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本就面临着“异文化难融合”的难题,而大规模引入难民的决策,则让“异文化能量”火速蓄积,德国一周出现四起恶性事件,未尝不是“火山”的爆发。
7月24日22时许,德国一间餐馆发生爆炸,目前至少1死10伤,肇事者为1名申请庇护但遭到拒绝的叙利亚难民。这也是德国一周内和移民、难民等有关的第四起恶性事件。
尽管不少舆论将这4起恶性事件部分或全部定性为“暴恐事件”,但迄今为止,德国联邦内政部和警方都已经或倾向于定性为“孤立恶性事件”,认为“与暴恐无关”,且各有各的“特殊情况”。
4起恶性事件中,造成伤亡最多的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惨案,肇事者被认为患严重抑郁症;罗伊特林根砍人事件,涉案者据称和被砍孕妇有感情纠葛;最新发生的安斯巴赫内爆炸案,肇事者据称“正接受精神治疗”;维尔茨堡火车上17岁少年持斧砍人事件“暴恐属性”最明显,嫌犯曾边砍人边高呼原教旨口号,但德国有关方面仍倾向于认定,行凶者可能是因心理、精神等方面“自我极端化”,不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暴恐事件”。
在一系列暴恐事件于欧洲连续爆发后,被许多人视作“引狼入室的罪魁祸首”的德国,成为众矢之的。任何与中东难民、移民和移民后裔有关的恶性事件,都难免第一时间被联系到暴恐问题上,任何与原教旨、极端等有偏差的“其他性质”分析,都易被归为“找借口”“掩盖真相”。
确实,在“政治正确”原则被强调到极致的德国,一些人和办案单位存在对“难民因素”、“宗教因素”的回避态度。但并非所有的所谓“借口”都真的是借口。
以这四起恶性事件为例,除了维尔茨堡事件“自我极端化”解读显得牵强(“自我极端化”同样可能是暴恐行为)外,另外3起事件中肇事者的精神疾病或情感纠葛都有据可查。
但必须承认,自大规模接纳中东难民以来,德国人(或毋宁说整个欧洲人)也好,这些难民及许多源自中东的旅欧移民社区也罢,都因此出了许多问题。
作为成熟、稳定的高福利社会,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具备快速、大量消化从文化到宗教、从生活习惯到价值面向、从教育程度到家庭结构都有巨大反差的“异文化”移民难民的能力。如号称“异文化大熔炉”的法国,巴黎东北部北非移民社区形成几十年之久,南部“大马格里布”移民社区更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第二代、第三代北非移民和本土居民间的隔阂仍宛若鸿沟,而德国境内的土耳其人社区融合的问题也不遑多让。
这类问题根深蒂固,在历史上也不断给欧洲各国制造过麻烦,如法国就曾发生过震惊一时的2005年“九三省事件”(两名黑人少年因躲避警察搜捕触电身亡导致大骚乱),而自去年起,肇始于德国的“难民零障碍”,则让原本几十年积累的异文化融合问题在短短几个月内堆积、翻番。
异文化融合问题可能导致福利摊薄、就业艰难,导致本地居民和移民难民都不满不安,这也可能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乘虚而入的机会,对此我们不能以“没有直接联系”为理由,无视“自我极端化”背后的暴恐和“国际原教旨网络”因素。而若抱持“什么都是暴恐惹的祸”的观念,对恶性事件中非暴恐理由一概视为借口,同样可能忽略真正的矛盾隐患。
欧洲本就面临着“异文化难融合”的难题,而大规模引入难民的决策,则让“异文化能量”火速蓄积,并面临着时时爆发的风险。这是整个欧洲近在眼前的棘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