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克强访欧 化解双边杂音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ciis.org.cn/ | 更新时间:2014-06-27 13:07:04
国研所 时间: 2014-06-25 作者: 崔洪建 责编: 龚婷
 

近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英国、希腊两国,这是3个月内大陆高层再次造访欧洲。今年3月,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年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也来自于欧洲,意大利总理伦齐亦刚刚结束访华之行。应该说,中欧领导人的频繁往来,可以带来大量合作机会、开拓新的合作领域,这是中欧双方都需要的。

习李的两次出访基本上覆盖了欧洲主要代表性国家,其中既有英法德等大国,也有希腊这样虽然小但也重要的国家,可以看出,大陆正在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过去,中欧关系更多是“做生意”,以贸易合作为主,但现在中欧领导人均有意提升这种关系,而现实状况与国际背景也要求中欧关系有一个更高的定位、一个更加全面的发展,这即是中欧关系提升到战略高度的一个原因。而所谓“战略高度”,可以从4个方面理解:

其一,在经贸问题上,欧盟内部市场整合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欧盟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大陆的对外开放很大程度和欧洲有关。当中欧经贸发展到高程度后,将影响到大陆的发展和开放,这是战略意义的第一层考虑。

其二,从政治上看,欧洲大陆经历过两次战争,之后走上了区域和平发展道路,并希望借助区域合作实现欧洲稳定。因此,中欧在政治事务方面、在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双方都需要稳定的国际格局,在国际事务合作。

其三,从改革的角度说,中国大陆的改革和开放往往是连在一起,即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而当内部改革乏力之时,往往需要借助外力促进改革的持续进行。欧洲可以是很好的外力来源,它是最早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大陆若可利用欧洲提供的经验和技术来推进改革,也是具有战略考虑的体现。

最后,欧洲是西方文明发源地,中国则是东方文明古国。从宏观上看,大陆也希望和欧洲共同承担起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责任。

实际上,所谓“战略”,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双方的合作水平达到较高的高度,第二是双方合作具有全局性特点。国际格局正处在变化时期,竞争和斗争层出不穷,放眼世界,中欧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全局性、有高度的合作,中欧双方都希望共同发展而不是彼此对抗,这一理念对于稳定国际局势也会产生积极意义。

当然,中欧战略合作的阻力仍然存在,一方面中欧关系不得不考虑对第三方的影响,欧洲在进行战略选择时还有犹豫心态;另一方面,中欧之间还存在一些长期性矛盾,在合作的同时也会有竞争。

但是,笔者认为中欧关系的稳定大局不会有很大变化。因为中欧合作归根究柢是出于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政治上的基本共识。今年3月,习近平访欧时已经为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定下了框架基调,即通过务实合作推进中欧的战略关系发展。只要这个方向不变,相信中欧关系之间的“杂音”和欧洲的些许“犹豫”是可以被有效化解的。

(来源:《旺报》,2014年6月23日)

 

http://www.ciis.org.cn/chinese/2014-06/25/content_7010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