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1日 来源:瞭望
在巨大债务压力下,希腊新政府的强硬立场出现软化
今年1月底希腊新政府上台后,意图推翻此前达成的债务纾困协议,在欧元区乃至全球引发轩然大波,债务危机阴影再度重现。
目前,希腊政府与欧元集团已达成新的过渡协议,债务违约风险暂时缓解,但彻底解决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欧元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仍然存在。
经济困境助反紧缩激进政党上台
希腊债务危机于2009年底爆发后,国际救助方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三驾马车”决定向希腊提供两轮共2400亿欧元救助贷款,希腊则承诺实施一系列紧缩和改革措施。然而,希腊的债务雪球却越滚越大。
自实施紧缩措施以来,希腊经济总量下降1/4,债务占GDP比重不但未被控制到IMF预期的110%以内,反而飙升至175%,债务比率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
紧缩政策的直接受害者是希腊的广大普通百姓,而权贵阶层和精英阶层却通过救助计划转嫁了危机成本,从而引发社会广泛不满。
在此背景下,一直反对苛刻的紧缩措施的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党在政坛迅速崛起。在1月底的希腊大选前,激进左翼联盟党领导人齐普拉斯向选民承诺,寻求把希腊3200亿欧元的外债减记一半,并与“三驾马车”重新谈判救助条件,放宽紧缩,推行提升最低工资和提高穷人退休金等政策,但强调希腊不会“脱欧”。他表示会与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合作,寻求“公平和双赢的解决方案”,但最重要的是令希腊寻回“失去的尊严”。
1月25日,希腊大选尘埃落定,激进左翼联盟党获胜,齐普拉斯出任总理。1月27日,齐普拉斯任命反对节支措施的资深人士担任内阁成员,并停止了希腊最大港口的私有化进程,这一股权出售计划是根据国际纾困协议达成的,该举动被外界解读为新政府将在与国际债权方的债务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
严峻形势令新政府态度软化
然而,近期希腊再度面临债务压顶。
按照上届政府与“三驾马车”达成的协议,到2月底,希腊需要偿还23亿欧元的债务。而即便希腊可以勉强偿还这笔债务,在今年夏天之前还需要偿还100亿欧元。
目前,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是希腊的主要债权人,分别持有600亿、460亿和400亿欧元的希腊债权。希腊新政府的债务减记要求遭到以德国为首的国际债权人的强硬反对。希腊新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困难。有评论指出,摆在新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是国库空虚以及与欧盟之间的“懦夫博弈”。
未来数月,希腊需要其他欧元区国家和IMF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才能避免公共债务违约。此外,希腊银行业也需要欧洲央行持续援助流动性。欧盟当前的希腊救助计划于2月28日到期,若不能及时与“三驾马车”达成新的协议,希腊将面临实施财政紧缩5年以来的首次违约。
在巨大债务压力下,希腊新政府的强硬立场出现软化。
2月2日,希腊政府宣布不再要求对希腊所欠3200亿欧元外债整体减记50%,转而寻求以“债务置换”方式缓解债务负担。希腊财长瓦鲁法基斯表示,将用新发债券交换欧洲央行以及部分欧元区国家政府持有的希腊债券,具体做法是发行两种新债券,一种与希腊今后的名义经济增长率挂钩,用来替换欧洲国家救助希腊的贷款;另一种被称作“永久债券”,用来替代欧洲央行持有的希腊债券。
对此,德国经济研究所发表报告予以积极评价,认为希腊发行与经济成长挂钩债券的做法将降低其违约的可能性,在成长疲弱时也能稳定债务比率;同时,该债券还可提供改革动力,一旦希腊经济起飞,将给债权人带来更高回报。
然而,国际债权人态度依然强硬。德国始终坚持要求希腊继续执行前政府的财政紧缩和改革政策。作为对希腊政府放弃“援助换改革”计划的反应,欧洲央行于2月4日突然停止在融资操作中接受希腊债券作为抵押品,从而把向希腊银行业提供融资的负担转移到希腊央行身上,并使希腊陷入孤立。
国际债权人的强硬举动在于进一步对希腊政府施压,从而在与后者进行债务磋商时获得更多主动权。在2月20日之前的10天里,希腊和欧元区财长两次试图达成共识,但均以失败告终。
面对国际债权人的强硬态度和现实的债务困境,希腊新政府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开始违背其竞选承诺,于2月19日正式向欧元集团提出申请,要求将现有救助协议延长6个月作为过渡措施,并在这6个月的救助延长期内继续接受“三驾马车”监督,从而赢得时间与国际债权人继续讨论其债务问题。而且,为得到救助,希腊政府承诺将尊重现有的对债权人的责任与义务,继续致力于实现国际债权人要求的财政目标,不会通过单方面行动危害这些财政目标的实现。
过渡协议暂时缓和危机
2月20日,欧元集团与希腊达成过渡协议,2月28日到期的救助协议将延长4个月,持续至今年6月底。如果欧元集团同意希腊政府拟于2月23日提交的改革措施清单,债权人也认可希腊未来两个月采取的改革措施,那么债权人将继续向希腊提供财政援助并使其留在欧元区内。
