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汇智共赢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论坛在宁波举办
5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和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论坛在浙江宁波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发表视频致辞,塞尔维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尼沙·马利(Siniša MALI)、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代表姜瑜作主旨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冯仲平主持,来自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发表视频讲话
甄占民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国家级高端智库,高度关注中国与包括中东欧在内的欧洲的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欧智库更应彰显自身担当,为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助力加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智库应切实发挥对政府决策、社会生活以及国际合作的积极影响力,结合各自专长和特点进行创新性和前瞻性研究并加强深度交流合作,为增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深化双方的务实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西尼沙·马利表示,对于塞尔维亚来说,中国是最紧密、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在过去十年里,塞尔维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53倍,而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都是塞尔维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塞中经贸务实合作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活力,而塞中关系也在两国高层的推动下,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并在持续改善。我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访塞尔维亚,为塞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建言献策。
姜瑜指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已成为双边关系、中欧关系之外助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未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要坚持合作大方向,通过不断总结合作有益经验,共谋合作大计。二是要聚焦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更好地造福双方人民。三是要加强民心相通,推进人文交流走深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冯仲平主持开幕式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长刘作奎主持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组织撰写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十年回顾与展望(2012—2022)》《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报告(2023)》《中欧互联互通合作:多视角的分析》《维谢格拉德集团》《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报告(2022)》等一系列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年度重要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全景图。
本届论坛议程紧凑,内容丰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以《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共建全球旅游新未来——中国—中东欧旅游交流与合作构想》为题进行了专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的发展情况,客观指出了现存的不足与阻力因素,并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看法与建议。
政策论坛环节由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宁波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傅晓主持,罗马尼亚外交部前国务秘书、前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罗马尼亚国家协调员莫妮卡·格奥尔基策(Monica Gheorghita),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世界旅游联盟副主席许澎,浙江省外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艳勤,宁波海关副关长梁丹虹,匈牙利国际事务与贸易所所长格兰登·帕平(Gladden Pappin),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魏戎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绿色合作、文旅合作、通关便利化合作等方面分享了各自观点,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政策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后进行了智库分论坛和地方合作分论坛,浙江万里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钱国英,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宁波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姚菊明分别主持分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宁波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来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捷克、希腊等中东欧国家的专家学者分享观点、贡献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长刘作奎做论坛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秘书长刘作奎做论坛总结。刘作奎指出,本次论坛是在国际交往全面重启之后,我们面向中东欧国家举办的第一场大型国际智库论坛,展示了决策界和学界最新成果和最新思考,充分体现了开放办平台、合作求共赢、交流求共识的特点。通过这种形式的会议,我们将着力培育学术亮点,滋养学术新锐,追求学术创新,为拓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之路贡献更多思想与智慧。
撰稿:韩萌
校对:齐天骄
审核:冯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