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07月 17日 16:50
为缓冲中国经济减速和欧元区多个成员国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德国企业现在越来越仰仗美国,这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为防止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陷入经济萎缩而使出的关键一招。
近期数据更是凸显出这一趋势。继连续三个月回落后,周二发布的重要的德国投资者信心指数开始走高。
裕信(UniCredit)驻法兰克福经济学家雷斯(Andreas Rees)说,德国公司迎来了美国市场的复兴。
美国是德国第二大海外市场,规模仅次于法国。裕信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四个月德国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5%。德国对法国出口额下滑1.2%,对第五大海外市场中国的出口额下滑2%。外界不禁担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或许会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全年下降。
出口占德国经济的比例为40%,而德国经济本身约占欧元区区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这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远超其他国家。
德国出口商和批发商协会BGA专家纳格尔(Jens Nagel)说,他预计德国对美国出口额今年将实现1,000亿欧元(合1,300亿美元),大增15%,从而拉近美国和法国这两个出口市场的规模差距。法国是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地。该协会位于柏林,代表着贸易领域的近6万家德国公司。纳格尔说,大部分收益将流入汽车、化工和机械设备供应商等与能源和金属生产相关的行业。
法兰克福附近机械设备和工具零部件生产商肖德公司(Schoder GmbH)的老板肖德-施泰因米勒(Kirsten Schoder-Steinmuller)说,美国市场似乎十分强劲。
虽然今年开局不利,但肖德公司的对美销售额从5月份起便以年率约30%的速度递增,这主要归因于美国影视业需求增加。该行业使用肖德公司生产的影视剧制作设备的零部件。她希望,美国能源投资增加将推动对其公司金属叶片的需求。这种叶片被用在燃气涡轮机中。
在肖德公司1,000万欧元的年收入中,美国占比约为8%,远超中国所占比重。
这抵消了欧洲其它地区和新兴市场需求疲弱的影响,可保持公司收入稳定,还使得肖德-施泰因米勒不用对其80名雇员进行裁员。
这种“向西转”的变化在欧元区其它地方也很明显。欧盟(European Union)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由1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元区今年前四个月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加了2%,推动欧元区对美国贸易顺差达到240亿欧元,增加了16%。欧元区对中国出口额同期下滑3%。
在出口和进口双降的情况下,欧元区整体贸易顺差今年5月减少了6亿欧元,至146亿欧元。分析人士说,虽然整体贸易额下降说明全球经济疲弱,但大量贸易顺差应该会对欧元区GDP起到支撑作用。到今年第一季度,欧元区GDP已连续18个月萎缩。
中国周一发布数据称,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为7.5%,低于第一季度7.7%的增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放缓至7%,这无异于在德国对华出口方面又踩了一脚刹车。德国对华出口额去年近700亿欧元,在德国1.1万亿欧元的出口总额中占比为6%。
分析人士说,美国经济不必实现中国那样的高增长就能让德国搭上顺风车,甚至不用恢复到危机前约3%的增速。其实,美国只要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在2%至2.5%之间、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且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即可,特别是在与能源有关的行业。这些行业从德国进口机械工程产品。
德国工商总会(DIHK)的经济学家诺特纳格尔(Ilja Nothnagel)说,德国公司对于加大对美国能源投资从而分得一杯羹的前景表示十分乐观。该机构每年都对规模居前的若干出口市场的前景展开调查。他说,相比去年,德国公司只对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持更为乐观的看法,美国是其中之一。
Brian Black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