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
| 更新时间:2013-05-02 10:09:3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执行研究员
徐奇渊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塞浦路斯对存款征税和向欧元区、IMF申请救助,引发了新一轮欧债问题,塞浦路斯的银行业危机和政策应对已经成为全球焦点。塞浦路斯的教训值得深思。
塞浦路斯金融开放度过高、过于依赖金融产业,这是对塞浦路斯危机颇具代表性的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并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例如,同为欧元区国家的卢森堡、马耳他、英国、丹麦,其银行总资产占GDP大概比例分别为22倍、7.5倍、5倍、4.8倍。而塞浦路斯则是7倍,比英国、丹麦不算特别高,且低于马耳他,甚至还远远低于卢森堡。目前,欧元区中该项比例排名前6的国家,只有爱尔兰(7倍)和塞浦路斯出事,其他4个国家都比较健康。 可见,金融业开放以及对金融产业的依赖,并不是发生塞浦路斯式银行业危机的充分条件。
从直接原因来看,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是由于银行业盈利能力差,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2011年,该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塞浦路斯银行(Bank of Cyprus)和MPB银行(Marfin Laiki Popular Bank Public)的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6%,-12.2%,自有资本收益率分别为-67.3%和-161.6%。此后情况甚至延续恶化,直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那塞浦路斯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为何出现大幅度恶化?这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塞浦路斯银行大量投资希腊国债。二是内部原因,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同时出现恶化,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希腊债务危机只是为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埋下了伏笔,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才真正将希腊银行业推向了危机,2011年1季度其总体不良率为6%,2012年1季度上升到11%,到2012年末则已逼近20%。
无论是希腊国债的问题,还是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问题,都凸现出塞浦路斯银行业盈利模式的单一性:首先,塞浦路斯银行业的盈利仍然主要依赖于表内业务,其资产方头寸大量集中于债券、信贷等产品。在金融开放吸引了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高收益,这些资金被投向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当然,在金融稳定、宏观经济景气的背景下,塞浦路斯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而既然已经能够获得可观的盈利,银行业的这种经营模型就得到了强化。从而,在金融业开放的背景下,其风险不断积累。
反观卢森堡的金融业,尽管其银行业资产规模是GDP的22倍,但是其拥有全球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队伍,不断地进行高端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业务种类丰富。因此,卢森堡的金融业不但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国际资本,而且也能够在资产方、甚至表外找到稳定的、可持续的、较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可见,金融市场本身具有核心竞争力,才是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单纯的金融业开放,在提升对金融业依赖的同时,却并不必然提高金融业的竞争力。在特定经济周期的浪漫下,塞浦路斯银行投资高风险资产的策略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放开管制和自由化来推动金融市场做大,尽管在短期可能有显著效果,但在长期来看却可能是危险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责任编辑 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