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学会2025年年会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为纪念中欧建交50周年,1018日至19日,中国欧洲学会2025年年会在同济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回顾中欧关系相互成就的50年,展望惠及世界的新未来。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和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德国与欧洲研究院、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承办,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德国研究》编辑部协办  

  1018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中国欧洲学会荣誉会长周弘,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原中国驻德国、奥地利大使史明德,中国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伍贻康,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分别致辞。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曹蕾,商务部欧洲司欧盟处副处长杨祯一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欧洲学会秘书长宋晓敏主持开幕式。 

中国欧洲学会荣誉会长周弘致辞 

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原中国驻德国、奥地利大使史明德致辞 

中国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伍贻康致辞 

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致辞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辞 

  18日上午的大会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新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执行秘书长陈新、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四川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邓翔分别围绕“欧盟投资权能及对中欧投资关系的影响”“欧洲企业对华投资战略转向研究:表现、成因与‘反噬效应’”“中欧关系新阶段:从合作博弈转向非合作博弈?”“《德拉吉报告》的再审视:真实的困境与艰巨的挑战”等议题作了演讲。 

中国欧洲学会2025年年会合影 

  18日下午,大会进入分会场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欧洲政治与社会”“欧洲经济与法律”“欧洲外交与安全”“中欧关系”“区域与国别”展开深入讨论。 

  19日上午的大会发言环节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主持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戴炳然,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徐明棋,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冯绍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段德敏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分别围绕“中欧合作—竞争关系的衍化”“中欧经济关系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与重构”“阿拉斯加峰会后的欧、美、俄、中互动及其前景展望”“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与中美欧竞合的未来”“欧盟全球南方政策的调整及我因应”“议题伙伴与规范合作:数字—绿色转型视域下的中欧创新伙伴关系”“欧盟对华出口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对中欧产业链贸易的影响研究”“从边疆看欧洲一体化——‘日益紧密的联盟’及其限度”“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对台政策走向”等议题作了演讲。随后,五个分会场的代表做了小组汇报。 

  闭幕式致辞中,冯仲平会长指出,欧洲正在发生三大变化,它从一个成功、主动的世界塑造者变成一个被动的应变者;其战略重心发生转移;政治生态在周期性“右转”。面对一个更加内向、更加内倾、更趋于保护主义的欧洲,我们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太悲观,而是要客观地看待。中欧关系还在塑造之中,这种塑造需要互动,通过夯实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两个支柱,影响欧洲,让中欧关系远离“中美化”。郑春荣副秘书长在致辞中代表东道主感谢与会者的支持、会务组的辛勤工作。2025年也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成立4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刻,中国欧洲学会年会在同济大学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中国的欧洲研究开始了新的起点,期待学界同仁为中欧关系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和智慧。 

中国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闭幕式致辞 

  进一步培养青年人才、搭建青年学者学术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欧洲学会与《欧洲研究》编辑部合作举办了青年学者论坛。19日下午,第二届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欧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宋晓敏总编辑作开幕致辞。论坛由《欧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张海洋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20名青年学者,就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对外政策、欧洲民粹主义与政党、中美欧贸易、欧盟产业政策、价值链供应链、安全与防务、媒介传播、人工智能及数据治理、气候治理等议题开展高质量的讨论与互动。十位知名学者对青年学者撰写的论文一一做了细致点评。郑春荣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杨原在论坛闭幕式致辞。 

第二届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欧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合影 

  2025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节点。当前,欧洲正面临深刻变革,不得不告别后现代幻想,迎接后美国阵痛;右翼民粹主义崛起重塑了欧洲政治生态,俄乌冲突延宕冲击安全架构,经济疲软与创新乏力制约了欧洲的发展动能。大国博弈加剧,外部扰动不断,中欧关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本届年会适逢其时,汇聚欧洲研究学界智慧,梳理5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得失,展望未来合作的前路。这不仅是我们的学术责任,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供稿:齐天骄