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08中国与大国关系——中欧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冯仲平做客新华网。 王翰林 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华国际访谈。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之下,中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具有更为重要的全球性意义。那么今年的中欧关系有哪些特点?今后又将如何发展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冯仲平与大家在线交流。您好,冯所长。 冯仲平:您好。 主持人:2008年中欧关系呈现出哪些特点? 冯仲平:为了更好地认识2008年中欧关系的特点,我们把前几年的中欧关系和2008年相比较,再把中欧关系与中美、中日、中俄关系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今年中欧关系好像一改过去平稳发展的特点,起伏比较大,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摩擦。而中美、中日、中俄关系则相对平静。 第二,过去,中欧关系的矛盾更多是集中在贸易方面,但今年,中欧在西藏问题、奥运火炬传递等方面的摩擦骤然增多。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摩擦和矛盾增多是今年中欧关系比较重要的特点。 主持人:中欧关系非常重要。今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时指出,中方愿意加强同欧盟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您认为中欧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应该如何加强合作? 冯仲平:大家印象中认为中欧关系过去没有这么多问题,问题好像是突然增多的。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一个背景,就是中欧合作在不断加强,这也是近几年中欧关系中一个大的趋势。合作增多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欧洲对华合作的需求在增加。第二,近几年,欧洲努力扭转过去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被动地位,希望能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发挥作用。所以,过去中欧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方面,现在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包括一些全球性的合作。 金融合作正体现了中欧关系这种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中欧加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合作至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中欧要加强合作。中欧现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相比中国,欧洲受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大许多,但我们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中欧有共同利益,首当其冲就是保持经济增长。欧洲一方面在救市,另一方面也出台了很多经济刺激计划,这和中国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任务是一样的。当然这其中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隐忧。12月初,欧洲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这反映了在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在上升,对中国的反倾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贸易保护主义是中欧共同的敌人,双方应该避免贸易战和贸易保护主义。前段时间召开的20国集团会议没有涉及贸易保护主义议题是个遗憾,明年4月份在英国将要举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二次20国集团会议,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能会提到贸易保护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推动现有国际金融制度和体系的改革。金融危机为中欧在这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个契机。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型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过去的国际金融制度和体系越来越过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体现的非常明显。金融危机表明,八国集团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它的作用可能会被20国集团取代。虽然这个结论有待观察,但八国集团确实引来很大的争议。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是由美国以及欧洲控制和主导的,比如,世界银行的行长一般是美国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则是欧洲人,这是二战后的惯例。现在看来,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没有独自解决金融危机的能力,八国集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际上,在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欧洲的态度比美国要积极。美国不愿意放权,不愿意把既得利益拿出来。但欧洲人已经意识到,这个体制中美国的话语权太大;而且,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欧洲加美国,也就是所谓的“西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一个说法叫“相对大国论”,就是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绝对能控制国际格局的单一力量。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西方力量在相对下降,新型经济体作用在不断上升。所以,与美国相比,欧洲更愿意把新型经济体纳入未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增加他们的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也认识到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所以,中欧在拉动双方的经济增长和推动现有国际体系金融体系改革这两方面有共同利益,双方应该展开积极的合作。 |
主持人:除了应对金融危机,中欧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携手进行更为广阔的合作?
