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概述:
全称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Slovenia)。官方语言为斯洛文尼亚语。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旗面左上角绘有国徽。国歌名为《祝酒歌》。国徽为盾徽,盾面为蓝色,上部有三枚黄色的六角星,下边是白、蓝相间的波纹,中间为三座白色山峰,象征该国最高峰——海拔2864米的特里格拉夫峰。人口约为200万人(2006年)。主要民族为斯洛文尼亚族,约占83%,少数民族有匈牙利族、意大利族和其他民族。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首都是卢布尔雅那(Ljubljana)。
自然地理:
斯洛文尼亚位于欧洲中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北端,地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位于原南斯拉夫的西北部,东部和南部与克罗地亚接壤,西南濒临亚得里亚海,西邻意大利,北界奥地利与匈牙利。面积为20273平方公里。52%的面积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海岸线长46.6公里。特里格拉夫峰为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2864米。最著名的湖泊是布莱德湖。矿产资源贫乏,主要有汞、煤、铅、锌等,采矿业多年来呈下降趋势。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消耗主要依赖进口。森林和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7%(2004年)。气候分山地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1.3℃,冬季平均气温-0.6℃,年平均气温11.8℃。
历史:
斯洛文尼亚的历史开始于公元6世纪末,这时斯拉夫人迁徙到这一带。公元7世纪,斯洛文尼亚隶属于萨莫封建王国。公元8世纪被法兰克王国统治。公元869年-874年曾在潘诺平原建立斯洛文尼亚独立国家。此后,斯洛文尼亚几易其主,曾受哈布斯堡王朝、土耳其、奥匈帝国等统治。1918年底,斯洛文尼亚与其他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联合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于同年11月29日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为其中的一个共和国。1990年5月,斯洛文尼亚举行二战后第一次多党制大选,斯洛文尼亚民主联盟上台执政。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议会通过决议,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1992年5月22日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和5月,斯洛文尼亚先后成为北约和欧盟成员。
政治:
斯洛文尼亚议会为两院制,称国民议会和国民协商会。国民议会为主要立法机构,由90名议员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国民协商会代表公民和社会行使监督权并有否决权,议员任期五年,由40名议员组成。政府是国家权力执行机构,任期四年。现任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Janez Drnovšek)2002年11月当选,任期5年。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和监督机构,实行一院制,设90个议席,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斯洛文尼亚登记注册的政党有38个(截止2005年2月23日)。议会中共有7个政党,包括:(1)斯洛文尼亚民主党为执政党,前身为1989年2月成立的斯社会民主协会,2003年9月更为现名,党员近20000人,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尊重人权,倡导市场经济;(2)新斯洛文尼亚基督教人民党为执政党,2000年8月4日成立,约有党员4000人,为中右翼政党;(3)斯洛文尼亚人民党为执政党,前身为斯农民联盟,成立于1988年,1990年更名为斯洛文尼亚农民联盟-人民党,1992年更为现名,为中右翼政党,农民占相当比重;(4)退休者民主党为执政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党员超过35000人,为中左翼政党,提倡建立公正社会,致力于经济稳定增长,兼顾地区平衡发展,认为各年龄段的公民都应享有高质量的生活,坚持养老和健康保险法要得到全社会认可;(5)斯洛文尼亚自由民主党为反对党,成立于1991年,曾长期执政,共有党员8700人,主张建立广泛包容的社会和高效、开放的国家,倡导渐进式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战略;(6)社会民主人士为反对党,原名社会民主人士联合名单,成立于1993年5月29日,2005年更为现名,约有党员27000人,为中左翼政党;(7)斯洛文尼亚民族党为反对党,成立于1991年3月17日,共有党员5500人,为左翼政党。
经济:
斯洛文尼亚属中等发达国家,有着良好的工业、科技基础。工业部门以黑色治金、造纸、制药、家具制造、制鞋、食品加工等为主。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其次为原南地区和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国。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和北部阿尔卑斯山区,主要旅游点有特里格拉夫山自然风景区、布莱德湖和波斯托伊那溶洞。农业不能满足本国需求,每年需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斯洛文尼亚是以出口为导向的高度外向型经济国家,对外贸易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份量。斯洛文尼亚主要出口机械和设备、光学仪器、化学制品、医药、人造纤维、汽车和运输设备。主要进口汽车和运输设备、金属制品、化学制品、医药、人造纤维等。欧盟是斯主要贸易对象,双边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80%。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0.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008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9 %。
军事:
斯洛文尼亚的国家武装部队正式建立于1991年6月,原名斯领土保卫部队,1993年10月更名为斯洛文尼亚军,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七个月。自1998年起,斯洛文尼亚按西方标准改组军队体制,分为基本国防部队、加强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2003年9月取消义务兵役制。2006年2月,斯洛文尼亚军队总人数15733人,另有预备役7065人。2005年,国防预算3.9亿欧元,占GDP1.4%。斯洛文尼亚现在阿富汗驻有维和部队,并在约旦派有警官协助训练伊拉克警察。2006年初,斯洛文尼亚向伊拉克派驻4名维和士兵。
外交:
斯洛文尼亚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关系。致力于加入欧盟、北约、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和力求同世界大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是斯洛文尼亚外交政策的基点。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致力于全面融入欧盟体系。积极发展同德国、法国等欧盟大国和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注重发展与其他原南斯拉夫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协调西巴尔干事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及热点问题的解决。参与了在科索沃、马其顿、东帝汶、阿富汗和伊拉克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维和行动。1992年4月27日,中国宣布承认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1992年5月12日中斯建交。两国关系发展顺利。近年来,中斯贸易额增长较快。2006年,中斯进出口额为54134万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44644万美元,进口额9490万美元。进出口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67.7%,出口额增长68.1%,进口额增长65.8%。
文化教育:
斯洛文尼亚的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文化上,斯洛文尼亚有自己的传统活动,每年都要举行泥地摔跤比赛。斯洛文尼亚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学制为小学8年,中学4年,大学4~6年。2004年,共有综合性大学2所,卢布尔雅那大学和马里博尔大学。高等学院55所,中学140所,小学449所。2004/2005学年度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小学生172521人,中学生101876人,大学生91229人,研究生8378人。2004年毕业的大学生有11608人,研究生1096。各类教师共计64802人。截止到2003年,全国共有各类图书馆共计904个。2004年,斯有日报7种、周刊27种、双周刊9种、月刊66种、双月刊6种、增刊17种。发行量较大的全国性报纸主要为:斯洛文尼亚新闻(38.1万份)、劳动报(27.4万份)、晚报(19.3万份)、日报(18.1万份)、团队报 (体育报,6.5万份)、金融报(3.4万份)。2003年共有电视台42家。其中国家电视台有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台(有两个斯语频道,1958年成立)和科佩尔电视台(意大利语频道)。1997年以来,斯洛文尼亚广播电视台两个频道的节目经Hot Bird3卫星向世界转播,覆盖全欧洲及亚洲、非洲的部分地区,2003年播放节目时间总共为13091小时。私营商业电视台主要有Kanal A(1989年成立)和POP TV(1993年成立),2000年10月,POP TV的母公司美国Super Plus收购了Kanal A,但仍使用其名称。2003年,共有67家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