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英文版新书发布会举办

  46日,《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暨主题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和伦敦两地同步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马丁·阿尔布劳是英国知名社会学家,也是全球化研究的先驱。多年来,阿尔布劳教授笔耕不辍,在经典社会学理论、全球化进程及其挑战等领域发表大量论著。近十年来,阿尔布劳教授尤其关注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在2018年出版的著作《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理论》中,阿尔布劳教授指出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发展经验有助于弥合分歧,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 

  本次发布的新书《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与目标》是该书的序篇。在这本书中,阿尔布劳教授从理论探索、实践发展和中国社会科学的全球化三个领域,对上述主题做了进一步深化,揭示了中国发展经验的普遍意义,阐述了中西方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以及创造共同未来的美好愿景。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嘉宾致辞、新书发布和主题论坛。在嘉宾致辞阶段,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协调员、斯洛文尼亚前副总理布尔奇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伯根先后致辞。 

  郑泽光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及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像阿尔布劳教授这样的有识之士。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希望双方加强对话交流,扩大互利合作,推动中英关系不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布尔奇指出,中国和欧洲只有互相尊重并加深了解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中欧之间应该围绕全球发展问题开展深入交流,寻找利益交叉点,最终实现多元共存。欧洲和亚洲应该共同发展生态文明,并通过全球合作共同塑造这一进程,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平等和稳定的未来。 

  赵奇指出,阿尔布劳教授的著作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发展经验及其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对于奠定全球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发掘全球合作的共同价值观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发展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创造着造福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愿继续与国际学术界及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合作,围绕全球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议题深入开展研究,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中西方文明对话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伯根表示,阿尔布劳教授在书中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观点和理念的内涵与精髓,并与“全球化”“全球治理”等传统西方观点进行对比,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该书是一部让海外学者客观了解中国治理、中国发展的优秀学术著作。 

  在新书发布阶段,马丁·阿尔布劳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指出,写作此书是为了对中国及其世界地位进行研究和总结。他表示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这一点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他希望通过此书的写作,扭转东西方在话语体系中的对立,使得中国能够成为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全球性国家。阿尔布劳教授高度赞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它蕴含着新型的国际关系理念,值得进行深入诠释和发扬光大。 

  之后,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全球中国学术院创院院士、院长常向群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一书的具体内容。她强调中西方学界普遍缺乏对彼此了解,从而凸显出阿尔布劳教授的可贵之处。 

  主题研讨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黄平研究员主持。来自中英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共促全球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理事会成员、全球中国学术院创院院士及理事会主席、兰卡斯特大学杰出教授托尼·麦肯勒里指出,阿尔布劳教授的学术成就是通过他的愿景远见卓识获得的,他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态度研究中国,确立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的新范式。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贺耀敏教授指出,阿尔布劳教授著作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底蕴厚重的图书,它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在全球发展中承担责任。他强调,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成就,证明了和平发展弥足珍贵,中国倡导经济全球化和提倡“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国际责任与担当的生动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当前全球挑战的根本途径。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全球中国学术院终身院士马丁·雅克教授指出,当下的世界旧秩序正在崩塌,美国霸权不断衰落。美国鼓吹单一化和同质化,排斥与它不同的国家,而中国主张多元和多样化,渴望不同的国家和人民共存。未来世界秩序应该是多元共存的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可以为人类发展做出独特贡献,同时又能在疫情和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这种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教授指出,西方国家认可“文明冲突”,但中国文化很难理解这一概念,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文明的冲突,而是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观念,强调仁爱、团结、和谐的价值观,推崇“天下一家”的共存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一种政治构想和学术研讨对象而且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国家间避免“文明冲突”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英国职业作家、中国外文局高级编审、《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大卫·弗格森指出,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已经变成非常危险的存在,它通过美元霸权得以维系,《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是一本非常睿智的书,它为阻止美国将全世界拖入深渊提供了思想上的解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刘作奎研究员指出,阿尔布劳教授的新书是知识界重要的知识产品公共产品,它提醒人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非常鲜活的,可以指导人们进行一系列交往和交流。他强调,乌克兰危机使欧洲安全与防务无可逆转地发生重要转变从安全秩序演进角度看,中国坚持从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角度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来推动冲突永久解决中欧之间在安全事务、安全观问题上应该加强合作,促进相互理解。 

 

  在结束阶段,黄平研究员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新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观念,国家间交流要践行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原则,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改变这个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世界。 

  撰稿:孔元 

  审校:齐天骄 

  审核:刘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