冯仲平: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欧关系做一个简单梳理后,我们会发现中欧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即从一个主要以经贸合作为主的关系,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刚才我们讲到的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新的领域。
实际上中欧合作更多是在国际层面,比如说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中欧都希望这个世界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在解决这些全球性或地区性的热点问题时,双方应该开展合作,增加对话,促进了解,增加互信。
另外,有一些全球性问题,虽然不是热点问题,但因为是中欧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关系到双方的利益,中欧应该加强在这些问题上的合作。比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主要由欧洲人推动的气候问题。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欧洲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优势,一个是能源可再生利用技术,另一个是环保技术。在这方面,中欧也应该加强合作。
类似的一些全球性问题还有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这符合双方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
这几年,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在增加。比如在气候变化方面,事实上是欧洲而不是美国在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过去大家认为属于低位政治,不是高级政治,但是在这些问题上,欧洲话语权在增加,影响力在增大。在这些领域里,中欧合作还有空间。
主持人:今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会见达赖,导致第11次中欧峰会被取消,您认为法国领导人的这一行为对中欧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冯仲平:这个问题的出现和近几年欧洲内部的变化以及对华政策调整有关系。对华政策调整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是欧洲对中国的定位发生了变化,虽然没有完全改变过去的定位,但是欧洲在把中国当做合作者的同时,也把中国看做竞争者。欧洲对华政策的许多问题都不是孤立、偶然的,也不是突发事件。要理解这些问题必须放到这个背景下。
第二,欧洲国家对华政策中价值观的因素在上升,当然这套价值观是西方的价值观。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台以前说,他要和希拉克的政策决裂,他认为希拉克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西方的价值观强调的不够。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后认为过去的施罗德政府对中国过于务实。这些政策的变化和调整都经历了一段时间,不是突然变化。默克尔和萨科奇执意会见达赖,都与他们对中国政策的看法发生变化有关系。
推迟第11次中欧领导人峰会的责任应该由萨科齐来承担。那么,这对中欧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认为它导致了中欧合作气氛的改变,中欧之间过去那种建设性的对话气氛,由于萨科奇的行为被恶化了。萨科齐的做法,实际上影响到的不仅仅是中法关系,也影响了中欧关系。
主持人:中欧之间还存在哪些分歧?中欧双方又应该如何消除这些分歧?
冯仲平:现在的中欧关系比较复杂,合作的内容在增加,分歧和摩擦也在增加,除了价值观方面,在西藏问题、人权和民主的认识问题上,中欧也存在分歧。
另外中欧在贸易领域的分歧是我们不能忽视、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很多网民也知道,欧洲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欧洲27个国家已经取代美国和日本,成为我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这两个概念代表的含义不一样,贸易伙伴是指双方贸易额加起来数值最大,第一大出口市场则是指我们对欧洲的出口最多。贸易量的激增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贸易摩擦。其中,欧洲人特别抱怨的是贸易赤字问题。在中欧贸易中,欧洲人买我们的东西多,卖给我们的少。所以欧洲有一个耸人听闻的说法,他们认为欧洲在全球范围内进出口是平衡的,而贸易赤字中的90%多发生在中欧贸易中。其实,中欧贸易结构的特点是,在商品贸易方面我们出口多,但是在服务业贸易方面,欧洲对我们的出口多。另外,欧洲还认为我们的服务业市场不够开放。
实际上贸易赤字问题没有像欧洲说的这么简单。举个例子,欧洲现在有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产,半成品在中国加工以后,继续出口到欧洲或者别的国家,结果,这笔“账”全算到中国身上。
我们必须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欧洲老百姓实际上是中欧贸易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出口额?这说明欧洲人有极大的需求。因为中国的商品便宜,所以欧洲老百姓实际上是受惠的。中欧贸易问题必须全面和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主持人:您能不能展望一下2009年,中欧关系可能有哪些新的亮点?
冯仲平:我认为,2009年中欧双方应该增加危机控制能力,避免中欧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被扩大,千万不能让这些问题影响到中欧合作的主流面。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再加上双方面临亟待通过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欧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双方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对方的合作。
过去中欧合作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局限在一个领域,现在是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的时候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不能让个别问题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大局。2009年,中欧应该增加“智慧投资”和“能力投资”,避免和控制危机的发生。同时,我们应该扩大合作领域,特别是在国际合作方面要增加互信。
2009年中欧之间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重大。总结起来说,就是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难,走出目前的困局,使中欧关系重新回到一个健康的、建设性的正常发展轨道上来。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访谈到此结束,最后再次感谢冯所长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分析和讲解。
(策划:周锡生 编辑:李保东 主持:冯彦强 终审:刘加文 曹建利)
2008年12月15日 17:55:27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