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紧缩既符合道义又有利于经济。对“紧缩派”而言,金融危机是道德败坏的标志,只有经历紧缩之苦才能赎罪。但经济存在于当世,而非来生。那些提倡紧缩的人必须证明,紧缩不仅符合道义,而且还很有效。如何才能证明?答案是举出成功的例子。在欧洲,人们往往把波罗的海国家当作例子,尤其是拉脱维亚——拉脱维亚曾遭受危机冲击,后来得到纾困,现在(我们被告知)经济蓬勃发展。真是这样吗?若果真如此,其他国家能以此为榜样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均是: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如此。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波罗的海三个小国爱沙尼亚(130万人)、拉脱维亚(200万人)和立陶宛(300万人)的经济全都在信贷的驱动下蓬勃发展。2007年,拉脱维亚经常账户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为22%,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比率分别为16%和14%。与资本流入对应的是国内的巨额私人部门财务赤字:拉脱维亚私人部门赤字与GDP的比率是23%,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分别是19%和13%。与往常一样,经济繁荣为财政状况增色不少:2007年,爱沙尼亚净公共债务与GDP之比是-4%,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分别为5%和11%。
随后就出现了“金融危机四骑士”:资本流入“突然断流”、资产价格崩溃、经济衰退和财政赤字。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波罗的海国家决定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并出台紧缩措施。
2008年末,各方还就拉脱维亚巨额纾困方案举行了谈判,欧盟(EU)、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北欧等国提供了慷慨的资金支持。然而,一些人怀疑该方案能否奏效。IMF经济顾问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去年6月指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相信,盯住美元的政策很可能导致灾难,最起码也会导致漫长而痛苦的调整,更有可能的是,该政策会因明显无效而最终被抛弃”。事实证明,布兰查德是错误的。
根据IMF的数据,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拉脱维亚经周期调整的政府赤字紧缩幅度是潜在GDP的5.3%,并在2012年实现了0.8%的小幅盈余。同一时期,立陶宛经周期调整的政府赤字紧缩幅度是潜在GDP的3.3%(IMF没有提供爱沙尼亚的数据),而希腊在2009年至2012年的紧缩幅度是潜在GDP的15%。
这种策略是如何奏效的?拥护者认为,这是由近期的快速增长导致的。例如,从2009年第三季度的低谷到2012年第四季度,拉脱维亚的经济增长了16%。但是,从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低谷,拉脱维亚经济却萎缩了25%。在2012年第四季度,拉脱维亚GDP仍比危机前的峰值低12%。这比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情况还要糟糕。其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的表现稍好一些,尽管它们之前同样出现了大幅的萎缩。
这些严重的衰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就拉脱维亚而言,2008年至2012年的累计产值损失相当于该国危机前年产值的77%。同一时期,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产值损失比例分别为44%和43%。如果拉脱维亚经济保持2000年至2007年的增长趋势,那么其2012年第四季度的GDP原本会高于实际水平,但结果却是实际水平比趋势水平低了41%。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的实际GDP则比趋势GDP低了34%。失业率确实一直在下降,但拉脱维亚2012年12月的失业率仍高达14%,与爱尔兰一样。
简言之,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萧条。该国目前正在复苏,但迄今仍未完全复苏。其他国家能把该国的政策作为榜样吗?一句话:不可以。
波罗的海国家在推行扩张性紧缩(expansionary contraction)策略方面有四个巨大优势。
首先,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公布的数据显示,拉脱维亚2012年的每小时劳动力成本相当于欧元区整体水平的25%,相当于西班牙的30%和葡萄牙的50%。考虑到其生产率进一步快速增长的潜力,拉脱维亚不需要通过大幅压低其实际汇率来获得竞争力。
其次,这些国家是非常小的开放经济体。经济越开放,受危机冲击的国内支出所决定的那部分产值的占比就越小。因此,与较大规模的经济体相比,小国利用外部调整往往比利用国内刺激更有效。2007年到2012年,拉脱维亚经常账户赤字收缩了GDP的21%。同样的调整只会让意大利的赤字收缩GDP的0.3%。拉脱维亚的贸易伙伴几乎没有注意到该国的调整。但意大利的贸易伙伴肯定会注意到意大利规模相对较大的调整。同样,2007年到2012年,拉脱维亚的人口萎缩了7.6%,立陶宛萎缩了10.1%。这肯定粉饰了两国的失业状况。如果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人口也萎缩相同比例,那将是1100万人。
第三,外资银行在这些经济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欧元区而言,这可以取代银行业联盟:让财政状况良好国家的银行接管较为疲弱的金融体系。
最后,波罗的海国家之所以欣然接受自己作为欧洲国家的命运,是因为它们想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它们的民众有理由宁愿选择痛苦的调整,也不愿流露出任何不愿坚守这种政治承诺的迹象。其他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也有理由信守对欧洲的承诺,但坚持程度要弱得多。这使得它们不太愿意接受紧缩。
波罗的海国家(尤其是受危机冲击的拉脱维亚)是扩张性紧缩策略的榜样吗?短期而言,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紧缩是收缩性的。随后,它们能够将巨大的外部调整与增长复苏结合起来,然而在拉脱维亚,产值仍远低于危机前水平,失业率非常高,大量民众移居国外。
拉脱维亚可以作为其他国家(尤其是比它大得多的国家)的榜样吗?当然不可以。非常小的开放经济体在经济上(进而在社会和政治上)能够做到的事情,大型且相对封闭的经济体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如果认为应把每个经济体(更不用说许多经济体的联合体了)都视为彼此互不关联的小型开放经济体,那就是脑子有病。欧元区政策制定者之所以乐于忽视需求,其调整过程之所以如此糟糕,原因皆在于此。你可以会说,拉脱维亚是小国的榜样。但如果认为它是整个欧洲的榜样,那你简直是疯了。
译者/邹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288?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