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温德·雍松:瑞典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生平简介:
1974年,瑞典学院第五次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本国的作家,而且是两位——雍松和马丁逊。
雍松生于瑞典北极圈附近的一名工人家里,幼年丧母,父亲多病,从小寄养在叔婶家中。他只念过小学,14岁便外出流浪,靠打工为生,做过伐木工、锯木工、机车上的伙夫等等,饱尝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这些经历对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21年,雍松偷渡到欧洲大陆,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并开始写作。1924年,雍松发表小说《四个陌生人》,对贫苦的下层人寄予同情,批评资产阶级的腐朽沉疴和社会的不公。1925—1930年,雍松侨居巴黎期间,受到法国普鲁斯特、纪德和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影响。
1930年,雍松回到瑞典时正值欧洲大陆上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他不断撰文抨击希特勒独裁统治,并发表揭露现代资本主义黑幕的小说《波宾纳克》(1932)。
1934—1937年,雍松发表自传体长篇小说四部曲《乌洛夫的故事》。这是雍松的代表作,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变迁、成长过程和瑞典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社会转化。这部作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雍松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同时发表了《克里隆》三部曲(1941—1943)。二战后,他侨居瑞士与英国,创作了几部历史小说。
1974年,雍松因“他那高瞻远瞩和为自由服务的叙事艺术”而与哈里·马丁逊同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黎明中的雨》(1933)
《士兵归来》(1940)
游记:《北极圈冬之旅》(1955)
历史小说:《向沉默散步》(1973)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