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要有“中欧版”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ciis.org.cn | 更新时间:2014-07-21 15:42:20

国研所 时间: 2014-07-16 作者: 崔洪建 责编: 龚婷

    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的第七次中国之行,使中德在过去几年中政经合作的高水平和高效率得以保持,也展现出中德关系未来“黄金十年”的前景。

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善于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本事。不仅民族和国家在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实现了朝向和平主义和区域一体化的转化,默克尔总理也从现实中学到了与中国的相处之道,从对中国充满疑虑的“反对派”转变成中欧关系的“促进派”。今天的中德政治关系高端大气,经贸合作高效务实,并且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法、中英乃至中欧整体关系的持续推进,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中德关系的刺激和推动,或多或少地都在复制着中德合作的成功经验。合作发展、相向共赢而非对抗拆台、零合博弈正成为中德、中欧关系的主流。

紧接着默克尔总理访华的,是中美之间第六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愿景,但这种愿景的达成注定充满曲折和艰辛。尽管同为发达国家,但美欧在历史经验和地缘位置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和对外政策目标有差异,这也决定了它们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有差异。当前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中的变化都应当成为中国对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经验和灵感来源,这是由当前国际格局大势、中国自身发展所决定的。

从国际格局的变化大势来看,近几年来,各大行为体都在围绕着失衡与“再平衡”做文章,只不过各自对“平衡”的解读不同,政策各异。美国搞“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是要阻止财富结构变化带来的权力转移效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争夺也被解释为国际格局的“严重失衡”,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主要诉求也是要实现经贸“再平衡”。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止”,即限制或削弱中国可能对其构成的竞争威胁,甚至如一些极端观点所言,是要“剥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起点是“不搞对抗、避免冲突”。而欧洲多数国家在面对中国的时候,没有美国那样的维持霸权的焦虑,反而是更为理智地认识到财富和机遇转移的大趋势,希望借助中国的持续发展,来继续保持欧洲在全球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中的优势,这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大计有相生互为的关系,其核心是“生”。如何以中欧关系之“生”来对中美关系之“止”进行更高层面上的再平衡,应当成为中国对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哲学思考。

从中国自身发展来看,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能否如愿,能否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持久和平和持续繁荣,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的自身发展。如果不幸真如极端派主张的那样,美国对华政策将以剥夺中国持续发展条件、枯竭中国发展资源为目标,那么中国就需要在对美关系中努力阻止其发生并且改变其预期,同时更需要继续借助欧洲这一巨大的外部市场、技术和经验来源来保持和提升发展条件并丰富发展资源。中美、中欧变化剧情同时上演,奇正相生,波澜壮阔,将共同构成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篇章。

(来源:《环球时报》英文版,2014年7月)

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4-07/16/content_7067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