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德国外交政策应“有所作为”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 | 更新时间:2014-11-14 14:30:03

2014年11月10日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德国正在摸索新的外交政策。如果说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政府正以极大热情拥抱这一任务,那可能言过其实。在柏林墙倒塌25年之后,多数德国人仍然更愿意躲在历史背后。出口汽车和机床是一回事,在秩序混乱的世界中扮演积极角色则是另一回事。俄罗斯插手乌克兰的行为令默克尔别无选择。

    去问问那些外交官,在应对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复仇主义时,西方在由谁领头?答案是默克尔。你不会经常听到美国官员主动承认,美国总统在扮演次要角色。不过,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还需要操心其他事情,包括正陷入暴力混乱状态的中东、埃博拉疫情以及中国。而且,不管怎么说,乌克兰位于欧洲的后院。因此,默克尔成了出面与俄罗斯政府对话的西方领导人。

    冷战期间,一切要简单得多。联邦德国政府的外交政策遵循两大目标:与东德重新统一以及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和解。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曾认为,他的使命是确保统一后的德国对欧洲安全。而要实现这一事关存亡的目标,他需要做的只是维持与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并与法国政府维持更为密切的关系。

    偶然会出现一些颠簸。在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1969年至1974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译者注)向苏联政府示好的问题上,联邦德国政府曾与美国发生争执。此外,在欧洲经济管理问题上,它也曾与法国有过争端。不过,对大西洋联盟的忠实维护、以及在欧盟(EU)内部对法国政府意见的尊重,确立了根本的组织框架。

    在推倒柏林墙以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历届德国政府已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禁止德国参与海外战争的宪法约束。德国政府在科索沃战争中曾起到一定作用,还曾向阿富汗派出部队。此外,德国还曾参加非洲的维和任务和印度洋的反海盗护航行动。然而,德国政府的政治思维仍是被动的。格哈德•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1998年至2005年担任德国总理——译者注)曾公开反对伊拉克战争。他的继任者默克尔也曾反对通过干预推翻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的行为。

    如今,普京对克里米亚的吞并和对乌克兰东部的入侵,已经改变了地缘政治游戏的规则。俄罗斯政府一脚踢翻了保障战后欧洲安全的根本假定:永远不再以军事力量改变国家之间的边境线。如今,地理因素、经济上的相对份量、以及美国领导力缺失,都决定了要由德国来框定西方对俄罗斯的回应。

    在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展望了未来的变化。他说,德国曾在一个由国际规则和规范构成的世界中蓬勃发展,如今这个体系正面临挑战:“我认为德国不可能就这么一切照旧。”

    为了更新整个国家的世界观,德国外长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表达了同样观点。德国份量太大,经济实力太强,不能“只做全球大事的旁观者”。按照在这个联邦共和国备受崇尚的共识传统,施泰因迈尔希望轻轻推动抱有疑心的公众认识到参与国际事务的必要性。除了部长级官员的讲话外,德国还推出了开放式市政厅会议。俄罗斯对乌克兰咄咄逼人的姿态,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帮助推动了这一进程。如今,即使是那些一贯亲莫斯科、主张“新东方政策”(Ostpolitik)的人士,也很难为普京开脱。

    在默克尔这方面,她在对欧盟制裁俄罗斯的处理赢得了部分掌声。起初,这位德国总理动作太过缓慢、太过小心谨慎。不过,自那以来她展示了一定程度的决心。意大利总理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虽然把自己算成左翼政治人物,但在捍卫意大利与普京政权的密切商业关系时,他与当年的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同样积极。但默克尔压制了伦齐的意见。

    伦齐并不是唯一对莫斯科屈膝的领导人。匈牙利总理维克托•欧尔班(Viktor Orban)毫不掩饰其对俄罗斯总统的崇拜之情。与他们相反的则是波兰和波罗的海诸国,这些国家呼吁对俄罗斯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路线。这一点可以理解,对于波兰而言,历史让该国政府有一种无时不在的恐惧,担心德国政府会以牺牲邻国利益为代价,与莫斯科达成交易。

    然而,尽管有这一切娴熟的外交活动,但在施泰因迈尔精心引导舆论期间,在默克尔努力维护欧洲团结期间,都缺失了某种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主要是一个心态问题:为确定前进方向而精心盘算的领导力和只是疏导主流人群情绪之间的鸿沟。

    当然,共识是有帮助的,但它不能替代政策选择。危险在于,欧洲对乌克兰危机的回应将由“最小公分母”(而不是足以吓阻普京的坚定而不感情用事的努力)推动。最近莫斯科方面悍然支持在其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举行的假选举,令这种危险表露无遗。

    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之上——在行动前试探各方意见、并权衡所有选项。这种方式迄今令她获益匪浅。不过,外交政策上的领导力还需要更多内涵:明白“无所作为”可能比“有所作为”更危险;以及愿意挺身而出。共识也许让人感觉良好,却不会动摇普京这样的人。

译者/何黎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9031?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