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费雪
无论有用没用,总得试一试。这是政治的原则,不仅使得美国一而再再而三推出量化宽松,也是欧元区量化宽松的重要理由。如今看起来,欧洲央行行长“超级马里奥”德拉吉的努力似乎有了成效,欧元区复苏迹象出现。
首先,从最新数据来看,欧元区通缩风险正在降低。根据欧盟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通货膨胀率初值为-0.1%,2月份为-0.3%,1月份为-0.6%,呈现逐步好转的迹象。其次,疲软多年的欧洲经济增长呈现势头良好,欧元区3月份经济信心指数创最近一年的最好水平。以德国为例,不仅3月制造业PMI向好,IFO商业景气指数、GFK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也达到十余年来最佳。
最后,实体经济的变化也带动资本市场向好,欧洲股市上涨幅度甚至好于此前看多者的预期。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美国股市的不确定性增加,更多资金流入欧洲。全球基金经理目前对于欧洲资本市场的看多热情达到历史高位,根据美林的一份最新报告,调查中超过六成基金经理认为,未来一年他们最想投资的地区是欧洲。
老欧洲为何重焕青春?首先自然是量化宽松。一直担心“日本化”的欧洲对于通缩风险分外小心,欧元区量化宽松的主要目标就是对抗通缩。从这个意义而言,欧元区量化宽松的初期表现可以说超出预期,给人惊喜,但也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还没有完全摆脱通缩的阴影。其次,量化宽松是一剂兴奋剂,但是并不是唯一因素,欧洲经济回暖的原因除了量化宽松之外,还有美元强势之下欧元的贬值,其他拉动因素也包括油价下跌以及经济周期因素。最后,细究欧洲经济数据向好的一面,也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仍旧存在。希腊的问题仍旧悬而未决,而德国仍旧是量化宽松的最大赢家,甚至德国薪酬提升也被认为是这轮欧洲经济变化的一大推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地区不平衡是欧元区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重要症结。
值得正视的是,欧洲经济的老问题依然胶着。目前欧洲失业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仍旧在11%之上,这意味着接近十分之一的仍旧在失业;与此同时,从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的不平等仍旧在扩大,这将成为欧元区分裂与离心力的社会根源。此外,欧洲人均收入水平尚未完全恢复,虽然英国刚刚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最好水平,但其他国家则仍旧低于此前的水平。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七八年,加上未来一两年的挣扎,这意味着欧洲将不折不扣地经历“失去的十年”。
欧洲如果要更加起色,就必须做出更果断的改革。量化宽松可以买一些时间,但是不能代替痛苦的结构治疗。毕竟,欧洲经济疲软,固有原因在于经济结构问题,如福利负担、创新不足、区域不平衡等因素,如今宽松货币政策可以为经济金融提供更多造血功能,但却不能代替欧洲经济自身的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