疵这一指责,内政部长德迈齐埃(ThomasdeMaizière)表示,不要认为所有的难民都是恐怖分子,并指出,大部分恐怖分子都不是难民。
实际上,这番论调的逻辑在于,如果承认难民中存在恐怖分子,这意味着默克尔的“开放大门”政策存在重大缺陷,因而目前德国政府紧咬上述四起事件中的难民犯罪分子“都不是两年之内到来德国的”。
呼呼“难民告别”政策
在这一轮恐怖事件中,南部巴伐利亚深受其害:巴伐利亚州7天内遭到3起血腥的案件冲击,其区内政客也首当其冲地批评默克尔政府对难民开放的政策,并提出3项主张:按照美国模式设立国民警卫队;从严监控审查难民;同时实施“难民告别”政策,尽快遣返不符合条件的难民。
巴伐利亚内政部长赫尔曼(JoachimHerrmann)提出,德国要在未来设立国民警卫队,在恐怖袭击中可以迅速采取反击。“国民警卫队在袭击中可以迅速同警方配合,这有什么不好?”他说道。
与此同时,巴伐利亚州的官员纷纷提出,要对进入德国的难民进行更加彻底的审查,仅仅靠志愿者收集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要对已经入境的难民进行补充性审查。
此前,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德国在遣返难民方面执行得并不严格。实际上,由于人道主义和官僚程序等因素,要遣返难民并不容易,这也被许多蛇头和不法分子“钻空子”。比如,在巴伐利亚州安斯巴赫市制造爆炸案的叙利亚难民两年前提出避难申请,一年前其避难申请遭到拒绝,本应被遣返回原籍国的他一直滞留不归,直到他制造惨案。
迟迟不被遣返,也源于德国法律中的“容忍居留”原则:如果由于申请人的原籍国正在进行内战等原因,即便其避难申请被拒绝,该申请人仍可以在德国居住,获得当局颁发的“容忍居留证”,待条件成熟后被遣返。但在实际操作中,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很多人就此在德国就“黑”了下来,在一定年限之后,通过成熟的一些途径,仍可申请和享受一些社会福利。
例如,去年在不来梅州,只有6%的被拒难民被遣返,剩余申请者均可以“容忍居留”的形式留在德国。又比如在北威州,在迄今1.44万名申请被拒的难民中,仍有33%的人继续生活在德国。
在此背景之下,基民盟议员舒斯特(ArminSchuster)提出,与默克尔的门户开放政策不同,德国需要一个“难民告别”政策,应将目前仍滞留在德国、总数在20万的庇护申请被拒的难民驱逐出境,即使其原籍国仍在开战。不过有政府官员随后指出,将原籍国仍在交战的难民驱逐出境,不符合《日内瓦公约》的有关规定。
http://finance.jrj.com.cn/2016/07/28071021243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