这一决定为希腊解决债务问题争取了时间,但相比希腊先前提出的延期6个月的要求打了折扣。作为延长援助的“附加条件”,希腊仍要履行前政府做出的一系列改革承诺。协议规定的时间表和开出的条件使齐普拉斯很难实现其原有的政策目标。
2月23日深夜,希腊政府在最后关头向欧元集团提交了一份长达6页的改革计划清单。清单显示,希腊在一系列重要议题上做出了妥协,谋求在满足国际债权人要求的同时,尽量不得罪将激进左翼联盟党推上执政地位的选民。
在改革方案中,希腊政府在有关中止私有化、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竞选承诺问题上表态明显收敛,承诺在做出关键决定前首先征询国际债权人的意见。
方案没有提及竞选期间有关立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承诺,而是以建立集体磋商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的方案取而代之,同时保证任何最低工资调整决定必须在获得国际债权人认可后方可执行。
关于公共机构工资制度改革,希腊政府不打算进一步削减工资水平,但将确保整体工资开支不再上升。
欧盟和IMF此前要求希腊政府进一步削减养老金标准,但希腊政府表示反对。在清单中,希腊政府承诺将加强养老金管理,取消对提前退休的补贴,杜绝制度漏洞。
在私有化问题上,希腊政府将尊重已经完成的私有化个案,并“依法尊重”招标已经启动的个案,但对于尚未启动招标的私有化个案,政府将予以审核,以确保“国家的长期权益最大化”。
2月24日,欧元集团批准了这份清单,同意对希腊的救助协议延长4个月。欧元集团认为,清单内容全面且广泛,能够作为评价希腊政府履行救助协议情况的“起点”。清单获得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后,仍需得到包括德国在内的几个欧元区成员国议会批准,才能最终确保希腊救助协议获得4个月的延长期。
至此,这轮由希腊新政府上台引发的债务风波暂告一段落。
然而,改革计划清单只涉及希腊政府在诸多重要议题上的总体改革意图,没有就某个议题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或目标数字。欧元区财长会议2月24日发表声明,呼吁希腊政府尽快出台具体措施。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委员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表示,他将继续沟通,推动希腊政府就目前的总体改革方案给出具体执行措施,让这些承诺化为行动。
欧元前景仍不乐观
有评论指出,希腊与欧元区债权人达成过渡协议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但该协议“可能只会比乌克兰停火协议持久一点”;在希腊和乌克兰问题上,都存在无法用一纸设计巧妙的协议加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实现了单一货币形势下,没有建立统一的财政,是欧元区面临的根本性困境。事实上,要想彻底解决欧元区较弱经济体(如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的问题,唯一的长久之计是建立一个转移支付联盟,让税收从德国等富裕国家自动流向希腊等贫穷国家。但德国等北欧国家与希腊等南欧国家彼此缺乏信任和好感,前者不会同意建立这样一个在民族国家内部才有的自动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因而无法实现“共命运”。从现实来看,统一财政的建立需要有强大的政治联盟做支撑,但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认同,短期内欧洲不可能结成政治联盟。
但是,欧元万一崩溃,后果非常严重,将远超预期。如果希腊经受不住压力而从欧元区“难看地退出”,将致其陷入金融危机,整个欧元区也会受到冲击。接下来,投机者将寻找欧元区下一个“落后者”,人们对葡萄牙或意大利命运的疑虑将增长,金融市场将陷入巨大恐慌,“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导致欧元区土崩瓦解。欧元区无序瓦解产生的债务纷争将引发巨大政治问题,北欧国家很难“安心地与那些刚刚赖掉债务的国家一道,继续待在一个以法律治理的欧盟内”,这将严重威胁欧盟本身的生存。
可见,欧洲难以承受欧元崩溃带来的严重经济与政治后果,只能通过不断艰难磨合,继续团结一致朝着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才是最终出路。
在希腊过渡协议达成后,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新协议对欧洲和希腊都是一个“良好的妥协”,欧洲既要让人感到可以信赖,也要展现出团结精神。他解释说:“可以信赖,意味着要申明我们的纪律,这些纪律适用于所有国家;展现团结,则意味着当部分国家在痛苦挣扎时,合理的做法是在要求其履行承诺的同时也能陪伴和帮助它们。”
但欧洲的团结与政治经济一体化注定是一条充满坎坷与挑战的长途跋涉,能否到达成功的彼岸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文/张茂荣,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01/c_127528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