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爱沙尼亚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4年第二季度,爱沙尼亚GDP总量为49亿欧元,增长率调整为2.4%,比先前2.2%的初估值提高了0.2%;第二季度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科技、贸易及能源行业,其中净出口对经济拉动占同期GDP总量的3.7%,国内需求和家庭最终消费则分别增幅4.4%和3.6%。尽管这些算不上什么大的数值,但对依旧未从欧债危机中走出、迄今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欧盟诸多成员国而言,这实乃难能可贵。
诚然,地处东北欧的爱沙尼亚,是一个十足的小国家,将其称为“小国寡民”并不为过:面积才4.52万平方公里,根据爱统计局2012年5月31日公布独立以来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全国总人口仅129.4万人;同时,爱沙尼亚也是一个小型的经济体,去年GDP总量242.84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也就299.44亿美元。
然而,这个东北欧的弹丸之国的经济业绩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与前年相比,人均GDP增速高达10.46个百分点,尽管2012年比2011年略有下降(-1.46个点)。按照现有的增长速率,大致可以估算出爱沙尼亚2014年的人均GDP数值:尽管若按购买力平价计,人均GDP将达24,284美元,名列世界第47;但若按国际汇率计,爱沙尼亚的人均GDP则将达到20,179美元,名列世界第41,比去年上两个台阶。人均GDP的“可持续”增加,在前东欧阵营里更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不但有GDP总量和人均的“数量”,而且有“质量”。在笔者看来,衡量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恐怕就是“全球竞争力排名”了。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9月2日发布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爱沙尼亚在参加评比的144个国家中排名第29位,比上一年提升了3位。而其周边的邻国除了瑞典强国依旧名列前茅(第10位),与其合称“波罗的海三小龙”的另两个国家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分别占第41和42位;至于爱沙尼亚的“老东家”俄罗斯,更是屈居第53位,尽管立、拉、俄三国与去年同比分别提升了7、10和11位。不难看出,爱沙尼亚的全球竞争力优势显而易见。
除了“数量”和“质量”,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还有笔者将其称之为的“刚度”。尽管北约宪章要求每个成员国的军费开支应达到GDP的2%,但事实上只有4个成员国合规,见如下《北约成员国国防开支占比图》。正如图中所示,除了美、英这两个传统军事大国(分别为4.4%、2.4%)之外,只有希腊(2.3%)和爱沙尼亚(2.0%)符合要求。
横向比较,作为一个“巨富小国”的卢森堡仅承担GDP的0.4个百分点,连西班牙这样的“南欧大国”也不到1个点,就算法国这样的“军事大国”也才占比1.9个点,更不用说曾与爱沙尼亚同列“三小龙”的立陶宛(0.8%)和拉脱维亚(0.9%)了。此处姑且不谈兴许出于其它目的的南欧国家希腊,这仅有130万人口的爱沙尼亚,竟然在北约军费开支上愿意占用GDP的两个百分点,足见其“刚度”。
(来源:北约,MetattronX/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除了“刚度”,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还有其“柔度”。诚然,历史上历经了丹麦人、瑞典人、波兰人、德国人和俄国人的统治,直至“柏林墙”倒塌之后的1991年,这个波罗的海小国才取得了国家的二次独立;但爱沙尼亚人却能巧妙地利用自己的段段历史,加上“先俄后欧”的历史经历,又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爱沙尼亚的外交政策着实特殊且巧妙。
这里姑且不细提在二战期间,据说苏德两国都认为爱沙尼亚是其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未大规模地对其轰炸;仅看爱沙尼亚在其独立、入欧后,又巧妙地实现“与熊共舞”、“与狼共舞”。
尽管今天的俄罗斯远非昔日的沙俄或苏联,但与爱沙尼亚这样的弹丸之国相比,俄罗斯这只北极熊依然是惹不得的庞然大物。记得一位台湾作者在《爱沙尼亚 小国快飞》一文中认为,“现在仍得时时提防身旁的老大哥俄罗斯,学习与敌人共存”。至于欧盟的各成员国,实际上个个也都不是善主,爱沙尼亚又学会了“与群狼共舞”。在“三小龙”中,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属同一语支即印欧语系——波罗的海语支,最接近于斯拉夫语支;而爱沙尼亚则属于乌果尔语族——芬兰语支。如果说当年的苏联将莫斯科奥运的水上项目设在塔林,而今入了欧盟的爱沙尼亚除了获得欧盟扶持,更多的是北欧强国瑞典尤其是芬兰的鼎力协助,如外国直接投资。
爱沙尼亚经济“奇迹”的秘诀或成因,分析的文章早已汗牛塞屋,就不再赘述;本文仅强调三点:一个是创新能力,一个是政策得力,一个是民众勤劳。根据彭博社今年早前发布的全球《50最具创新能力国家》排行榜,爱沙尼亚排名第31位,在波海三国中名列前茅。细细观察,爱沙尼亚7项指标中排名最高的是“研究人员集中度”,全球排名第23位;其它各项排名依次为“研发力度”(26位)、“教育水平”(29)、“生产效率”(39)、“制造能力”(46)等。
至于爱沙尼亚的国家政策如何得力,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网站日前公布的报告,在对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的税收体制进行的评估中,爱沙尼亚以满分100的成绩高居“国际税收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第一名。前五名分别为新西兰、瑞士、瑞典和澳大利亚。而在发达国家中,爱沙尼亚现在的“老大哥”芬兰也才排在第11位,欧盟的三大霸主德、英、法则分别排第20、21和34位。该指数根据入选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与海外所得税的赋税规定,来衡量该国税收政策竞争力的高下,以及税制结构是否符合中性原则,税制环境是否适宜投资与商业发展。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古城的主街道上两位小姑娘在发单,摄影:赵永升)
与世界不少国家一样,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爱沙尼亚人是勤劳的。联合国经合组织几年前曾发布过一份比较各国工作时间的报告。根据该报告,每天工作时间最长的五个国家分别为:墨西哥9小时54分,日本9小时,葡萄牙8小时48分,加拿大8小时37分,爱沙尼亚8小时36分。爱沙尼亚名列工时最长的国家之一,比美国人多22分钟,比中国人还多30分钟。
当然,数据归数据,还是要眼见为实。笔者曾于今年八月,探访过爱沙尼亚这个美丽的国家。沿着塔林古城的主街道,一直走到尽头,即可见到一个颇大的花市;一问方知,其营业时间竟然是24小时不间断。这恐怕与我们对部分东欧国家的印象不甚相同。古城处处,更能见到利用暑期进行勤工助学的中学、大学生们的身影,为塔林平添了几分色彩。
在笔者看来,爱沙尼亚是“脱俄入欧”的一个成功案例。当然,对爱沙尼亚的经济业绩,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估计不少人对前年推特上的一次论战还记忆犹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网上就嘲讽了爱沙尼亚依靠紧缩政策经济复苏的说法;而爱沙尼亚总统伊尔韦斯也不甘示弱,迅速通过推特还击,甚至频爆粗口:“不管他们自鸣得意、傲慢跋扈,还是盛气凌人,他们都只是外国佬”。
尽管如此,爱沙尼亚所取得的经济业绩是毋容置疑的。在笔者看来,爱沙尼亚的经济“奇迹”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刚度,又有柔度;其经济“奇迹”很值得经济学界的进一步研究与跟踪分析,毕竟“柏林墙”倒了之后,“脱俄入欧”成了一个大的趋势,当下依旧发酵的乌克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此。
本文作者赵永升为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秘书长,旅法华人经济(金融)学家
(联系 赵永升:jacques.zh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