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伦敦金融城的红包
2009年01月23日 07:14:20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网伦敦1月21日电(记者马建国)岁末年初,伦敦金融城的奖金红包成了英国乃至世界各地新闻媒体炒作的话题。2007年年终,伦敦金融城平均每人的奖金约1.37万英镑(1美元约合0.72英镑)。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金融城的奖金红包会怎样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金融城的白领和金领人士。 珍尼特小姐在美国一家知名投资银行设在伦敦金融城的欧洲公司工作,每年1月中旬是她期待领取上年年终奖金的时候,但今年的境况与往年不同。她说:“不少公司在去年年终大幅裁员,我所在的这家公司已裁员40%。公司可能会派发公司股票作为奖励,而多数公司的员工只能拿个空红包,其实,保住工作岗位就是我们这些人最大的奖励了。” 伦敦金融城的年终奖金总量从2003年的52亿英镑连年上升,到2007年达到了约140亿英镑的巅峰。而这个超乎寻常的奖金刺激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银行倒闭和债务增加。 金融领域的奖金刺激金融人士疯狂地推动并购、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似乎金融界要做的就是推动花钱,并且花大钱。后来人们才知道金融城的奖金刺激是如此泛滥。 有关统计显示,英国2006年房产价格上涨30%,农场土地价格上升20%,等候购买劳斯莱斯豪华汽车的名单已排到5年之后,甚至出现了豪华游艇船员短缺的现象,伦敦金融城还出现一些新的词汇,如“有游艇族”和“没游艇族”,高额奖金带来的奢华之风可见一斑。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惊呼如此巨大的红包可能引发泡沫破灭,但头脑发热的金融城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这样的声音。 直到2008年下半年,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金融风暴后面这只奖金刺激“黑手”的作用。拥有100万个就业岗位的伦敦金融城已有不少人失业,预计今年还将有至少1万人丢掉饭碗。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在金融风暴刮起之后曾直言,金融行业必须为自己施行的刺激措施付出代价。他说,金融城的这些银行对员工的刺激措施对银行自身的长远利益没有好处。 原先对金融系统普遍采用金钱刺激持支持态度的英国工业联合会负责人理查德·兰伯特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改变了态度,他说:“奖金文化实际上鼓励员工为了短期利益而冒风险。在奖金刺激下,金融系统的一些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甘愿冒险,他们认为冒险一旦成功,自己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即使失败了自己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