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英国留在欧盟是更好选择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 | 更新时间:2014-06-25 08:51:41

    2014年06月23日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英国已是一个欧洲国家,它现在是、未来也将永远是一个欧洲国家。欧盟(EU)是英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遥遥领先于英国的其他贸易伙伴,伦敦则是欧洲的金融之都。英国的欧洲邻国发生的事,将永远关系到英国的切身利益。不过,英国的历史一直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有海洋作“护城河”,英国得以免遭外敌入侵。为了利用海外的机遇,英国曾致力于确保欧洲不落入某个专制统治者之手。它取得了成功。

    今天,英国不再是全球性强国,欧洲正和平地走向一体化。从法律上讲,英国是欧盟国家。从心理上讲,英国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疏远欧盟。简言之,英国是一个一只脚已迈出欧盟大门的国家。这一点从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英国独立党(UK Independence party)的崛起以及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承诺在2017年就英国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公投上便可看出。

    至于会不会举行公投,将取决于明年大选的结果。反对党工党(Labour party)的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不承诺举行公投。但英国在欧洲的身份问题不会因此消失。英国既想获得全面的欧盟市场准入,又想享有绝对的自由——这样的选项是不存在的。英国面对的选择是这样的:更大的独立性和更小的影响力,或者更小的独立性和更大的影响力。

    上周,英国欧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给出了一份关于英国“退欧”之经济后果的报告(我是撰写这份报告的那个委员会的成员)。报告的结论一目了然:所有可以想象得到的折中方案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退出欧盟而缺乏影响力,因留在欧盟内而缺乏独立性。或“留”或“走”,英国只能选择其一:在这两个选项当中,“留”的结果要好得多。

    如果不留在欧盟内,那么折中方案可能包括:加入欧洲经济区(European Economic Area)(像挪威那样),加入关税同盟(像土耳其那样),或缔结双边协定(像瑞士那样)。如果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区,它仍将拥有进入欧洲单一市场的权利,但对该市场的规则制定没有发言权。如果英国加入关税同盟,它将失去进入欧洲单一市场的权利,而且将不得不接受共同对外关税。如果英国寻求缔结双边协定,它只能听凭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贸易伙伴摆布:英国对欧盟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50%,而欧盟对英贸易额仅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10%。

    还有,如果英国想拥有进入欧洲市场的某种形式的特权,就必须接受欧盟的法规,而欧盟法规被欧盟怀疑论者视为眼中钉。此外,即使英国选择加入欧洲经济区,它也仍需遵守人员自由流动规则。如果英国连欧洲经济区都不加入,它或可重新掌握对人员流动的控制权,但这将取决于市场准入双边谈判的结果。就连退出欧盟所节省出的净预算分摊额(目前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可能也只是名义上的。如果英国仍想拥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特权,就必须像挪威和瑞士那样,向欧盟提供财政献金。如今,挪威的人均献金额已与英国的人均净预算分摊额大致相当。

    英国获得更大独立性的唯一途径是,放弃进入欧洲市场的各种特权,只依托其世贸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但那样的话,英国在大国间签订新的多边协定时将基本丧失发言权,英国金融服务出口将基本得不到保护,英国作为跨国公司对欧盟出口基地的吸引力将受到损害,欧元区将能够强行把欧元计价资产的交易业务搬离伦敦。

    没错,彻底“退欧”将增强英国对本国法规的自主权。但正如经合组织(OECD)证明的那样,尽管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但它的产品与劳动力市场法规仍是发达国家中限制最少的之一。有些异想天开的人觉得,如果英国退出欧盟,这些法规将被撤销。那种认为英国民众会允许撤销几乎所有劳动力、产品或环保法规的想法是愚蠢的。记住:英国对经济伤害最深的法规——即关于土地使用的法规——唉,完全是由英国自己制定的。

    在仇外情绪、公众的愚蠢和政治无能这三个致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国在下届议会任期内退出欧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我们必须清楚其后果。一切以“退欧”后还保留进入欧盟市场的某种特权为目标的努力,只会为英国带来各种妨碍、外加一层屈辱。彻底“退欧”至少会是一个不自欺欺人的选择。但它同时也是一个蠢到极点的选择,不会给英国带来任何重大经济好处,而且肯定会让英国付出重大代价。英国民众可能不喜欢英国目前的身份。但它基本上是所有选择里最好的一种。无论举行何种公投,我都希望他们能得出这一理智的结论。

    译者/邢嵬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6862?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