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克罗地亚
作者:图资室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更新时间:2009-04-10 11:03:52

    

 国家概述:

    全称克罗地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roatia)。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蓝三色。旗面中间绘有国徽。克罗地亚于1991年6月25日宣布脱离原南斯拉夫独立,上述新国旗是1990年12月22日开始启用的,国歌名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国徽为盾徽,盾面由25个红、白相间的方格组成。盾徽上端有一个风格化的王冠,王冠由五个小盾组成。国徽来自9世纪的克罗地亚古老王国的标志,五个小盾象征当时王国的五个省区。人口为443万(2006年),主要民族有克罗地亚族(89.63%),其他为塞尔维亚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尔巴尼亚族、捷克族等。首都是萨格勒布(Zagreb)。

 

 自然地理:

    克罗地亚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西北和北部分别与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接壤,东部与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为邻,南濒亚得里亚海。面积56538平方公里。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全国森林面积20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3.5%。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铝等资源。地形分三部分:西南部和南部为亚得里亚海海岸,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长1777.7公里;中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东北部为平原。气候依地形相应分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地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历史:

克罗地亚的历史从6世纪末和7世纪初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定居开始。8世纪末和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曾建立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1102-1527年,克罗地亚处于匈牙利王国统治之下。1527-1918年,克罗地亚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直到奥匈帝国崩溃。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南,扶持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同年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克罗地亚成为南联邦六个共和国之一。1990年5月,克罗地亚举行二战后首次多党制大选,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获胜执政。同年12 月,克罗地亚通过新宪法,成为主权和民主国家。1991年5月底,克罗地亚举行全民公决,赞成独立。同年6月25日,克罗地亚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1992年5月22日,克罗地亚加入联合国。

 

 政治:

    克罗地亚为议会内阁制。2001年再度修宪,决定取消省院,改两院制为一院制。克罗地亚现任总统为斯捷潘·梅西奇(Stjepan Mesic),他于2000年2月当选总统并在2005年1月蝉联总统。克罗地亚议会为一院制。议员通过直选产生,任期4年。截至2005年5月,共有78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登记注册。主要包括:(1)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Hrvatska Demokratska Zajednica)于1989年6月17日成立,主张通过民主方式联合所有愿意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运用基督教文明和伦理道德的普遍价值观念的人,争取实现克罗地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全新复兴。克罗地亚独立后,民共体在共和国议会和地方选举中连续赢得多数,长期执政。2000年1月,民共体在议会代表院选举中失败,成为在野党。2003年11月,民共体在议会选举中再次获胜,重新执政;(2)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Socijaldemokratska Partija Hrvatske)1990年11月3日成立。主张保护劳动人民、中下层和需要特殊照顾的少数民族的利益,建立民主政治和法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快速发展,为推动地区自治和区域平衡发展创造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2003年11月议会选举失利后成为在野党;(3)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Hrvatska Socijalno-Liberalna Stranka)原名克罗地亚社会自由联盟,1989年5 月 20 日成立,主张全体人民拥有同等、不可侵犯的权利,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严格划分政权,司法独立,1997年11月,在该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内发生严重分裂。2006年2月,该党同自由党(LS)召开大会,宣布合并,名称仍为社会自由党;(4)克罗地亚农民党(Hrvatska Seljačka Stranka)1989年12 月15日成立,主张在人性、民主、法制、和平、社会公正和保护人类生存等原则基础上,依靠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自由的独立自主的国家;(5)克罗地亚人民党-自由民主主义者党(Hrvatska Narodna Stranka-liberalni demokrati)由克罗地亚人民党和自由民主主义者党于2005年合并组成,主张全民平等,依法治国,三权分立,保护少数民族和有特殊需要的社会团体,联合欧洲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和平,实行建立在平等、自由劳动道德观念上的市场经济,维护个人尊严、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创作自由,以民主方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国际社会承认的领土范围内建设现代化的克罗地亚。目前克罗地亚正全力以赴进行政治改革和民主建设,以期尽快加入欧盟。在巴尔干国家中,克罗地亚属于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的国家,媒体和专家预测克有望在2010年左右入盟。

 

 经济:

    克罗地亚是原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经济基础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造船、建筑、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等。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56%。2004年,全国农业可耕地面积为269.5万公顷,播种面积为106.1万公顷。2004年,农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6%。旅游业发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风景区有秀丽迷人的亚得里亚海海滨、普利特维采湖群和布里俄尼岛等国家公园。主要出口商品有机床和运输工具(含造船)、化工产品、石油产品、食品和畜产品、饮料和烟草。主要进口商品有化工产品、食品和畜产品、石油产品、机床和运输工具(含造船)等。2005年克罗地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85亿美元,同比增长4.3%,人均8674美元。通胀率为3.3%,失业率为17.9%。

 

 军事:

    克罗地亚于1991年建立军队。5月28 日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6个月。2004年克军总人数32979人,军人28776,占87%;文职4203人,占13%。其中陆军20909人,占63%;空军3490人,占11%;海军2548人,占8%;教育训练司令部387人,占1%;后勤司令部2539人,占8%。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为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2005年国防预算为5.3亿欧元,占GDP的1.74%,同比增长13.25%。

 

 外交:

    克罗地亚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加入欧盟和北约。2004年6月,克罗地亚成为欧盟正式候选国。2005年10月,欧盟决定启动与克的入盟谈判。2000年5月25日,克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2003年,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三国与美签署“美国-亚得里亚宪章”,美国明确支持三国尽快加入北约。2004年6月,北约伊斯坦布尔峰会通过宣言表示,将对克的入约申请采取单独评估。克罗地亚致力于多元外交,重视发展同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大国的关系。积极改善同原南地区国家关系,参与区域合作。截至2006年5 月,克罗地亚已同世界上151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4月27日,中国承认克罗地亚共和国,同年5 月13 日与中国建交。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5月,克罗地亚总理萨纳德来华正式访问,两国签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06年,中克进出口额为93341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87838万美元,进口额5503万美元。进出口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1.2%,出口额增长53.1%,进口额增长25.6%。

 

 文化教育:

    克罗地亚国土上发生的汹涌的历史事件和各种文化的融合使它充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多元性。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古城,它即是克罗地亚民族文化的摇篮,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曾经孕育了无数个历史名人、文化创新和世界发明。克罗地亚的教育程度较高,具备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全国普及实施八年制小学义务教育。克共有4所高等学府:萨格勒布大学、里耶卡大学、奥西耶克大学和斯普利特大学。2004年,克有108家广播电台,16家电视台,29家职业剧院,25家职业乐团,147家影院,243家报社,2211家杂志社。1996年,克共有1760家出版单位,出版刊物约3000种。克文全国性报刊共有两种:《晚报》,日发行量205000份;《信使报》42000份;地方性日报共有九种:如《自由达尔马提亚报》120000份;《新报》4000份等。2001年,克书社、报社、杂志社共9159家。除国家电视台(HTV)外,全国目前有7家省市级商业电视台。另外,克全国现有电台108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12家和市级93 家。目前拥有四家通讯社,包括克罗地亚通讯社(HINA)、克通社影像社(FAH)、天主教信息通讯社(IKA)和斯普利特私人新闻通讯社(STINA)。其中克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9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