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欧洲更加重视发现中国优势(望海楼)
作者:程 诚 | 文章来源:http://world.people.com.cn | 更新时间:2017-06-12 09:45:00

 

 

  近日,中国总理先后访问德国、比利时并出席中欧领导人会晤。此访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尤其得到欧洲各国热烈回应。虽然一些对于中欧之间贸易结构和投资开放程度的多元声音依然存在,但中欧关系大格局正在改变,大西洋上空的风向日趋转向东方。

  欧洲的风向变化,在近期美、俄、印、中四国重要领导人密集访欧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中显露无疑。美国总统特朗普访欧,得罪了欧洲不少领导人,美欧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裂痕,可谓冷战结束以来之最。从欧洲各国领导人的反应看,欧洲疏离美国、追求更加独立的外交策略的趋势已相当明显。更重要的是,欧洲愈发意识到了中、俄、印等东方大国的重要性。

  对其他大国的重视,可能是欧洲各国和欧盟某种未经安排的默契,但历史往往就是以这种方式在不经意间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曾是二战以后塑造世界的最为基础的国际体系结构,而从世界经济版图的分布来看,随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占据超过一半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结构发生改变并不值得惊奇。

  欧盟本身就是区域各国超越国家利益、彼此全面开放的时代产物。从本质上来说,支持贸易、投资的自由化是欧盟的本质属性。默克尔总理在中德总理记者会上公开表示,欧盟应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条约义务,就是这一立场的体现。

  当下的世界经济早已进入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时代,盲目追求本国经济的“高大全”,采用壁垒手段限制自由贸易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思维方式。而尊重各国、各地区因各自的经济社会因素而自然形成的比较优势,才是看待国际贸易问题的正确角度。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盟的经济局面一直堪忧,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区各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未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不仅欧盟内部东欧和南欧地区经济长期凋敝、债台高筑,一些经济体内部,如英国南北部地区、意大利南北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不断拉大。

  而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与合作机会,无疑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仅以中国为例,中国对于意大利和希腊的投资对于“拉丁欧洲”的发展十分重要;对葡萄牙的投资还实现了对于整个葡语群体,包括中国澳门、巴西和安哥拉等国家和地区的整体性拉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于英格兰北部地区的投资和建设,已经展现出了初步的发展回报,并得到各方支持。

  就在李克强总理访欧之前,举足轻重的七国集团在意大利陶尔米纳举办峰会。此次峰会不仅未达成重大协议,还出现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6比1”的尴尬局面,美国当年单方面“逃离”《京都议定书》的局面已经重演。对比来看,不论是在经贸还是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多年以来都已经向欧洲各国和欧盟释放出了足够的诚意,也展现出了充分的信心。

  时间站在中国这边。很明显,中国越保持高效的发展趋势,越能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性与推动力,“大西洋的风”往东吹的劲头就会更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606/c1002-2931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